试论初中数学“自学·议论·指导”自主课堂三部曲

2017-06-05 14:52江苏省苏州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215211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自学环节课堂

江苏省苏州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215211)

刘侠南●



试论初中数学“自学·议论·指导”自主课堂三部曲

江苏省苏州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215211)

刘侠南●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自学·议论·指导”这种教学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数学教师的关注.自学·议论·指导策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树立了自学学习、创造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思想,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自学;议论;指导;初中数学;自主课堂

“苏派”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学·议论·指导式课堂是著名的苏派教学者李庾南教师提出的,并在教学活动的践行中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自学·议论·指导三部曲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这一策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一、自学理解,培育自主教学之芽

自学环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学生自学了解课程的基础知识,二是通过小组讨论对于独立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1.独立自学,建构知识框架

独立自学环节是指学生自主进行课程知识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够独立进行思考,产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学习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目标:首先,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类比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关系;学习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命题;比较分析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区别.

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学习,也可以自己预习后制定知识结构,与教师给的教学任务进行对比完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进行选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了学习的方向,避免了在自学的过程中偏离了学习方向.同时在布置任务后也给了学生选择的空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2.合作自学,完善知识认知

合作自学也是自学过程的一部分,学生的自学环节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在合作自学环节,多个学生在一起制定学习任务,完成预习工作.如在进行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一课的复习课时,教师为学生提供思考的问题:

①我们是如何利用直角三角形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

②在将实际问题进行转化时,我们用到了哪些知识?

③思考仰角、俯角、方位角、坡度角的定义,并简单画出;

④解直角三角形需要用到的知识;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特殊角);

⑤画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学生通过自学已经将学生思考部分的问题予以解决,然后就是完成本节知识框架的设计,但是单个学生完成较为困难,采用合作自学的形式完善知识框架的设计.

二、议论合作,浇灌自主教学之花

在自主课堂的开展中,议论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不断讨论,在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学习新知.

1.任务布置,提供研究方向

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数量和难度,确保任务是学生能够经过讨论可以解决的问题,避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要注意任务布置的数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进行班级展示总结,以提高讨论效果.

比如,在进行代数与面积恒等式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学习.首先分配给学生若干张纸板(如图1所示),分别为边长为a的正方形、边长为b的正方形,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让学生拼接成各种图案,并从中发现等式规律.教师给出的图形如下:

教师进行任务布置后,学生利用手中的器材拼出的图形如图2所示:

学生分组进行通过拼图,发现如下规律:(b+b)=4b2;(a+b)2=a2+b2+2ab.

在分组合作完成上个任务后,教师可以布置下一个任务,让同学观察图3,并分组讨论发现代数间的关系:

学生给出了3种表达式:①(a+b)2-(a-b)2=4ab;②(a+b)2=(a-b)2+4ab;③(a-b)2=(a+b)2-4ab.

通过同组间的讨论,学生给出了面积相等的代数表达式,深化了对于恒等式之间的理解.采用纸片拼图的方式能够将抽象化的代数式子转化为形象化的图形,加深了学生对于代数恒等式的理解.

2.合理引导,培养创新能力

讨论环节是学生思维不断产生碰撞的环节,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思维创新,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讨论,不断地将学生的讨论向更深的层次引伸.

比如,在进行多项式因式分解一课的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布置题目,分解下列式子:

①3a(b-c)-6(c-b);②3a(b-2c)2-6(2c-b)2.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果:①(3a+6)(b-c);②(3a-6)(b-2c)2.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得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在两题中,都是合并公因式,而②式的前一项是(3a-6),①式是(3a+6).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说明自己的见解,因为在①式中,(b-c)=-(c-b),而在②式中得出结论,(b-c)2=(c-b)2,两者的次数不同.进而总结出如下规律:

(b-c)=-(c-b);(b-c)2=(c-b)2;(b-c)3=-(c-b)3;……

(b-c)n=-(c-b)n,其中n为奇数;(b-c)n=(c-b)n,其中n为偶数.

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计算完结果后,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发现计算中存在的规律.相对于教师讲解规律,学生自己发现挖掘规律更能加深他们的印象,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三、总结评价,收获自主教学之果

教师通过观察总结前两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点评指导,能够起到巩固知识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1.有效总结,巩固知识体系

在总结环节中,教师需要对本次课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进行总结.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教师要提前备案,将总结的内容在多媒体上呈现,给学生指明方向.

比如,在进行因式分解一课的教学后,教师设计的知识框架如下:

定义将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分解方法提公因式法:ma+na+la=(m+l+n)a公式法:(a+b)2、(a-b)2和a2-b2易错点在提公因式时不注意符号变化;没有运用相关公式课后作业教师自行布置

教师将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后,学生了解了课后的复习方向.同时在教师进行课堂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思考,为课后的复习巩固提供了方向.

2.及时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评价环节中,教师主要针对于学生的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度、学生对于自学、讨论的投入度、学生能否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创新.评价环节中,这三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在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度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比对总结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要求他们在预习后整理出学习框架、总结预习留下的问题等;针对于学生学习投入度的评价是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评价,能够为学生以后自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标准,保证学生在自主课堂上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1]张义成.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意蕴与操作[J]. 新课程(综合版),2014,05:7-8.

[2]李庾南. 预设与生成——“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35年探索实践”成果报告[J]. 未来教育家,2014,06:22-25.

[3]张义成. 数学特级教师李庾南专业成长之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07.

G632

B

1008-0333(2017)14-0023-02

猜你喜欢
自学环节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