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学考评统一改良学生的思维品质

2017-06-09 01:52罗梦桂莫惠
文教资料 2017年8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

罗梦桂 莫惠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教学过程系统:教、学、考、评。在教学系统中,只有这四者统一了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学的意义一方面是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在于培育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其次,学生的学要跟着教师的教,即在课堂上的思考及课后的练习要与教师的思路一致。再次,教学测量(即考试)的意义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要考量思维的质量和倾向。最后,考后评讲是帮助学生纠正学习思路上的偏差,使教师更明确教学方向。只有教、学、考、评统一,才能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 教学考评 改良方法 思维品质

一、教学是让学生会学、会用

教学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是一个核心问题,有人把学科素养与素质教育等同。仅从单一学科来说,这两者似乎可以等同。毕竟素質教育对一个学科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本学科的素养问题。如果把学科素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让学生会用本学科的思维方式解决一系列学科问题。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可以理解为“会学”和“会用”。会学和会用,这其实是传统教学目标。只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迎合学生,我们把“会学”的次序颠倒了,变成了“学会”,强调“教会”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因为这种技术层面的“教—授”更容易继承,所以传统目标只剩下了技术层面的传授,思维层面的“会—悟”没有继承。

无论是中国教学观还是西方的教学理论,都强调建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的知识体系才是建构者可用的,这就是“会学”。这些教学思想最能引发人们思考的就是“教学绝不是住瓶子里注水”。“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1]。

“注水式”教学也是无奈之举,而且一些地方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以来主要是接受“注水式”的教学,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养成了只听写不思维的习惯,这显然不适应高中的学习。高中生的学习需要理性的思维,逻辑、推理、归纳、演绎、形象等思维的综合运用,也就是说,高中学生需要有新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包括:问题意识、探究意识、质疑意识、合作意识等。尽管初中在教学中也强调思维意识的培养,强调质疑、探究、合作等高一级的学习活动,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如果我们继续沿用初中的教学思路,这虽然与学生的学习习惯一致,也较快得到学生认可,但并不能很好地高中教学目标。

学生不可能改变这一习惯,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改变这一习惯。之所以提出改变教学方式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课题,也是从这个角度思考的。

改变教师的教,是第一步。教,自然离不开讲授,在学生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我们的讲授单纯介绍最简单的知识,但学生对教师所说的问题没有接触过,自然不可能领悟教师的“教”。当学生在学习中出了问题后再针对这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这时就有意义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必须有针对性,即针对问题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形成师生共同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与学生讨论中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这就是会学和会用。我们在讲授前应该让学生进行学习实践(自主学习),当学生问题出现时,解决问题的时机就出现了。教师如果只按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讲授,其结果就是讲者滔滔,听者昏昏。

二、考试应以巩固教学成果为目标

教、学、考、评四者统一,才能实现预想的目标。

首先来分析,考试到底有什么意义。考试的性质是我们要弄清楚的,高中的考试性质不复杂,一般有三种:一是选拔性的考试,也就是高考;二是检测性的水平考试,会考就属于这种;三是学校检测性的考试,包括学校的期中、期末和平时的测试等。

这里讨论的是学校平时的检测性考试。要使这种平时的又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考试实现教学目标,应该自己(主)命题进行检测。

(一)自主命题的意义

第一,能有目的地考查学生每一方面的能力。自己命题是基于自己的教学及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而设计的相应问题。可以自己定位于考查学生任何一方面的能力。结果能准确分析教与学之间出现的问题,因为题目是根据自己预测和基于对学生水平状况定的,想考什么,怎么考,能考学生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自己就设计相应的题目。

第二,能有效分析教与学之间出现的问题。教学考一致才能达到效果最优化。目前教学有这样的情况:教是要求课本字句必通,学也是课本必熟,可检测时却又拿其他题目,学生根本就无法学以致用,教师也没办法正确分析教与学到底是哪一方出了问题。于是,最后只能要求学生连同题目一起背。

第三,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使教与学成为一个系统。有时候在课堂上对某些知识块虽有涉及,但没有任何材料依据的讲述无法让学生完全理解。用一些材料,设一个问题,让学生把这些知识点串联,不但可以解决知识的系统问题,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在讲评时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补充,知识链就比较容易形成。可以从学生的反馈情况判断自己在哪些地方没有完全让学生理解,有针对性地补充这一块的知识。

第四,能根据自己对形势的判断,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新颖的问题。平时命题检测重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在临考前的命题有些预测的意思。比如政治、历史、地理这些科都比较明确地说明高考的方向——不回避热点。那么,什么是热点,这些热点怎么考,就是命题者应该思考的。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知识的运用,解决学生面对新题目而产生恐惧的问题。

第五,有利于教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为学生讲清学科知识背景的影响。命制题目必须对教材或手中的材料反复推敲,了解和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才能命制出没有疑义的题目,这样自然会更加理解教材内容的意义。命题实际是对知识的重组之后的再现,这是教师的基本功。如果我们经常进行这样的重组再现,自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更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

以上五点意义不仅从教与学的角度思考说明了考的意义,还考虑到了从灵活吸纳最新信息思考命题,使学生在知识巩固的同时也拓展了思维。

(二)命好题的基本要求

要想命好题是不容易的,因为命题涉及的东西太多,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科思维的认识,对学科资源的掌握程度,等等,更有一些东西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第一,主要是看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具备了哪些能力。能力包括识记、理解、知识迁移和知识的调用、活用,等等。

第二,把握好试题的本质。首先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考试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简单再现,而是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后,并对其特征进行描述,再用问题(或试题)的形式科学合理地清晰呈现出来。

第三,试题要清晰自己的考试目的,内容是明确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但试题的呈现形式应该与高考一致,也要考虑不同的题型与所考查内容的关系。首先要确定考什么,或者想了解学生什么能力,其次要考虑如何呈现想要了解的问题(如何命题)

自己命题考查的是学生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命题的面可宽一点,深层次的题目可少一点。这样才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

三、考试后的讲评的引导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完整

考试之后的讲评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但在考试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考试讲评有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帮助师生对教与学进行反思,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始终能适应学生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从评价中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纠正学习思路。考试教学评价从根本上说有两大功能:纠正功能和引导功能。讲评中老师对题目的分析和给出参考答案,对做对的同学来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而对做错了题目的学生来说,则是帮助他们进行反思。讲评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让学生能迅速通过题目回归到所学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可以形成一个应用性的知识结构体系。林格先生有一段话比较适合放在这里:“我们的孩子内心里都有永不熄灭的‘蜡烛,这根蜡烛有着无限的能量,而教育者的任务是做一根火柴,点亮孩子心中的光明。”

在讲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讲评的引导功能才能更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讲评引导是存在层次的问题的,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就要重视步骤和层次。第一步是在讲评的同时渗透拓展性的思维,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这一步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呈现所考知识,第二层次是由这些知识再转化成问题,第三层次是这些问题的扩展。举一个例子说明:

一材料题考试,呈现材料后,提出如下问题:(1)近代以来至二战前有哪些国家成为贸易霸主,凭什么可以成为霸主?(2)无序的贸易为什么会导致战争这个恶果?(3)国际社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出这道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节点知识的纵深两个方面的把握和解读,对历史演进进行合理的推断,我们可以从一位学生的回答分析对学生思维的判断:

一些国家是凭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政治和科技力量的厉害取得贸易霸主的。

无序的贸易导致战争这个恶果,原因:①一些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采取非法手段,侵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于是这些国家就用战争来解决问题。②没有规则限制,一些国家提高关税,不让外国商品进国内市场。

从学生回答内容来看,可以判断学生历史分析的纵深观模糊,也没能很好地进行合理的推断,没有形成学习历史的意识。或者说就是学习不求甚解,不认真理解题目的意图,结果回答似是而非。问题出现了,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就需要利用讲评课。讲评是引导学生重新深入思考,在讲评中先肯定学生的思考方向没有问题,指出学生涉及的内容不清晰。最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重新思考和组织答案:(1)哪些国家是什么意思?你的回答是否涉及了具体的国家?(2)每个国家成为霸主的原因都不一样,你这样写到底算哪个国家的?(3)无序贸易的无序是指什么?在材料和题目所涉及的时间段里,国际贸易是什么样的情况?(4)二战后国际社会怎样使无序变有序?

在学生重新整理的答案中,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内容相对全面而且有了逻辑关系,纵深关系也有所表现。(学生答案过长,不再抄录)

当我们的教学预设目标提出之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自然会将预设目标变为现实。

四、结语

教师的教应该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的,在解决学生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学生的问题得到老师的及时提醒并指出思考的方向,学生就会慢慢拓展思考范围而养成习惯。教、学、考、评几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大课题,都需要深入研究。文章在这里涉及的是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实践,要使这几个环节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充分作用,仍然需要同行的探讨,我也将继续探讨这一课题。

参考文献:

[1]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A].单中惠.教育小语[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9.

[2]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91.

本文是廣州规划课题十二五[2014年]度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
在函数定义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说解题后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