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区杨毒蛾虫害风险分析

2017-06-10 08:00加晓波
河南林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毒蛾生长量杨树

加晓波



陕州区杨毒蛾虫害风险分析

加晓波

(陕州区林业局,河南 三门峡 472100)

通过对陕州区杨树资源分布和杨毒蛾的发生情况分析,利用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出危险等级,指导今后杨毒蛾的综合防治工作。

陕州区;杨毒蛾;风险评估

杨树是陕州区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因其速生性深受林农喜欢。近年来,随着杨树发展面积的逐渐增大,杨毒蛾等食叶害虫也呈增长趋势,分析杨树分布与杨毒蛾虫害发生之间的关系,对其危险性做出评估,对指导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环境

陕州区位于河南省西部,西北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1°01′~111°44′,北纬 34°24′~34°51′之间。地形复杂,地貌多姿,属秦岭山系,崤山山脉丘陵山区。

1.2 杨树资源

据2012年林地保护规划调查,陕州区共有杨树3 152.7 hm2,其中大营镇395.1 hm2,原店镇75.2 hm2,张汴乡37.9 hm2,张湾乡240.5 hm2,西张村镇150.8 hm2,菜园乡232.8 hm2,张茅乡202.6 hm2,硖石乡18.2 hm2,王家后乡173.2 hm2,观音堂镇354.4 hm2,李村乡995.5 hm2,宫前乡219.9 hm2,店子乡56.6 hm2。

1.3 杨毒蛾特性

杨毒蛾()鳞翅目,毒蛾科[1],是杨树常见食叶害虫,多于嫩梢取食叶肉,留下叶脉;4龄以后取食整个叶片,严重时将全株叶片食光。树木受害后生长势衰弱,易被蛀干害虫侵入,还可引发树干腐烂病,造成林木成片死亡。

该虫在本地区1 a发生2代[2],以3~4龄幼虫在树干裂缝、树洞和枯枝落叶层中越冬,4~5月时上树为害,杨毒蛾幼虫主要在夜间活动,但气温过低时,白天也外出取食,幼虫为害时常常吐丝拉网隐蔽。幼虫5龄,6月上旬开始老熟,在树洞或土内化蛹,6月中旬开始羽化,卵产在树叶或枝干上,成块,上被一层雌蛾性腺分泌物,初孵幼虫发育慢,并能吐丝悬垂被风吹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开始下树,10月份前后进入越冬场所。

2 杨毒蛾危害评估

2.1 危害风险评估

2.1.1分布状况

根据陕州区有害物种调查结果,2015年陕州区杨毒蛾分布面积606.5 hm2,占全区杨树总面积的19.2%,其中低虫低感面积331.7 hm2,菜园乡27.5 hm2,大营镇53.3 hm2,宫前乡14.8 hm2,观音堂镇41.8 hm2,西李村乡103.7 hm2,王家后乡20.5 hm2,西张村镇17.8 hm2,张茅乡23.9 hm2,张湾乡28.4 hm2;轻度危害面积234.4 hm2,菜园乡17.3 hm2,大营镇33.6 hm2,宫前乡17.7 hm2,观音堂镇26.3 hm2,西李村乡82.4 hm2,王家后乡12.9 hm2,西张村镇11.2 hm2,张茅乡15.1 hm2,张湾乡17.9 hm2;严重危害面积40.5 hm2,西李村乡27.2 hm2,宫前乡13.3 hm2。从上述情况看全区的杨毒蛾危害以低虫低感和轻度危害为主,重度危害主要集中在陕州区南部的西李村和宫前两乡镇,范围集中,面积较小。

2.1.2适生性、抗逆性和适应性

杨毒蛾有广泛的适生区,繁殖速度快,1 a可繁殖2代,对温度和环境的要求不高,成虫趋光性较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阻断防治困难,有大面积扩散蔓延的风险。

2.1.3检疫和铲除

一是受森防管理机构人员数量的限制,检疫难以全方位覆盖;二是个别地方仍有乱砍乱伐、未经检疫偷运木材的现象发生;三是现阶段检疫仍是目测法,检出率难以提高;四是杨毒蛾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影响全面铲除。

2.1.4定量评估

参照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其量化计算公式[3],从杨毒蛾的分布状况(P1)、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P2)、潜在危害性(P3)、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P4)和危险性管理难度(P5)5个方面分析。根据陕州区森防站2012-2015年调查,其风险分析赋值见表1。

表1 陕州区杨毒蛾风险分析评估赋值

其中量化计算公式如下:

1=P11

2=

3=0.4P31+0.4P32+0.2P33

4=MAX(P41,P42,P43)

5=(P51+P52+P53)/3

计算得出,陕州区杨毒蛾的危险性(R)为1.436。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等级划分标准,2.50≤R<3.00为特别危险,2.00≤R<2.50为高度危险,1.50≤R<2.00为中度危险,0≤R<1.5为低度危险。因此,杨毒蛾在陕州区属于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但已达到低度危险上限,需加大预防力度,严控扩散速度。

2.2 危害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参照杨毒蛾危害程度与杨树生长量损失率[5],当叶面面积损失30%时,林木每遭遇1次虫害,年生长量降低6.6%;当叶面面积损失50%时,林木每遭遇1次虫害,年生长量降低19.4%;当叶面面积损失80%时,林木每遭遇1次虫害,年生长量降低23.9%。按照陕州区杨树年生长量每亩1.5 m3推算,全区2015年杨树林因杨毒蛾减少的生长量达1 133 m3,造成经济损失67.98万元,加之还需要使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防治,进一步加剧当地的经济损失。

3 防治措施

3.1 危害形成的途径

3.1.1自然传播

杨树在陕州区分布范围广,区间距离近,虫害可通过飞行进行自然传播。

3.1.2人为传播

杨树采伐后如未经检疫,躲藏在树干裂缝中的幼虫或附着在树干上的卵块,通过运输进行人为传播。

3.2 防治方法

3.2.1天敌防治

周氏啮小蜂[4]为杨毒蛾的天敌之一,身长仅1 mm,无蜂针,不攻击人,它能寄生于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毒蛾、杨黄卷叶螟、国槐尺蠖等食叶害虫蛹内,具有寄生率高,繁殖和飞翔能力强等特点。其杀灭害虫的原理是寄生在害虫蛹内,通过吸取蛹中营养,在短时间内直接杀死害虫。且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杨毒蛾是一种无公害、环保的防治方法,既不污染环境,又对人和牲畜安全,防治效果持久。

3.2.2人工防治

3.2.2.1 物理防治

①营林预防:营林生产中尽可能减少营造杨树纯林,在满足群众的经济要求前提下,大面积营造不同树种搭配的混交林,提高森林的自我保护能力,减缓杨毒蛾扩散速度。在营造杨树林的时候应选育生长快、材质好、抗病虫性强的杨树品种。

②阻隔法:每年在杨毒蛾幼虫越冬前(9月初),用麦草杆在树干基部捆扎20 cm宽的草脚,第2年3月份检查幼虫量并烧毁;或4~5月,9~10月在幼虫上树、下树期间在树干上采取绑扎粘虫胶带进行防治。

③诱杀法:在杨毒蛾成虫羽化期,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林间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

④人工捉虫:在害虫越夏期间,可人工挖蛹、抓捕成虫,翻耕土壤进行防治。

3.2.2.2 化学防治

①4月上旬在树干上喷施2.5%敌杀死、20%速灭杀丁或5%高效氯氰菊酯2 000~8 000倍液,阻杀上树幼虫。大面积片林可在4月中、下旬用敌马烟剂防治。

②4月底5月初,用45%丙溴辛硫磷1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1 500倍液+5.7%甲维盐2 000倍混合液, 啶虫脒40%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 d。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③低龄幼虫期用2×108孢子/ml的青虫菌液喷雾。

④虫害发生时每公顷用20%灭幼脲胶悬剂112.5~150 g,25%灭幼脲3号可湿性粉剂1 500 g,对水750 kg,采用地面常量、中量、低量、超低量喷雾均可

4 结论

通过对杨毒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认为其在陕州区属低度危险性有害生物,但是该虫适应能力强,易于传播,难以根除,有扩散风险,对林农的经济收入也有一定的影响。

鉴于以上结论,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对杨毒蛾的认识和研究,积极制定防控对策,做到有备无患;二是加强虫情监测,在该虫发生时,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三是加强产地检疫检验,限制从发生区调运移植杨属植物,对调出的杨属植物要严格进行检疫和除害处理;四是加强调运检疫,对调运过程中的杨属植物,无论是否来自疫区,都要严格检查,检查重点是苗木及大树,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做除害处理或者销毁。

[1] 李书吉,张玉晓,张丽. 杨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 河南林业科技,2007(02):25、48.

[2] 周先林,马鲁军,崔敬峰,等. 杨雪毒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概述[J]. 中国植保导刊,2009,29(01):27-29.

[3]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林防总 [2016]24号 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关于印发《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汇总工作方案》的通知[z]. 北京: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2016.

[4] 郑雅楠,祁金玉,孙守慧,等.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的研究和生物防治应用进展[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28(02):275-281.

[5] 李兴龙. 杨毒蛾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1989(3):9-13.

(责任编辑:王团荣)

Analysis of Shanzhou District Stilpnotia Candida Pest Risk

JIA Xiao-bo

(Shanzhou District Forestry Bureau, Sanmenxia 472100, China)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of poplar resources and Shanzhou district stilpnotia candida analysis, The risk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of forest pest risk assessment system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isk level, Guide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stilpnotia candida in the future.

Shanzhou District; stilpnotia candida; risk assessment

S 763.42

B

1003-2630(2017)01-0041-03

2017-01-15

猜你喜欢
毒蛾生长量杨树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刍议飞防蜀柏毒蛾与蚕桑产业和谐发展
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家蚕危害的研究初报
跟踪导练(五)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如何防治肾毒蛾
龙眼木毒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