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林与“永济中兴”

2017-06-10 19:11刘勇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7年5期
关键词:支渠河套茂林

刘勇

永济渠是河套十大干渠之冠,杨家河的开挖者杨茂林,为永济渠灌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杨茂林,俗名大杭盖,生于光绪八年(1882年),在其父杨满仓和王同春的影响下,成为清末民初河套地区的新生代水利专家。

杨家对河套地区水利开发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开挖杨家河和发展杨家河灌区。杨家河灌区由杨家祖孙三代人,历经三十余年所开辟,杨家被誉为河套水利世家。杨满仓有3个儿子,分别叫茂林、文林和云林,杨满仓的弟弟杨米仓有6个儿子,其中比较精干的叫春林,这几个人成为杨家开渠的第二代。杨春林有两个儿子,叫杨义和杨孝,为杨家的第三代。正是这三代人,演绎了近代民间开挖杨家河不平凡的历史。

杨家河渠水至今流淌,浇灌着八百里河套千万顷肥沃的土地。清代永济渠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全盛期和中落期,民国初年河套各大干渠改归商办,杨茂林是第一任承包者。杨茂林承包永济渠三年,以培养花户(指租种土地的贫苦农民)为第一要务,因势利导,开创了永济渠发展史上的中兴时代。

杨茂林是杨家第二代九兄弟中最年长者,也是成就最大者。永济渠是河套诸干渠之首,杨茂林带领众兄弟承包永济渠,不仅是杨家河开挖前的大练兵,也是杨家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转折点。杨茂林等承包永济渠卓有成效,却中途受阻而不得施展,最终走上独立开挖杨家河的道路。

“林”字辈的成长

杨满仓在义和渠挖大渠时,弟弟杨米仓与兄长同在义和渠的工地上当渠工。在兄长的照顾和帮助下,杨米仓逐渐成为一名水利行家。兄弟二人经常跟随在王同春左右参与开渠实践,学习了开渠治水的经验,掌握了王氏开渠的技术精华。

杨满仓和杨米仓在沙和渠上当渠工后,先后娶妻成家。杨家的第二代人以“林”为字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河套地区的历史状况。清朝同治年间,河套地区尚是一望无际的牧场,红柳、白刺满野,农田开垦面积很少,极少有杨树、柳树等树木。随着河套地区的大渠一条条出现,农田一片片开垦,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绿化家园也成为时代要求。杨家第二代,带着义和渠开挖、农田开垦、植树造林等时代特征诞生在河套大地,一出生就深深地打上了水利的印记,也预示着他们将会与河套地区的农田水利相伴一生。

杨茂林,作为杨家第二代中的大哥,无论是品德还是能力,都为他的弟弟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茂林为群季长,天性敦笃,内行实践,能以身作则,一门孝友里党钦瞩。河套言家教者,首推杨氏。”

杨茂林是清末民初河套地区公认的水利专家。这里的水利专家,兼有水利技术专家与水利实业家的双重含义。他不仅是当时水利技术方面的行家里手,而且亲自主持修挖永济渠三条支渠,是兴办水利工程的实业家。与杨满仓和王同春一样,杨茂林的水利技术不是来自于书本知识,而是前辈水利专家的亲授与实践经验。

《临河县志》对杨茂林少年时代有如下评述:“其先德擅长水利,茂林髫年随侍,每行渠畔,进茂林随地指画,辄憬然有会。稍长,入而讲求,出而实验,日觉亲切有味,遂视水利为唯一之事业。每兴一工,遍所见已乃参合己见,往返驳论以求其至当,其有不合者鲜矣。即间有格碍,而仰而观疑。俯而察,伏案兀坐,绕室旁行,临流痴立,终日终夜忘食寝,迨至豁然通,憬然悟,泪乎其有得也,则有大呼狂喜,觉人世之乐举,无以易此者。”在沙和渠修挖过程中,杨茂林常常跟随在父亲杨满仓身边,耳濡目染,从小就接受与众不同的熏陶和锻炼,他潜心钻研水利,几乎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据《临河县志》载:“家于永济渠侧,覃心水利,从浚川王氏游,能得其秘。”王浚川即王同春。杨茂林凭借水利世家的“家学”和王同春的“密传”,加上长期水利实践磨砺,在民国六年杨家河修挖之前,已经成为河套地区公认的新生代水利专家。“先生有弟八人,皆一门之秀,均能踵起而世其传,春林、鹤林尤日侍先生,而得其密授。”杨茂林的实干作风和钻研精神对众弟兄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他的带领之下,杨家“林”字辈为河套的水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至杨家河开挖之前,杨满仓带领包括杨茂林在内的杨家第二代众兄弟,一起独立修挖小支渠若干、大支渠三条以上,并对永济渠进行了系统修浚。

杨氏父子独立修挖的小支渠中,有据可查的有4条。光绪三十年(1904年),杨氏父子在义和渠灌域西牛犋自筹2025银圆,开挖第10支渠杨柜支渠,长5里,宽9尺,有子渠3道。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义和渠灌域的曹家圪旦开挖第11支渠杨柜支渠,长1里,宽5尺,深3尺。民国初年(1912年)杨氏父子在通济渠灌域的哈拉卜尔洞,出资开挖第112支渠杨满仓支渠,长2里,宽1丈,深5尺,有子渠2道。民国二年(1913年)又自筹工款在义和渠灌域的曹家圪旦开挖第12支渠杨柜支渠,长1里,宽6尺,深3尺。

按照河套地区挖渠种地的规则,出资挖渠者一般是水渠灌溉田地的承包者。从上述渠道的规模上看,杨家租种的土地面积非常有限。这些小支渠的开挖不过是杨家的“小型实验”和“常规训练”,杨家在开挖杨家河前,最大规模的水利实践当数杨茂林率领众兄弟承包永济渠。

杨茂林承包永济渠

从民国初年开始,杨茂林承包永济渠三年,创造了永济渠历史上的中兴时代。

杨茂林富有才干,做事精细,熟悉水利,注重经济效益。真正奠定杨茂林河套水利专家地位的,是他承包永济渠時独特的管理办法。永济渠,是清末民初河套八大干渠之首,原名缠金渠。民国初年(1912年)后,永济渠改归商办,第一任承包者是杨茂林。

永济渠的永租地改为地商包办后,“河曲杨君茂林,以水利专家包办永济官渠,因势利导,三年水利大治”。杨茂林因何被誉为水利专家,永济渠是如何在三年内实现大治的呢?

据史书记载:“该渠包商杨君茂林为水利专家,精心果力,能衍王氏浚川之传而参其变。平日经营渠道,以培养花户为第一要务,谓花户聚而后合作始有力,花户富而后大工始不误,早作夜思,沐雨栉风,统筹全局为之开渠口、浚渠道、开渠梢,灌溉日宏,收益日增,村庐云屯,鸡犬相闻。”这里不能不提到杨茂林精细和实干这两大品性。精细,指精明细心。他不但继承了王同春在修渠治水上的成功经验,而且能根据实际,做到运用之妙。他深谙经营渠道的要领在于培养花户。花户富裕起来才有建设的基础,一切要从培养花户为出发点,这是杨茂林不同常人的精明之处。实干,指杨茂林实实在在为花户服务,实实在在干事业。他起早贪黑,栉风沐雨,带领农民把永济渠打理得井井有条。永济渠在民国以前,一直沿用旧口引水,进水不畅。渠宽不过5丈,渠梢宽不及3丈,长不过七八十里。经过杨茂林重修渠口渠身,渠口加宽至七八丈,长至140余里,每年浇地三四千顷,形成了民国永济渠的规模。在杨茂林的主持下,永济渠灌域的租地农民日渐增多,农民收入稳定,也愿意定居下来以图长远发展。灌域的村落逐渐增多,鸡犬之声相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就是永济渠百年发展史上的中兴时代。

可惜好景不长。杨茂林在永济渠的红红火火,引来了极大的嫉妒。当永济渠的经营管理走上轨道后,当局把承包权归给李兰青。“是时也,当事者应如何奖励而扶持之,俾令克厥全功。何意功未及半,又改归包商李兰青承包。李包商既少实力,又乏经验,举全渠大权尽付之渠头之手,渠湮地芜,毫无成绩。独其蓄水放稍一节尚差强人意。”李兰青修渠治水与杨茂林不可同日而语。他将管理大权全部交给渠头,导致渠湮地荒,永济渠的中兴时代就此无疾而终。

杨茂林经营永济渠的三年,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无论对于他个人还是对于河套地区,都意义深远。就他个人而言,标志着他水利技术和灌域管理水平的成熟。永济渠,作为河套八大官渠之首,长度、宽度、进水量、灌溉面积都是诸渠翘楚。杨茂林重新修浚干渠渠口、渠身、渠梢,使140余里的水道畅通无碍,开挖或修浚了永济渠的乐善堂支渠、旧东渠及新东渠。他从全局出发,对永济渠进行了从头至尾、从干渠到支渠、全盘系统的修浚,而不是局部的修修补补。这种在干渠上实践的全局观和系统观,是一个水利大家成熟的条件和证明。值得一提的是,杨茂林对花户的管理是从长远计划出發,力争让花户在河套安家立业,使这些流动的,带有投机、暴发心理的个体农民变为稳定的农业生产群体。当时,河套地区土地广袤,缺乏的正是耕种土地的劳动力,抓住了人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杨茂林对永济渠灌域的管理,让他们在永济渠畔安家落户,使这些走西口的“流民”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有效地解决了地广人稀的矛盾。他是深谋远虑的,这也正是他异于常人、脱颖而出、成为河套新生代水利中坚力量的原因。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间,杨茂林能挑起开挖杨家河的重任,可以说,是承包永济渠的三年奠定的坚实根基。

杨茂林开创“永济中兴”的意义在于:一是杨茂林对永济渠的重新修浚,奠定了民国乃至后世永济渠的规模。修浚后永济渠的长度、宽度、进水量、灌溉面积显著增加,后世的永济渠基本上是这一规模而稍有发展。民国后,永济渠始终位居河套诸干渠规模之冠,杨君有功焉。二是永济渠灌域的农业进步,奠定了民国临河县的发展基础。起初,永济渠灌域隶属五原县,该县早期的开发以西部为主,由于永济渠的中落,以及王同春在东部的发展,五原县的西部逐渐落后于东部。杨茂林承包永济渠后,再次掀起五原县西部开发的浪潮。三年时间,永济渠两岸人口增多,河渠交织,土地开辟,村庄错落。正因如此,政府不得不考虑在五原西部新设临河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临河县正式设立,与五原以丰济渠为界,丰济渠以东属五原,丰济渠以西属临河。临河县设立伊始,境内有三大干渠,分别是永济渠、黄济渠和杨家河。五原县在清末的开发以东部为快,西部以“永济中兴”为起点赶上东部,临河县的设立是河套地区历史发展变迁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支渠河套茂林
河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近代晋陕移民与“河套”内涵变迁
我的太行
青州张庄灌区渠道设计流量计算分析
李茂林藏石欣赏
李茂林 藏石欣赏
李茂林 藏石欣赏
渠道流量及流量分段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家依闸口东支渠抗冻胀设计
安阳市灌区支斗渠管道化改造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