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绣在城市公共空间装饰艺术中的运用研究

2017-06-09 19:20金莎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汉绣公共空间

金莎

摘 要:汉绣作为湖北地方独有的绣种,题材、色彩、针法等方面都带有强烈的楚文化特色。城市公共空间是人群聚散活动的中心,是彰显城市文化的个性空间。武汉作为国内知名旅游城市,其公共空间装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汉绣的历史渊源、特征进行整合,进而分析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融入汉绣的可行性,塑造时代感与历史感并存的城市形象。

关键词:汉绣;公共空间;现代运用

一、汉绣与汉文化

(一)汉绣的缘起

武汉汉绣是以楚绣为基础并融合南北地区多种绣法,从而创造出的一种崭新的富有强烈地域特征与鲜明地域特色的新绣种。汉绣分金线人物与花草禽兽两大类,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色彩绚丽、金碧辉煌。

旧时,上至官商富贾、下至市井妇女都爱用汉绣妆点衣衫和日常物件。春秋战国时期,西伯利亚人已可以购买到来自楚国的刺绣织品,可见当时刺绣业之发达。南方的楚国丝织业足以代表春秋中期我国丝织品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楚国民间戏曲的兴盛、巫风巫术的盛行又给汉绣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到了近现代,光绪年间,汉口万寿宫江西会馆邻近,设有王永丰、杨复顺、双茂和、周乾泰、王义新、王荣新、张义顺、刘万兴、陈天然、田恒昌、李祥茂、李祥泰等32家货铺,铺面、作坊林立,形成汉口花一条街,花街因此而得名。武汉贫家妇女,多以此谋生。这是汉绣发展的极盛时期。

(二)汉绣与楚文化的渊源关系

1981年在湖北江陵马女一号楚墓中发现了大批保存较好的绣品,其华丽的纹样、大胆的构思设计及绣工的精美,令人倾倒。因此,不难看出,湖北汉绣的发源与古楚国的文化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汉书·地理志》记载,楚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楚人生存较为容易,因此可能会有更多的精力对精神上的行为进行追求。两湖、汉江的自然环境影响当地人民,形成了楚文化独有的浪漫主义精神,即楚文化浪漫冲动、热烈奔放的生活情感。

楚人崇拜太阳,崇拜大火,喜爱亮丽的红色,向往日出的东方;楚人尚鬼,好祀,崇巫,喜卜;楚人爱细腰,女子婀娜多姿,男子则轻剽好斗,等等,都可以为楚人耽于幻想、富于浪漫气质寻求一个确切的解释。与中原文化相比,念祖、忠君、爱国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共有之处,但中原文化偏重礼法,楚文化偏重情感,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神合一、力求浪漫。

楚地风俗虽有迷信落后的一面,但正因为生活中这种浓烈的神秘气息,不仅造就了楚人思想和行动上的特立独行,同时也反映出楚人豁达的一面。这些楚风楚俗也是汉绣题材及图案纹样造型的来源。汉绣中所表现的祖先信仰以及巫术祭祀活动相关的题材有宗教人物、宗教符号、麒麟、龙凤等;表现祈求吉祥富贵、和美顺遂民俗的题材有凤穿牡丹、鸳鸯戏水、二龙抢宝、龙凤呈祥、喜上眉梢、鲤鱼跳龙门、山水纹、卍字纹等;表现对生命的热情和对死亡的回避的题材有七寿星、福禄寿三星等。由此我们不难感受到汉绣与楚文化的亲密无间,绣娘们在用针线记录着楚人的生活方式和内心情感。

二、汉绣转化为城市公共空间装饰艺术的作用与价值

(一)有利于传承传统民族民间文化

汉绣作为湖北地区所独有的绣种,湖北长江两岸江汉平原地区都有所覆盖,但汉绣在现代的发展却危机重重,对其的保护传承已迫在眉睫。传承汉绣不仅仅要传承其工艺,更重要的是要将产品深入民众的生活。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是日常生活休闲的载体,因此将汉绣转化为公共空间装饰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有利于复兴传统文化

“对民间文化最好的保护就是从文化的角度而不是从产业的角度去认识它”,将汉绣中所蕴含的楚文化内涵与其所承载的民族信仰提取出来,将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运用到公共空间装饰设计之中,从而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展现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文化氛围和一个有意境的装饰效果。汉绣中丰富多彩的纹样图案极具寓意性,用特定的图案来表达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汉绣所蕴含的潜在寓意传达给群众,让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有利于当代空间艺术设计的拓展和延伸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现代设计充斥着西方的元素。“国际化”元素的泛滥导致“本土化”元素逐渐消失。在城市公共空间装饰设计的创作过程中,提炼汉绣的文化价值与意象,将其重构,并使其在当代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传承作用。

三、汉绣在城市公共空间装饰艺术中的运用

(一)运用方式——转化与再创作

1.色彩语言转化为城市公共空间装饰艺术

武汉这座城市的色彩可能大多数人并不能非常直接地概括出来,原因是人文环境太“杂乱”而导致其失去了它原本的特色,街区随意张贴的五颜六色广告、大面积色彩艳丽的灯箱,等等,都影响了整个城市的个性展现。

汉绣的配色既传承了楚文化的浪漫,又展现了武汉市民的火热,极富有代表性,这种配色不单纯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更是楚人对色彩的应用赋予的一种特殊情感与文化理念。将配色提炼出来营造整个城市的氛围,往往会给人以新奇的视觉效果,增添城市的亲和力,反映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配色上吸取传统色彩将其重构并运用在现代设计中,营造出包含着本地韵味的空间情调。一方面将汉绣传统装饰的主色调加以保留并用于全局,局部融入具有现代风格的色彩;另一方面,对现代风格的色彩进行点缀,既彰显了城市的活力,又延續了城市历史文化的韵味。

2.图案转化为城市公共空间装饰艺术

传统的装饰艺术来源于深厚的民间艺术,传统装饰其独特的审美同样也来源于极具“人情味”的中国文化思想。分析事物的艺术内涵,表达其寓意,而不是简单地将眼中所看到的事情照搬到艺术作品之中。同时,传统图案的具象和意向结合,符合中国人的艺术审美心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能达到设计者和观赏者的互动和共鸣。传统装饰的社会人文价值从传统装饰图案可以看出,传统装饰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花、鸟、神、兽等元素都具有象征意义,如“鱼”谐音“余”,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在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改造时,可以在街道公园景观中多利用传统装饰图案,让时代感与历史感并存。

(二)在城市公共空间运用的范畴

1.汉绣在地铁公共空间的运用

2017年轨道交通日客流量约349.5万人次每日,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比重约35.1%,地铁已成为人们出行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地铁乘客是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的接受者,对于地铁运行而言,其内部的装饰手法和效果对于乘客来说是一种强迫性的视觉冲击,因此如何使人赏心悦目是最重要的。

武汉常见的地铁车站基本以双层为主,有少数地铁站为三层。车站一层人流量较大,通常在最长的墙上设置长幅展件,车站二层、三层为候车层,人流量相对稳定,展件通常设置在轨道两侧,等候的乘客可以通过玻璃门欣赏展件。轻松愉快是现代都市人最需要的,汉绣的配色正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简单的图案、明快的色彩可以给沉闷而又拥挤的地铁站带来一丝明快。

武汉地铁站墙体为白色,偏冷色调没有主要光源投射,因此在挂展件时选择的汉绣作品颜色饱和度要偏高,但过于浓艳会使人焦躁。人们需要自然化、人性化、有生活感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去炫耀技藝或能力,所以在地铁站应摆放简单却有震撼力的作品,让所有的乘客能在地铁站感受到地方性特色,亲和感与历史厚重感兼具。

2.汉绣在传统节日装饰中运用

一提到节日,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张灯结彩”这样的词汇。人是视觉动物,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情绪,节日之所以称为节日,需要一定的仪式感。仔细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过的节日,除了热闹的氛围,并没有其他传统的内容在其中。节日中的装饰并不是为了让城市穿上盛装给人看,更重要的是在美化城市的同时,给市民营造出更有历史感、文化性、舒适而有创意的公共空间,从而体现出传统节日的艺术、文化、地域与时代特征。

汉绣的题材大多热闹而又喜庆,非常符合节日的氛围。用寓意较好的汉绣作品做出城市建筑小品布置在街头、广场、绿地等室外环境中。西安皮影是陕西特有的民俗特色,在西安城市节日期间,点缀的皮影小品装饰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烘托出当地的特色。

3.汉绣在旧城改造的文化外墙运用

建筑外墙装饰是建筑的衣裳,也是城市的衣裳,纵然城市建设得再好,没有与之相配的外墙也会使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变得混乱。同样,城市外墙对于在钢筋混凝土中生活的人们来说已经是其人生中的一部分了,在人们从物质追求逐渐转变为精神追求的同时,外墙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小觑的。

在选取汉绣作品时要注意文化外墙要与所处环境相匹配:武汉呈现依江而发展的汉口、汉阳、武昌三个大分区的格局。武昌是行政中心与教育中心,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体现出冷静、平和、严肃而富有朝气的色彩环境, 具有现代气息;汉阳是一个蕴含着美丽传说的山水旅游区,晴川阁、归元寺等分别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宗教圣地;汉口则是商贸金融中心,对于商业性场所则要求有醒目、舒适、明快和协调、整体统一的视觉指向, 应尽可能营造出热闹、繁荣的氛围, 色彩选择上可以较为鲜艳、亮丽。

建筑外墙的内容与建筑相呼应,使整个空间环境具有特定的氛围,让城市内涵进入到大众的心中。

4.汉绣在文化街区地面装饰

开放式的文化街区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户外活动场所,文化街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对艺术性的精神追求。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和机器化生产使得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面装饰以程序化和单一化的居多。只要通过艺术性的表达,地面装饰就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汉绣图案中有许多同构、异构、元素替代等创意绣品,将这些元素作为装饰的主题,用现代化的手法来演绎汉绣特点,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实用性与观赏性。

汉绣作为湖北地区特有的绣种,绚丽精致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不应该成为最后的摆设和点缀,在当今“千城一面”的情况下,汉绣在公共空间装饰艺术的创新中应该发挥它应有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邱红.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汉绣艺术探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9).

[2]中国建筑学会主编.城市环境艺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梁雪,肖连望著.城市空间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4]周进著.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汉绣公共空间
为荆楚刺绣艺术树碑立传
荆风楚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绣
浅析汉绣的现状与发展
荆楚汉绣研究综述
汉绣的发展历程分析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