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个好客人

2017-06-10 23:10南桥
中华家教 2017年6期
关键词:海顿家教规矩

南桥

一个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或在家接待客人,特别能体现他的家教。以我最近接触到的一个美国小孩和两个日本小孩为例,说说他们身上的一些家教闪光点,借以反思自己,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好客人、好主人,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良好家教的人,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去快乐。

有趣又有规矩的美国小孩

最近我们一家人出去度假,邻居家小孩海顿要跟着一起去。我们于是捎上他一起过去。海顿父母离异,他平时按法庭规定,在不同时间,分别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户人家过。等到了12周岁的时候,再选择到底跟谁长期过。虽然监管复杂,但是他跟我们出门,只要当时的监护人(我们的邻居、海顿外公外婆)同意即可。

海顿跟我们在一起,并不拿自己当外人。我女儿说,说这次旅行,海顿不是我们邀请的,而是“他自己邀请自己的。”他非常有趣,也非常放得开,在峡谷野炊的时候他用手机自己放音乐跟着跳舞,自娱也娱人。

白天出门,晚上看了一户外演出,回宾馆之前就已过了半夜,但大家下午吃得迟,晚饭附近没有卖的,我们只是吃了点零食,于是我们去了半夜还开门的快餐店的驶入式窗口点东西。这时辰大家都已经十分疲惫,我们四个人每个人随便每人点了个汉堡。偏偏窗口处的声音效果又不好,几次传话都被听错,我很生气,但是海顿一点不马虎,也没有“客随主便”,而是慢条斯理叫他平时喜欢的汉堡,详细地告诉点餐的人他不要西红柿、生菜等。

对于自己的权利和喜好,海顿不会苟且。不过他也有他的规矩。一旦我们对一个问题说不,比如不许他晚上再玩,应该去睡觉了,他也尊重,不胡搅蛮缠。美国家庭教育孩子时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界限感明确的做法,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一些稍大一点的决定,比如他要用随身携带的钱去书店买书,他就打电话征求他外婆的意见,而不是像我们常说的“不懂事”“没规矩”的小孩,纠缠他人给他购买。

注重细节的日本小孩

回来之后,学校有一個夏令营,来的是日本某高中的学生。学校安排他们去我们教职工家中体验生活,为此,我们家也接待了两个日本女孩。两个人英语都不大好,我们说的话她们似懂非懂,动不动拿出一个什么电子字典来查单词给我们看。若不问问题,她们就不说话,安静而规矩。任何东西,我们不说她们就不要,比较拘谨。

我以为日本小孩一定成天手里拿着手机在玩,结果除了临走时候拿出来合影,平时并没有看到她们在用,而是客客气气,客随主便,我们怎么安排她们怎么听。我们家小狗跑楼上,也不知道她们喜欢不喜欢,就让小狗在上面睡。第二天临走的时候,我看到她们把我楼上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甚至比当初更整洁。

次日学校安排营员和接待家庭烧烤聚餐。户外炎热,大部分人都坐在树下的桌子上。我们拿完吃的,那边好像已经没有座位,于是坐到烧烤亭子下的一张桌子旁。边上便是烧烤的地方,有些热。但是我看到我们接待的两个女孩,见只有我们一家坐在这边,便离开自己的日本同伴,端着自己的盘子向我们走过来,不让我们落单。后来有人腾出地方,让我们搬到树下,可是椅子不够,两个孩子又主动给我们搬椅子。在各种细节上,能看出这些小孩虽然内向安静,但是心思细腻,考虑周全。

维护自己利益,又不干犯他人至关重要

美国人说到沟通的时候,常见的分类是:有的是比较冒进,有的是比较被动,有的是比较两面派。最好的是那种维护自己利益又不去干犯他人、不卑不亢的自信。套用这一说法,粗略地看,日本小孩比较被动,但是她们的纪律严谨、待人接物礼貌周全,尊重他人环境,让人印象深刻。美国小孩介于冒进和自信之间,非常随和,也颇为有趣。

到人家做客,能享受和他人相处的体验,让人感觉愉悦,又不冒犯他人,这平衡术也是本事,是要人培育出来的。各国大环境只是一个方面,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异更大。有些好的品德和习性或许只是各自家庭的家教而已。成长中,监护的人总要用点心。人长期关注的东西,往往能成为孩子日后的长处。长期疏忽的东西,或许就会演化为他们日后的恶习。

猜你喜欢
海顿家教规矩
音乐家收学生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家教有法
家教“漫”镜头
善是养生
善是养生
音乐家收学生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女佣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