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6 17:25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16年47期
关键词:铜元尾巴厦门

那天从集美到厦门去,在将靠趸(dǔn)船的时候,忽由一个作伴的同事指点我看鲎(hòu),随即报告我这种动物的情形,知道是从海边捕来的,春间才有,可以做汤吃,味道很鲜。末了他又这样说:“这种东西很有点奇怪,总是两个接连在一起的,雄的背在雌的上面;渔人去捕的时候,一定捉住下面的雌的,那么雄的也就跟着来,不会逃,好像是舍不得雌的,但如捉着上面的雄的,雌的就滑去了!”

我连忙赶到船头上去察看,果然都是成着对的,颜色好像是甲鱼的,形状也有点像,不过来得大,背壳分成两部分,尾巴尖长而硬,见不到头和脚,因为一对对地被稻草绳缚住,船又已经停泊,拥挤得很,终于不曾看清楚。

凑巧得很,上岸以后,就在中山路上碰到了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是卖小鲎的。我说不好厦门话,跟着旁人出钱买,四个铜子得到了六只,小的不过铜元一般大,大的也只像个双铜元。放在水中会得游,桌子上面会得爬,尾巴一耸一耸地翘动,很有点像小乌龟,只是不露头脚,其实根本没有显明的头。因为太小,仍然看不大清楚。在碗中用淡水养了两天,死去一只;以后每隔一两天死去一只;较大的一只,却一直活了十二天。

过了些日子,我到厦门大学去参观生物展览会,蒙方君殷勤招待,参观以后同在招待室里休息,看见壁间挂着鲎的标本,是大的,就要求拿了下来观察,这才看了明白:原来嘴巴长在腹部的中间,从嘴边四展,生着六对脚,能曲能伸。脚端各成钳形,仿佛是虾所有的,可是长得大。第六对脚较长,末端分裂为五,其中有一支特别长出,另成一个钳形。

照方君的解释,这是归在蜘蛛类的了;做汤吃的是尾部的肉,就是附着游泳器的。

(節选自许钦文《殉情的鲎》,有改动,题目为编者加)

写法点拨

选文为我们介绍了一种不常见的动物——鲎,边讲故事边介绍动物,逐渐揭开了鲎的神秘面纱。这样介绍更加吸引读者,不仅使读者有一个吸收知识的过程,还能记住动物的特征,比一股脑儿将所有的特征讲述出来更加真实。

小露一手

同学们,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介绍一种事物,先写写初次见到是什么样子的,仔细观察后又有什么发现,熟悉后又有什么惊奇的发现。

猜你喜欢
铜元尾巴厦门
厦门正新
铜元收藏怎么玩
“偶”遇厦门
厦门猫街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食在厦门
清末铜元余利及其影响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
如何收藏清末和民国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