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文化和时代发展的产物

2017-06-09 19:10苗晓霞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

摘 要:当下网剧IP改编盛行,呈現出狂欢效应。这种狂欢效应的形成,一方面与大众文化、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受到网剧IP原型小说文本自身的狂欢特质影响,是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时代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狂欢理论;网剧IP;网络小说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主要由“狂欢节”“狂欢式”和“狂欢化”三方面构成。随着时代的演进,狂欢理论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当下我国影视界的IP热持续升温,网络IP影视剧改编更是盛行,呈现出狂欢效应。这种网剧IP狂欢效应的形成,基于网络小说和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狂欢特质,同时也受到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希望借助巴赫金狂欢理论对网剧IP热进行现状分析及成因探究,为当下IP狂欢现象的研究提供思考和借鉴意义。

一、概念辨析及理论梳理

IP 是 Intellectual Property 的缩写,泛指知识产权。在中国则多指文学、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等的媒介叙事或艺术样式转换的横向延展,是基于母本衍生的“改编”意义。简单而言,这些原始素材被授权给开发商进行“改编”传播或二次开发的都可称为 IP。2010 年以来,根据网络文学进行影视剧改编的现象已经开始出现,并逐渐显现出上升的态势,《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接连收获票房佳绩。从2014 年开始,热门网络小说IP均竞价售出,《盗墓笔记》《微微一笑很倾城》《老九门》等人气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掀起了网剧IP热潮,各大卫视及爱奇艺、腾讯等各大网络平台均呈如沸之势。

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中,狂欢式的范畴具体包含四个内涵:一是“人与人之间随便而亲昵的接触”,即等级制度的彻底消失,人们相互之间拥有平等的地位,可以不受阶级束缚随意自在地交流;二是“插科打浑”,人们用戏谑、调侃的方式进行沟通,摒弃一切正经的、道貌岸然的说话方式;三是“俯就”,即一种仪式化的颠覆,解构传统规则,制定只存在于狂欢节的广场上的新的规则;四是“粗鄙,即冒读不敬,一整套降低格调、转向平实的作法,与世上和人体生殖能力相关联的不洁秽语,对神圣文字和箴言的仿讽等等”。通过对巴赫金狂欢理论内涵的梳理,继而反观当今IP狂热的诸多现象,发现其中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借助狂欢化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探究IP狂热背后的成因。

二、网剧IP小说原型的狂欢特性

网剧IP作为以网络小说为主体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具有网络文学特有的通俗化、平面化及零散化等特性,在语言、叙事及内容等方面都体现出巴赫金所言的“狂欢化”,因此,脱胎于网络小说的网剧IP作品,天生就具有狂欢特性。

(一)叙事风格

网络小说在作品的结构和叙事顺序上,往往采用顺序、倒叙或插叙的叙述方法。网络小说的作者大多不是科班出身,在进行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更加注重个人情绪的抒发,没有经过严格理性的思考,因此并不是十分在意叙事结构是否精巧。更重要的是,网络小说的读者群往往不具备很高的阅读能力,因此,这样的简单叙事恰好迎合了普通读者的阅读水平,呈现出平民化的特征。尽管脱胎于网络小说的IP影视作品往往也是采取平民化的叙事风格,但并不能就此否定这些作品的叙事特征。恰恰相反,这一类作品根植于大众文化的土壤,又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中产生,因而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戏仿、拼贴、复制、反讽、游戏等叙事策略混杂其中,相当丰富。例如近期电影电视剧同时热播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同名小说,作者以游戏世界和真实世界的互转互化勾勒出了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生活场景,这样的场景叙事源于真实生活,借助作者幽默诙谐的叙事方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失恋33天》,该影片的原型小说以日记的记录方式展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作者用这种类似于自白且具有强烈主观性的叙述方式倾诉失恋的心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发读者和观影者的共鸣。

(二)语言风格

网剧IP原型小说的语言风格有着生活化的显著特征,不拘于传统文学的语言规范要求,更倾向于自由随意地抒发情绪。在网络世界中,聚集着三教九流,人们的教育背景、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且作为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居高临下的姿态往往会导致作者成为众矢之的,平易近人的语言才会吸引善意的关注。IP原型小说的语言往往夹杂着大量的口语和方言,甚至掺杂着不甚文雅的脏话,聚焦于老百姓日常琐碎的生活,充满了平民化的气息,由此带给读者亲切感。例如“我去年买了个表”“我去”等,口语化的网络语言用最简单甚至粗暴的生活化语言抒发感性的自我,一方面适应了大众的阅读层次和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以快感代替美感,使读者能够从浅显易懂的语言中找到共鸣。

游戏化是网剧IP原型小说语言的又一特征。加冕-脱冕仪式是狂欢化理论中的一项重要的狂欢仪式,在网络这样一个世俗化的狂欢世界里,充斥了颠覆权威和蔑视神性氛围,在这其中孕育而生的网络文学实为“脱冕”文学,语言的游戏化使得IP原型小说有了更加鲜活的感染力。较为早期的网剧IP改编作品中,汉字谐音的使用就较为普遍:神马—什么、不造—不知道、表—不要,等等。在瞬息变化的网络世界里,大众善于用陌生化的处理方式进行语言的另类处理,用数字、字母甚至表情符号进行恶搞,以达到某种喜剧效果。这种陌生化的处理方式和这种游戏化的定位方式,更加注重故事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追求可视性和生动性,追求平等对话,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学表达更加自由,不受限制,从而提高了文学的丰富性。当游戏化的语言应用于网剧IP原型小说的创作,继而转化为影视语言时,网剧IP作品本身就被赋予了同样的特质,可以说,游戏化的语言是网剧IP狂欢的重要因子。

网络语言通过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利用游戏的姿态,增强了文学的喜剧精神,反讽调侃的处理方式更是营造出轻松搞笑的氛围,这其中传达出年轻一代追求自由平等和快乐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也因此受到年轻人的推崇。

三、网剧IP狂热成因分析

从巴赫金狂欢理论出发,反观现今的IP狂热,可以发现,狂欢已不再以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姿态呈现,也不再局限于特定节日或特殊时间点的释放,而是随时随地、以IP作品为热点的即时热潮。网剧IP热之所以会呈现出狂欢特征,离不开大众文化的背景氛围,也离不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支撑。

(一)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狂欢

狂欢节中的狂欢仪式是以特殊的行为方式满足人们的感性欲望和心理需求,提供发泄情绪的渠道,大众文化有着相同的诉求,注重感性体验,满足人们的感性需求。大众文化往往是在商品市场规律的整体影响下,借助电子媒体和机械媒体的传播手段,帮助大众在日常文化活動中获取愉悦感。网剧IP原型小说诞生于网络,在大众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不追求宏大叙事,而是以简单的叙事和通俗的语言讲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价值和意义。在大众文化影响下改编创作出的影视作品,同样关注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追求最简单的价值和信仰。由此可见,大众文化奠定了网剧IP作品的平民视角,这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强调的全民性相契合。网剧IP作品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从大众的情感诉求出发,使得观众们有了互通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了释放情感、解放人性乃至欲望宣泄的目的。

(二)互联网广场上的狂欢

自互联网普及以来,世界逐渐连接为一个信息化的整体,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愈发成为自发性的行为。在这种自发的传播与接收过程中,人们分享生活,与此同时也在观察别人的生活,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同时扮演着受众与传播者的双重角色。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尽情表演,同时也在尽情观看,时刻上演着独具一格的新鲜故事。整个社会被营造成一个由互联网连结的狂欢的整体,自媒体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提供了平等而自由的参与狂欢的机会。正如巴赫金所言:“狂欢式是没有舞台、不分演员和观众的一种游艺。在狂欢中所有的人都是积极的参加者,所有的人都参与狂欢戏的演出。人们不是消极地在狂欢,严格地说也不是在演戏,而是生活在狂欢之中,按照狂欢式的规律在过活。”网剧IP的热潮使得巨大的狂欢广场更加喧嚣,他们将源于日常生活的元素放大,民众们有了宣泄情感的场所和谈资,人们围绕着IP热议,将IP元素转化为自身“演出”的资源。可以说,互联网为网剧IP狂欢提供了一个舞台,使得网剧IP得以迅速成长,席卷中国影视圈。

(三)数字技术支撑下的狂欢

信息社会的标志便是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对网剧IP改编影响巨大,数字模拟制造逼真的效果,为受众带来逼真的感官体验,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真实的场景设置和3D效果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融入故事的情节发展,充分满足了受众的感官需求。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模拟出逼真的视觉效果,以非真实的虚拟场景营造出真实的观看体验,这适应了众多IP原型小说的玄幻和神话题材,在满足原作阅读者想象的同时,营造了独具特色的视听视界。《花千骨》和《老九门》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网剧IP作品,《花千骨》曾一度引发公众热议,《老九门》则仍在热播,这两部作品虽然主题不同,但都需要有力的数字技术作为支撑。利用数字技术构建的《花千骨》中的仙侠玄幻世界和《老九门》中的盗墓场景,使得这两部网剧IP作品有了更加鲜明和生动的特质。尽管目前我国的数字技术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这并不能抹除数字技术给IP带来的强大生命力,网剧IP的狂欢在很大程度上是数字技术支撑下的狂欢。换言之,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影像狂欢提供了现实条件,为狂欢生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在互联网的狂欢广场上,数字技术为狂欢的表演提供了最为有效而实用的道具。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IP狂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IP原型小说文本自身的狂欢化特质,无论是叙事风格还是语言风格,都具有着平民化的特征。因此,在这些IP原型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影视作品,往往带有清晰的狂欢化的痕迹。可以说根植于大众文化的网剧IP,在狂欢文学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借助互联网的狂欢广场,才形成了如今横扫中国影视圈的狂欢热潮。

参考文献:

[1]高建琴.消费时代的影像狂欢[D].南京师范大学,2016.

[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玲译.诗学与访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黄式宪,胡智锋主编.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苗晓霞,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
大学生网络小说成瘾的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大学生网络小说成瘾的干预策略浅析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小说的阅读现状分析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剧热播现象探析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网络小说变身影视剧身价猛涨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