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7-06-09 20:14土克崇
文教资料 2017年8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人文素养小学语文

土克崇

摘 要: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智力因素和人文素养是不可或缺且无可替代的两类必需品,它们有着相辅相成的紧密关联。作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立足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角度,主要就“情趣化”、“情境化”、“生活化”、“科技化”、“自主化”、“个性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多元化教学 人文素养

自21世纪以来,现代社会对我们的第一大挑战,既不是技术性革命,又不是经济类发展,而是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其始终承载着传承文明、继往开来的历史职责,是培养社会建设与发展人才的“摇篮基地”。这就是说,学生的人文素养问题备受国家及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瞩目,应当且必须成为新形势下办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作为母语学科和一门基础课程,语文知识及其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元素,充分凸显独特而又强大的人文教育功能,不仅完全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究竟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笔者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努力从“情趣化”教学中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

兴趣与情感是人文素养中的有機成分和重要元素,情趣化教学更是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活动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群体属于“唯情趣一族”,他们对“情趣”化教学有着难以摆脱的依赖性,一旦远离或者摆脱情趣元素,人文教育功能就必然会黯然失色。这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趣化教学活动,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以“合体字”教学为例,在整个汉语言文字中,仅合体字就占据94%以上,它主要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从组合的两个成分上显示字义,如“伐”、“取”、“魔”、“唇”等;另一种是由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其中一个字表示义类,另一个字表示字音,如“河”、“张”、“球”、“潮”等。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这种优势特点,一方面通过“猜字谜”的方式教学生字,比如“彬”字——“去掉左边是树,去掉右边是树,去掉中间是树,两边去掉还是树”,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己“编制”字谜,深化对汉字的解读与认知。又如“推敲”一词,它来源于唐代贾岛与韩愈之间的历史故事,既饱含情趣性,又孕育“严谨求学、善于指导”的人文精神。

2.努力从“情境化”教学中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充分凸显人文教育的功能优势,语文教师必须学会“弄情”,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善于“煽情”。宋代范唏文曾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尤其对于小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形象性思维富余,而抽象性思维不足”,要有效激发他们的情感活力,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应用不失为一种“良方妙药”。以问题情境活动为例,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第一自然段中写道:“鲁迅先生逝世了,许多人都来悼念他……”根据这一内容笔者提问:“当你们看到无数个花圈、无数对挽联,还有许许多多的大人、学生、老人、各界人士都来悼念鲁迅先生的时候,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大多数学生纷纷答道:“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笔者进一步激励他们:“既然大家提出了这一问题,你们能否自己从文中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呢?”在笔者的激励与引领下,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快速地投入自主研读和讨论交流活动中。在如此情境化教学活动下,他们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同时接受了来自鲁迅精神的无声教育。

3.努力从“生活化”教学中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

美国教育家华特强调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教师要以课堂为起点开展“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教学,善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链接起来,让学生自觉接受生活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从而在学用结合、知行统一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受到启迪,在激发生命活力的同时更好地揭示它的潜在意义,引导学生在人文教育中更好地懂得生活和学会生活,在有所创造中争做生活的强者、生活的智者与生活的主人。以《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教学为例,笔者首先让学生明白“大自然语言”的含义;其次以文中“蝌蚪”、“大鱼鳞圈圈”、“三叶虫化石”为讲解实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加强认识;再次激励他们说一说“其他更多形式的大自然语言”。有的学生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现象,而有的学生只说了一点点。笔者故意问学生:“你们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的大自然语言呢?”他们的回答:有的是从书里、电视里看来的,有的是从大人那儿学来的,还有的是从大自然中观察来的……坚持用“身边人说身边事”,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努力从“科技化”教学中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

以微型计算机和网络信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集声、光、电、画、动于一体的先进优势功能。教育科技化特征的强化与应用,有利于在时空穿越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有利于学生在画龙点睛中更好地触摸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在音像和谐、直观形象、动静自如中为学生提供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有利于在海量储存、取之不竭中不断地开发与利用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从而为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活动提供良好有力的支撑,并且源源不断地注入一些活力元素。以《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为例,笔者只需适当地解析文中的一些字词句,然后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这首歌曲,让小学生从歌词的情境描绘与音律的感染传递中切实体悟到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无限的艺术审美价值。再以《金色的鱼钩》一文教学为例,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从网络下载的有关精彩片段,让学生切实体悟在红军万里长征途中从许多“老班长”身上表现出来那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事迹和精神,尤其当他们面临生命威胁也对革命充满无限向往的信念,让孩子们接受振奋人心的情感教育。

5.努力从“自主化”教学中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

“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用;授人以渔,可保一世无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迎合儿童活泼好动、生动有趣的天然心态,积极开展以个体独立和合作探究为主的自主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手口脑互动写作的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他们潜移默化地逐步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情感实践的信念。以《田忌赛马》内容教学为例,笔者没有直接进入课程教学程序,而是以简单有趣的“棋类比赛”进行铺垫:首先让小学生每个人手中握有纸做的“车马炮”三个棋子,并且提出“车吃马,马吃炮,车吃炮”的基本规则,然后让同桌两人之间开展“三局两胜”的比赛活动。结果有些人无缘无故地赢了,同时有些人无缘无故地输了,不仅如此,他(她)们是输的人得不出教训,赢的人也说不出经验,都是一副糊里糊涂的样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待到全班表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时,笔者这才把全班引进地课文赏析之中。在最后交流与总结环节,学生都能意识到勤于动手与善于动脑的好处,这不是别具生面的人文教育吗?

6.努力从“个性化”教学中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

什么是“个性”呢?顾名思义,所谓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和态度等多个方面所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有特质。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如此这般。由于先天遗传、生长环境、心智发育、习惯品质等方面的综合性因素,在众多学生中无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以此为客观基础,积极开展以个性化为追求的因材施教和因才施评活动,从而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取相应的知识效果和人文因素。特别强调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众多学生中出现的个性化见解和体悟,教师要予以相应的欣赏、珍视,并且做出必要性保护,即使有时出现一些“离经叛道”现象,也要做出积极性引导而绝不是扼杀或否定,从而在厚积薄发中不断地张扬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组织者、主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创新并彰显教育教学的个性化特色,以不断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以上是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活动的简要性实践与思考。人文教育元素蕴藏并遍布在语文知识及其课程教学之中。只要我们始终本着“以生为本、人文关怀”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人文教育之花就必将在校园内外迎风绽放、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李洪梅.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2).

[2]沈新春.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感悟[J].考试周刊,2013(07).

[3]毛萍.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02).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学人文素养小学语文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