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2017-06-06 02:51王晓钧
商情 2017年16期
关键词:作用机制国际贸易

王晓钧

【摘要】中国的国际贸易从促进闲置资源的利用、资本积累、国际分工、规模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和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形成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但是在技术进步和创新渠道上因内部条件的缺乏和投入不足而未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国际贸易 中国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性 作用机制

1.贸易增长的绪论

1.1 古典贸易理论。主要是由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构成,而比较优势理论又是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出于利己的目的会产生社会物质的交换,交换又产生社会分工,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使社会财富增加;对于国家而言,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条件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从而促进该国及世界经济增长;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自然禀赋和生产条件,每个国家都应该按照自己具有的绝对优势条件进行生产、分工和交换,最大有效地利用本国的资源和资本,从而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1.2 新贸易理论。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主要取决于国内需求,因为如果没有国内需求,生产者就很难了解适合国外需求的商品,或者要花昂贵的代价才能得到国外信息,这就不能生产出具有出口优势的商品;需求偏好相似的程度又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流向与流量,需求偏好相似程度越大两国间进行国际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

1.3 新型贸易理论。新兴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的原因作出了新的解释,它认为分工所产生的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相互冲突是贸易产生的原因,将外生的比较利益引入模型,把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起来,使贸易理论的核心重新回到规模报酬递增上来,是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2.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2.1国际贸易与资本积累。经济发展一个基本条件是生产要素,资本要素,特别是资本的积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产各种要素,劳动力一般比较丰富,所以生产的核心因素是资本的积累。在这里,国际贸易的作用不仅是商品与商品的简单的交流,随着国内的生产因素,包括资本货物和技术管理的软要素商品交易所短缺。

2.2国际贸易与闲置资源的利用。早期的亚当?斯密有关“剩余产品出路”(Vent for Surplus)学说以及本世纪 30 年代罗伯特逊提出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命题,都是根据当时的落后国家也有很多农产品和原材料,闲置资源,一旦被先进工业国家的进口刺激,会导致使用这些闲置的资源出口产业的迅速扩大,从而推动增长整个国民经济。

2.3 国际贸易与比较利益。国际贸易将一国的生产厂商置身于全球的范围来考虑生产,从而扩大市场容量,以实现规模经济生产,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国际贸易一直能够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这是因为国家之间的贸易,有利于个人市场国家的组合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这个统一的世界市场远比在国内市场的任何国家大得多。

3.中国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现状

3.1经济增长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中国的经济形成有几个显着的特点:第一,提高经济开放度,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具体表现逐年扩大;其次,有利于扩大区域发展差距,发展中经济东部沿海地区的步伐,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落后地区。三是经济1978年至2002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数倍于发达国家; 这些特点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特别是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那么在开发过程的第一件事和中国的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现状有一个了解。

3.2国际贸易增长的整体性与区域差异性。从集成的观点,中国的对外贸易改革已经证明是有效的。外经贸改革初期发展缓慢,但它是一个必要条件,随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外贸易依存度也逐年上升,由1978年的9.8%上升到2002年的50.2%,其中出口依存度由1978年的4.6%增加到2002年的26.3%。同时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和比重不断上升,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排名第22位,占世界贸易总额比重1.1%.其中出口总额排名为第19位;到了2010年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就上升到第3位,出口总额在世界各国出口贸易的排名也上升到了第5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了快速增长,贸易和出口商品结构,也有高档和多元化发展。

4.我国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发展的对策

4.1 积极促进加工贸易出口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我国出口加工产业的转型发展,首先要建立多层次的加工贸易体系,使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具备完善的承接产业转移政策配套体系、完整的加工制造配套体系及完整的物流配套体系,为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创造良好的政策、加工制造及物流运输环境。其次积极结合“十二五”规划外贸政策,加快我国加工贸易出口转型升级,注重延长加工贸易增值链及提高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逐步实现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为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提升我国在外贸加工贸易生产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

4.2 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推动出口贸易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的方向转变、由成本竞争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首先要保持现有的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提升我国出口贸易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减少污染重、耗能多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其次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出口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及生物等战略性出口新兴产业,使战略性出口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

4.3 努力提高引资水平。加大引资力度,扩大引资规模,总体思路是: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广开门路,重点突破,积极有效合理地吸引外资。首先,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的机遇,进一步拓宽引资渠道,尝试利用外资的新方式。要多争取国外贷款,尤其是外国政府和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更要积极主动争取联合国的某些援助性资助。

参考文献:

[1]黎孝先,王健.《国际贸易实务(第五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2]薛荣久.《国际贸易》.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2月

[3]国彦兵.《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历史与发展(电子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1

猜你喜欢
作用机制国际贸易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风险控制的实践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区域物流业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刍议
疏肝活血方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