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的“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7-06-08 00:11何晓爽高振张静
文教资料 2017年9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

何晓爽++++高振++++张静++++唐盛仙

摘 要: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积极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适应市场人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解决企业用人难问题,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的三方共赢。

关键词: 旺工淡学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 市场营销专业

一、引言

2014年6月23至24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要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强调职业教育要走校企结合、产结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

由此可知,国家要积极营建一个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以教育管理改革为目标的教育新局面。作为尚未成熟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市场营销专业“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不仅契合党和国家的大针方针政策,还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原因

近年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多为“2+1”,即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企业实践一年。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海南省社会环境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由于我省旅游行业“夏淡冬旺”的地域特点决定了企业在淡季对人才的需求量减少,接收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学生校外实习基地资源不足,实习学生权益缺乏保障等诸多问题。第二,学生由于前两年一直学习理论,缺乏感性化学习,很难及时适应现代企业实际的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指根据海南省旅游行业“夏淡冬旺”的特点,结合企业岗位需求,采取柔性化教学安排与管理,校企共同育人,实施“岗位体验-轮岗实训-顶岗实习”不间断的企业实践,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实习与仿真模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施安排

“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具体实施如下: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在学校学习公共课和专业课,对未来实践岗位有一个认知:实现“学中做,手把手”;在12月份至第二年三月份的旅游旺季开展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学生成为现代学徒,既满足雇主的基本需求,又在实践中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实现“做中学,放开手”;为期三个月的实践教学结束后返回学校进行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的理论课学习;第二年寒假再次参加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学生成为现代师傅,解决“为什么做”的问题,实现“学会做,育巧手”;为期三个月的实践教学结束后返回学校进行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的学习,在理论知识上进行提升;大三下学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社会实践,学生经过前两次的第三学期实践,现在已经可以进行基层管理、包岗,此时学生的能力可以超越雇主的需求,懂得基层的经营管理,解决“更好做”的问题,实现“学做合一,手脑并用”。

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职业生涯为主线、培养企业预备队的目标,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同时解决了学生毕业就业难和企业旺季用工荒等问题,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缓解了就业压力。

图 市场营销专业“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施考核

传统“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学生外出实践过长,学校难以监督和跟踪评价实践过程和检测实践效果等,学生发现问题再无法回校进行查漏补缺,企业满意度较低等问题。“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按照“小步伐,高频率,快反馈”的原则,实行“每周一交流”(即指导教师随学生进入企业每周开展一次交流会,反馈实践中的收获及问题,形成会议记录,并完成周记和周项目作业),“两周一考核”(指每两周指导教师和企业部门领导共同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填写平时成绩登记表,评选“实习之星”和“进步之星”)、“每月一评估”(即指导教师和企业部门领导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选优秀实习生的评价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督导)。学院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在学院微信公共账号和学院官网宣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故事,营造氛围,树立典型。

在学生实践结束后要根据实践岗位填写实践总结与反思,提交实践报告,按照专业班级组织总结反思会,分享个人成长。学院及用人单位在实习结束后共同评比出优秀实习团队、优秀实习队长、优秀实习生和优秀指导教师。

(三)“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该种培养模式将全体师生的思想统一到“实践第一”的观点上,学生经历过三次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后,深入真实工作环境,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返校后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达到理实化一的目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顶岗实习,学生已经了解企业的工作要求,为未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真学真做,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和实践经验返回学校学习,这对于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已经深入实践岗位,真实经历过,才能解答学生的问题。这就激发了教师教学改革和企业实践的内在动力,加强了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解决企业旺季用工荒问题。海南省每年冬季為旅游旺季,企业人才需求量大,但夏季为游淡季,人才需求量减少,如果企业在淡季仍然雇佣大量人员就势必增加企业成本。学院培养了大批学生在旅游旺季深入企业解决企业用工荒的问题,培养了大批的企业预备队,弥补了企业招聘困难等不足。

4.缓解政府的就业形势。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获得了工作经验,提高了专业能力,组建了企业后备队,学校人才培养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势必减轻了政府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存在抵触心理。由于学生参加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在寒假,占用传统放寒假时间,因此学生存在抵触情绪。第三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学生处于波动期,新环境的适应困难,出现多名学生更换企业,情绪有波动,虽然通过沟通辅导坚持完成了三个月的实践教学,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第三学期开始前的动员不够彻底,没有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艰辛。

2.学生与指导教师不熟悉给沟通带来困难。有些第三学期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之前没有给所带学生上过课,学生与教师之间不熟悉,没有打好感情基础,学生出现问题时没有第一时间和指导教师沟通,会影响指导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时效性。

3.专业导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第三学期指导教师团队存在年纪轻、经验少、人员少等问题,处理学生问题时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教师团队缺乏经验和人手缺乏对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影响巨大,会影响学生情况的及时反馈及处理的时效性。

4.实践课程设计有待加强。因为学生分布在各行各业,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同时不同的企业导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学生之间学到的知識相差大,因此,指导教师有必要通过课程设计改善学生的情况,制订具体方案,把学生的工作岗位和所学专业结合起来。

(五)“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做好前期动员工作。教师应该在入学之初和平时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实践教学的目的与意义,运用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使学生接受并乐于参加实践教学,从而发自内心地认真完成三学期实践教学。

2.教师加强与学生沟通。由于学院师资队伍较为年轻,教学管理经验缺乏,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在实习期间多与企业人员保持联系,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同时,指导教师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及时传递学生实践期间的成果及问题。学校、企业和家长共同努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完成实践教学。

3.积极进行实践课程建设。目前已经采集大量的第三学期实践教学的一手资料,包括视频、图片、案例等,将其运用在校内教学活动中,并将实践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多结合所学专业,多总结,多反思。

四、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就业率提高

经过对参加过三年的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就业率高达99%,其中32%的学生在就业之初担任企业中层干部职位。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壮大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企业了解情况,为教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积累教学案例提供机会,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

(三)校企合作企业队伍壮大

由于“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用人旺季时输入了大量人才,降低企业招聘成本,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同时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把最新的教学成果带入企业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行业竞争力。

(四)学生收获颇丰

学生在三个月的实践教学中平均工资在5000元~6000元,2015年在实践教学中最高工资高达21000元,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缓解了生活压力,更重要的是认清了个人职业发展路线,明确了职业发展规划,为未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综上,“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对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创新,同时是未来高职高专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静,张振笋,容振英,陈卉,高振.应用型高等教育下校企合一,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J].文教资料,2015(12):106-107.

[2]蒋晓聪.高职高专旺工淡学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291-292.

[3]卢勇威.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探索,2014(04):70-71.

基金:2016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NJG2016-88)。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案例分析的校友平台建设研究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