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运用整体医学六维健康指导对动脉硬化干预的效果评价

2017-06-10 05:05张明娇代玉张立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整体医学血管

张明娇,代玉,张立艳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北京 102445

体检运用整体医学六维健康指导对动脉硬化干预的效果评价

张明娇,代玉,张立艳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北京 102445

目的探讨运用整体医学六维健康指导对动脉硬化体检者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某单位健康体检者共257名采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装置,主要评估参数有ABI脚踝上臂血压比,baPWV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根据baPWV分为动脉正常组,轻度动脉硬化组,高度动脉硬化3组,按照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干预组结合整体医学六维诊疗从病灶、局部、整体、心理、运动、饮食6个要素进行健康指导。结果观察组复查动脉硬化的血管硬化减轻及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整体医学六维健康指导能有效干预动脉硬化患者的硬化程度,减少动脉硬化的进展,改善体检后体检者教育依从性,提高体检满意度,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健康体检;整体医学六维诊疗;动脉硬化;健康指导

全世界每年的死亡人口中约1/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原因。近年来,血管结构与功能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能早期发现动脉壁异常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ABI脚踝上臂血压比可以反映下肢动脉阻塞或狭窄程度。baPWV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定量分析全身血管的将硬度和弹性。PWV是运用动脉硬化时由心脏输出的血液产生的波动(脉搏波)的传导速度会加快这一原理,测量2次心跳之间的波动(脉搏波)的传导速度,判断血管的弹性程度。动脉硬化的欧洲专家共识中指出:baPWV是心血管疾病发生与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同时2007年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靶器官损害新的推荐项目包括PWV等一些体表血管无创性检查[2]。整体医学六维诊疗模式是在物质整体哲学观指导下,依据人体生命物质系统观,依据人体生命八大基本科学原理,依据“人体生命一元两性多层次运动中的有序稳态”的人体生命系统科学观,结合疾病发生发展的系统性整体变化过程构建、指导并运用于临床实践的个性化整体医学医疗服务[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体检中心2015年5月份接待的某单位健康体检者257名,男性152名,女性125名,其中血管弹性正常者156名,动脉硬化者101例,其中轻度硬化80例,高度动脉硬化21例。诊断标准:根据2011年中国医学基金会血管病变防治委员会颁布的《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4]。baPWV<1400cm/s为动脉正常,1 400 cm/s<baPWV<1 800 cm/s为轻度动脉硬化,baPWV>1 800 cm/s为高度动脉硬化。101例动脉硬化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 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20~66岁,平均(40.18±2.35)岁;干预组51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21~65岁,平均(40.20±2.18)岁。两组体检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来自同一单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体检人员利用动脉硬化检测时和体检后健康指导意见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建议其合理调整膳食结构,保持血压、血糖、血脂的正常,坚持适量运动,严格控制体重等。干预组首先争取到体检者的同意使其积极参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整体医学六维健康指导模式从病灶、局部、整体、心理、运动、饮食6个方面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提出重点指标监测,定期随访,对体检过程中动脉硬化患者填写健康问卷如:年龄、日常饮食、活动、心理社会及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发放动脉硬化健康教育宣传册,解释相关内容和作用,建立定期随访干预方案,每3个月电话随访,建议对血压、血脂、体重监测(如有异常情况随时有针对性进行检查)。每半年进行健康讲座,提供健康咨询,及时进行督促指导。具体如下。

1.2.1 病灶病变健康指导 病灶病变健康指导的本质是

一种针对疾病“病理变化”的指导方法,首先告知体检者动脉硬化是哪得的病,得的什么病,病到什么程度。使其了解动脉硬化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正确实施病灶、靶向诊断与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1.2.2 局部病变健康指导 局部病变健康指导是改善局部代谢环境的指导方法。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其局部环境关系十分密切,动脉硬化如果没有高血压、高血脂、抽烟等危险因素,就会停止进展、减轻、恢复血管弹性。告知体检者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改善血管局部代谢环境,动脉硬化将会减轻。

1.2.3 整体病变健康指导 对于疾病而言,无论其产生、消长、转归都应“整体”的角度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实施健康指导。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以及最终恢复情况既需要通过病灶靶向治疗迅速清除致病因素,也需要通过局部修复治疗开通全身病灶与整体之间的“绿色通道”,还需要通过调节机体整体的病理状态,从宏观整体上纠正集体的失序、失稳和失衡状态,最终实现整体-局部-靶点3个层面之间的动态平衡互助。整体病变健康指导是一种全身统筹性的调和疗法,教会体检者体重指数计算和测量血压方法,通过记录运动、体重指数和血压的关系,增强体检者对整体病变健康指导的认识,增强其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

1.2.4 饮食源健康指导 对于人体而言,“物质摄入”主要体现为人的“饮食”。“食能健身亦能伤身”是指合理饮食可以保障和维持身体健康;“酸性体质乃百病之源”,酸性体质会破坏体内正常的酸碱代谢平衡,继而引发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痛风等疾病[5]。针对体检者动脉硬化情况提供指导性的饮食调整方案和具体措施应是整体医学医疗个性化服务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饮食调养遵循“防重于治;趁早不趁晚”。对于动脉硬化患者而言应减少对脂肪的摄取:应少食"饱和脂肪酸"占有量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食物的虾、肝、肾和其他内脏,蛋黄等,饮食宜清淡不食过咸和甜食.经常吃甜食,人体血液中甘油三酸就会增高,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应占30%~40%,晚餐应占30%~40%,可根据职业、劳动强度和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调整,要坚决放弃吸烟,提倡科学戒烟,同时要限制酒的摄入。

1.2.5 运动源健康指导 整体六维模式认为:生命要运动,但运动要多样;健康要运动,但运动要规律;防病要运动,但运动要持衡;治病要运动,但运动要有度。目前,在医学临床中“运动健康指导”已经成为动脉硬化治疗的主要“策略战术”,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禆益,是预防动脉硬化的一项积极措施。运动形式和量可根据自已的爱好和自身健康状况选择。步行、快走、慢跑、游泳、气功、太极拳等项目均可,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 min中等强度的运动,中等运动强度:运动频次3~5次/周,持续30 min/次左右,运动的强度可通过心率反应,运动时上限心率=170-年龄。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近。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患者应注意,遵医嘱进行适当运动。

1.2.6 心理源健康指导 临床观察发现,大脑任何部位的损伤都在发生生理功能变化的同时也发生心理变化。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6]。面对动脉硬化者,要将“得病的人”和“人得的病”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进行身心综合健康指导,告知患者释放压抑及紧张情绪: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减少,创造,创造良好的家庭换,保持乐观健康的情绪,必要时给予心理体检及疏导。

1.3 评价指标

①体检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体检者满意度。②动脉硬化改善情况比较。

1.4 统计方法

实验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健康指导前后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体检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比较(n)

2 结果

2.1 体检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体检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体检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以及动脉硬化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 讨论

整体医学六维健康指导促进体检健康教育的发展。它是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整体、心理、社会评估并指导体检者,整体医学六维健康指导没有固定模式,该研究根据体检者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制定,并与健康教育评价结合在一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以体检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了整体六维的推广和深化,进一步发挥体检人员的作用,提供护理体检质量,对体检健康指导具有推动作用。

实施整体医学六维健康指导对动脉硬化患者的有效方法,由于传统的健康指导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的计划。教育的随意性较大,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缺乏对体检者及时、有效的评估,大多数体检者由于缺乏对本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容易造成依从性差。该研究标明,对体检者采取整体医学六维健康指导,满足了体检者的健康需求,提高了体检者对整体、病灶、局部、心理、饮食、运动的理解和依从性。通过教育体检者只有纠正危险因素,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加强运动疗法,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很好地接受和执行干预,才能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展。

实施整体医学六维健康指导的管理模式体检者对体检过程的满意度,在体检过程中,有许多纠纷都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引起,应用六维健康指导要求体检人员到体检单位主动向体检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提高自身价值,提升医院形象。

为以后体检疾病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导向,六维健康指导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包含了整体医学理论,哲学理论,循证医学等理论,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体检人员承担了管理、设计、协调体检者知情同意的沟通与指导,对六维进行了实施、评价、反馈。护士长对六维内容进行质量监控,从而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整体医学六维健康指导是体检工作程序化和标准化,使体检者得到全面、科学的健康指导,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可使体检者自觉的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促进、维持身心健康,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

表2 两组患者动脉硬化改善情况比较

[1]王继光.动脉血管早期病变的检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917-1919.

[2]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SH)and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J Hypertens,2007,25 (6):1105-1187.

[3]肖正权.物质整体哲学与整体医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6.9.

[4]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血管专业委员会.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J].心血管病进展,2011,19(25):323-331.

[5]李建民,徐先.酸体乃百病之源—膳食酸碱平衡指南[M].北京: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公司,2007.

[6]耿德勤,庄柏翔.临床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

R473

A

1672-5654(2017)04(c)-0040-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2.040

2017-01-23)

张明娇(1989-),女,山东潍坊人,本科,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整体医学血管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血管里的河流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少糖多酸护血管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