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行地方粮食储备管理制度问题导向下的思考

2017-06-06 09:09刘畅宜
商情 2017年16期
关键词:储备管理制度粮食

【摘要】我国现行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将粮食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效联系起来,在应对突发事件,调节市场及稳定粮价的基础上,保障我国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地方分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的粮食责任,且利于粮食储备的多元化发展和省长负责制的落实。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我们可以改进的空间。本文将重点集中在对地方储备管理制度问题上展开。

【关键词】地方储备管理制度 问题 思考

一、地方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的成效

目前我国各地方的地方粮食储备己初具规模,增强了地方政府调控市场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全国来看,地方储备基本上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和流动数量以及粮食供求形势相适应,地方储备品种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国务院多次强调要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即粮食省长负责制,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确保粮食的生产和供应。这利于推动地方粮食储备建设、引导地方着手解决本地区粮食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利于明确粮食储备的责权,落实粮食储备的责任;利于地方政府关注本地区粮食供求状况,高效应对本地区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事件。

地方政府加强对储存环节的粮情监控,推迟粮食品质下降速度,优化储备粮结构,逐步实现储备结构与本地区消费结构相适应。且注重储备粮品质的监管,对储备粮的管理规范性和粮食质量全程跟踪。

二、地方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地方粮食储备分级管理制度在调动了地方的粮食生产、储备发挥着积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地方粮食储备目标不够明晰

我国政策性粮食储备的主體目标是国家粮食安全,但近年来侧重于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农民收入上。粮食市场价格被过度的政府干预,使得粮食季节性差价小,粮食周转储备利润下降,涉粮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愿意增加粮食储备,因此加大了政府粮食储备的压力。托市收购价不断提高,使得国内粮食价格优势不明显,导致有许多企业转向竞拍进口原粮,导致许多国内粮食流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的粮食生产,加重政府临时储备压力。

2、地方粮食储备主体不够明确

储备主体方面,现阶段我国粮食储备分为政策性和商业性两大块,其中政策性粮食储备以各级政府为主,商业性粮食储备以粮食企业为主。由于地方储备粮的收购费用及产生的盈余由各级财政自行承担,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受财力所限,出现了无力发展地方粮食储备的局面。这导致我国地方储备发展缓慢,而社会储备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滞后,农户储备、企业储备在粮食储备中的份额都非常少。在粮食储备发展规划中,应鼓励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经过粮食储备资格审查后加入政策性粮食储备大军,实现粮食储备市场的良性竞争,是增强储备市场活力的重要途径。

3、地方粮食储备仓库困境

1、基层粮库设施落后。由于地方财政投入有限,使得基层粮库中有许多20世纪60、70年代的旧仓库仍在使用。这些早已超出服务年限的仓库,设施陈旧、机械化程度低、仓型结构不合理,新技术根本无法配套使用,大大增加了粮食储备的风险。若长了霉菌的原粮做成成品粮、加工成饲料粮,毒素渗入肉制品、乳制品和蛋制品均影响人类健康。

2、粮食检测手段落后。很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基层粮库基本的粮食检测手段都没有配备,承储的粮食都要拿到市一级以上粮食检测中心去检测,给粮食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由于粮食质变主要是从化学指标和卫生检验项目中反应,仅靠物理检测仪很难检测和清查粮食质量,不利于对储备粮的质量进行规模化、全民化监控。

3、地方储备粮库布局不合理。很多销区基层粮库时有闲置,甚至出现仓库被挪用、随意拆迁等现象。粮食储备和加工的区域布局不合理使得主产区大量原粮运往销区加工,不仅增加了主产区收储压力,运输过程还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三、进一步夯实地方粮食储备管理制度

1、多步骤稳步推进地方粮食储备发展

生产是储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本国的粮食产量提高了,储备才成为可能,国家粮食安全才有保障。正因为如此,我国政府把粮食问题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从耕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再到大力拨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普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规模化生产能力,增加粮食生产补贴,提高农民素质,培养职业农民,引导农户科学种粮,改善粮食产地环境,提高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产量。粮食储备的保障来自于稳定并逐步提供稳定优质的粮食产量。

2、推广仓储技术,扎实提高地方粮食储备管理水平

现代化的粮食储备技术将有效的降低粮食储备成本,延长粮食储备时间,保障粮食储备的品质和最终成品生产的安全。在我国主要的低温储藏为自然低温储藏,即春季采取压盖、密闭措施,夏季利用谷物冷却机、冬季通风等来维持低温状态,即环保又节约能源,但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季节的限制较大。把国际上先进的现代化仓储技术引入国内并推广开来,如国际上流行的低温储藏技术,通过将粮仓温度控制在15°C以下在少使用药剂的情况下,降低粮食的呼吸强度,消除粮食储备过程中的自然发热问题,提高粮食储备的稳定性,延缓粮食陈化。这对于提高粮食储备质量,减少粮食储备消耗,实现粮食储备质量控制的科技化、系统化,实现环保储粮都有很大裨益。故地方政府应鼓励科研机构、农业院校自主研发、改进储备技术,提高粮食储备的科技含量和普及率。

作者简介:刘畅宜(1985年4月4日-),女,理学硕士;籍贯:广西平南,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临桂粮食储备库。

猜你喜欢
储备管理制度粮食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把粮食保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