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失误与对策(上)

2017-06-06 17:22陈乃香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47期
关键词:主旨语句本质

陈乃香

高考作文是一种特殊的作文,选拔与竞争的性质决定了它必然要有严格的“比赛规则”。审题立意的能力直接体现着写作者作文水平的高低。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主要失误是不准确、不深刻、不独到。

对策之一:审题立意准确

材料作文在審题立意时以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为出发点,只有把握住了材料的本质内涵,才能做到与命题者所命的“意”更接近,从而写出更符合要求的文章。审题是否准确、立意是否得当是评判材料作文高下的第一关。要做到准确立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聚焦法。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中心句或关键语句,以此作为选择立意的突破口,并选择最佳的立意角度作为文章的主旨。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2.对象法。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选择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褒贬法。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褒贬的情感倾向。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4.因果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主观)或外在(客观)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材料常常都是一些现象,是事件发展的结果。如果我们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审题时,如果能从材料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这种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其中有两种情况:一是材料中就有因果两部分,找出原因部分;二是材料中只有结果无原因,需要我们概括。

5.异同法。异同法,即求同存异法。对于组合性材料作文,应该通过对每则材料的同异的分析来确立文章的最佳立意。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主旨;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在互为因果、互为补充或相互对立的比较中概括出一个主旨。这样才不至于被似是而非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猜你喜欢
主旨语句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主旨大意题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
办手抄报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