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回到语文去

2017-06-10 14:38夏国海
关键词:女主人保姆个性化

夏国海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之一。“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既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也告诉了我们: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靠阅读的个体——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读”“悟”出来的。

当前,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是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每个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新课程语文教学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解读文本、感悟语言只有在潜力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后才能实现。

在大力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合作学习的今天,课堂也变得热闹了很多,讨论多了,精彩的“对话”频现课堂,确实也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火花”。然而时下的语文个性化阅读中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个性化阅读要注重营造氛围

在《阅读的技巧》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阅读是读者积极的活动过程,读者带入这个过程的东西,往往比他从课文中获得的东西更重要。”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难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就特别需要我们教师去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有读的欲望。要通过创建平等对话平台,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激发阅读兴趣等方式,让学生在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个性化阅读。

如在教学《学会看病》一课时,针对母亲在要求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后却无比难过、担心,甚至文章中还出现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的句子,可以适当地提问引导:既然母亲这么难过,甚至后悔,那她可不可以马上去医院找孩子呢?反正她在那家医院上班,也特别熟悉。这样来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在教学《鸟的天堂》时,针对课文里的“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的理解时,可以出示《那篇绿绿的爬山虎》《林海》《可爱的草塘》中描写绿色的段落和句子,引导学生比较思考:都是綠色,这些描写谁最好?为什么?这样就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去深入理解文本,甚至有可能对文本进行拓展,能够尽兴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二、个性化阅读也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

记得我曾看到一道阅读试题,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一家人请了一个保姆,女主人对保姆不太放心,想考验一下,就在房间里放了10元钱,保姆打扫清洁后,发现了钱并交给了女主人,第二次女主人又在另一个地方放了20元钱,保姆也交给了女主人,第三次女主人干脆放了50元钱,结果保姆这次拾到了就没有交给女主人,而是揣进了自己的口袋。请学生评价一下这位保姆和女主人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当然,答案主要分两种:一种认为女主人对,保姆不对,应该考验,因为第三次钱多了就看出结果了;另一种认为是保姆对,女主人不对,不应该一次又一次地考验,因为女主人首先不信任人,保姆这样做是对女主人行为的“抗议”。不过,说实话,我也无法确认哪一种答案“最好”。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就会有不同的答案。但如果我们完全任由学生去自由发挥,虽然这能凸显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结果,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只知道一个对一个错,不会辩证和综合分析,如果没有教师的恰当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的传递也许就会被淹没。同时,孩子永远是好奇的。学生在老师面前也同样永远充满了好奇。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和课余和我讨论、交流时,会经常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特别”的问题,如《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与曹操究竟谁是好人?《将相和》中的齐王真的是软弱无能,秦王真的是那么“坏”吗?《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想方设法要去接受招安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般不应该正面回答他们,而应该是告诉学生:好人与坏人是没有绝对标准的;看待人物要从其所处的环境、历史背景等方面去综合考虑;《三国演义》里写的有些是事实,有些不是事实,陈寿写过一本《三国志》,如果你们读了以后,可能会更加明白某些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被吊足胃口,迫不及待地去阅读一本又一本的课外读物。时间久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见解也更有个性和深度了。

三、个性化阅读应防止过度发挥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当下,我们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要注意的是:既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例如有的老师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除了课文中司马光所用的方法外,你们还能想到些更好的方法吗?经过一阵思考后,学生们有的说:可以回家找父母或其他的大人们来帮忙;有的说: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使劲,将缸掀倒,把水放掉;还有的说:可以找一个救生圈丢进缸里……学生的回答积极踊跃,教师也一一加以肯定,称赞学生善动脑筋,敢于大胆想象,有创新精神,课堂上也掌声不断,掀起了一个个小高潮。此外,还有些教师在教学《捞铁牛》《曹冲称象》《跳水》《田忌赛马》等课文时,无一例外都要求学生想出比怀丙或曹冲更好的方法来。当然学生也想出了许多巧妙的方法,课堂上又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但纵观上述教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看似巧妙的方法究竟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没有。这些方法中要么在时间上来不及,要么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根本不能实施。这是因为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没有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或具体情况去思考。应该说,在当时的情况和条件下,无论是司马光、怀丙还是曹冲,他们的方法无疑是最简便、巧妙和实用的,这都是脱离文本或过度发挥的结果。

语文学习要靠熏陶、积淀,语文素养的提高要靠大量的阅读。教学实践证明:个性化阅读教学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我们在尊重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得当,就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到语文的真谛,读好语文来,才能让我们的“语文”真正回到语文去。

猜你喜欢
女主人保姆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专横跋扈的鸡
在保姆家午睡
杯子
同桌宝贝
16招帮您培养好保姆
保姆
如此保姆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