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预设,因你而精彩

2017-06-10 00:30金勇
速读·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法学情预设

金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前的完美预设,并不能给教师带来理想的效果,原因何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是有创造力,有思想的学生,原始的课前预设,仅仅是备教材、备教师,却忽略了教学对象——学生。要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精彩的生成,就不能少了备学生这一重要环节。

一、改变观念,找准师生定位

传统的课前预设主要体现教师“怎么教”,新课改环境下的课前预设主要体现学生“怎么学”。其实,在教学活动中,能否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是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分水岭。新观念了催生教师观念的改变,然而,真正的改变源于内心,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认同“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念,找准师生定位,而不是一边喊口号,一边老样子。

接受新理念,摆正教师引导着的位置,在进行课前預设时,多想想“这个问题学生要通过什么方式解决”,而不是“这个问题我要怎么讲解”。

二、结合学情,找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合理的教学目标能让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离不开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但就同样的课程内容而言,并非针对所有的学生,所有的班级,设计的学习目标是相同的。

童话故事《丑小鸭》,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课文,它同时也出现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同样一篇童话,小学生和初中生对课文的理解有极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自然不能一致。首先,从知识与技能目标上看,小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很薄弱,能够认识文中的生字,会写一些简单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即可。同样的教学目标对初中生来说,就不具任何教学价值了。再从设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看,小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大多设定为:让学生学会善待他人、尊重他人,遇到别人的嘲笑不灰心。同样,这个教学目标对初中生来说是远远不够,初中生已经初步具备独立思考、总结、提升的能力,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后,学生会有个性认知,渴望在传统的价值观意义上拓展提升,所以,教师设定的目标也要随之改变。

学生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年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价值取向等因素,都会对课堂生成的效果有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预设前,“知己知彼”,吃透学生,设定与教学对象最契合的教学目标,避免做无用功。

三、结合学情,调整课堂流程

我们经常在网络上和参考资料上看到各种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这些优秀的参考案例,其教学流程的设计都清晰明了,环环相扣。同为教师的我们往往赞不绝口,忍不住将整个流程搬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本完美的课堂流程,在自己的课堂中却漏洞百出,状况频频。难道,是自己的眼光出了问题,误将鱼目当珍珠?其实不然,优秀的课堂流程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我们在借鉴的过程中,教学对象发生改变,教学效果相应的也会改变。

如,有老师这样预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岳阳楼记》:介绍背景,导入新课——诵读课文,感悟悲喜——问题探究,理解主题——主题升华,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从课堂流程本身来讲,对文章的探究逐渐深入,能使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比较透彻的理解。那么,我们尝试着将这个流程带进自己班级的课堂中,一堂课后,教师会明显感觉到,大多数学生还在云里雾里,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都不是很明确,就更不用说感悟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理想。农村学生文言基础比较薄弱,《岳阳楼记》这种比较长的文章,没有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没有办法自己弄清楚文章意思,就更不用说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了。这也教会我们,不同的孩子对不同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新知的进度是不同的,教师在预设教学流程时,生搬硬套,全盘照抄是行不通的,我们要结合学生基本情况,合理预设,适当调整。

四、结合学情,合理选择教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风筝》,作者鲁迅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年代,这篇文章,意在揭露封建礼教对儿童的毒害。对于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还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在预设教法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还不能忽略学生与作者的时代差异。针对上述两方面的学情,选择传统的讲授法,搞“填鸭式”教学是行不通的。如果教师面对的是普通学生,教师可以选择讲授法+启发法,教师设置一些问题,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学生通过独学和小组讨论,逐一解决教师设置的障碍,教师结合学生的成果,做总结提升。若教师面对的学生基础很好,那教师的教法就发生了改变,教师可以大胆抛弃讲授法,选择启发法+指导法。

俗话说:“千个师傅万个法”,教法形形色色,不尽相同,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不能断言什么教法最适合我们的学生,但我们相信,选择教法时充分考虑学情,学生定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有所获。

五、大胆留白,鼓励学生拓展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惊人的,然而这些能力的发挥需要充足的空间。如果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尝试着“留白”,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探究拓展的机会,那么,学生的小宇宙很有可能迸射出耀眼的光芒。

在设计《荷叶,母亲》这一课时,很多教师尝试用歌曲《母亲》导入新课。学生边看教师准备的视频边思考:在你的记忆里,你的母亲曾为你做过什么事情,让你终身难忘?所选择的视频里包含了许多熟悉的画面:母亲为孩子缝补衣服、母亲为孩子做饭、生病了母亲守候在孩子的身旁……歌曲放完,多数教师会设计一段煽情的导入语,或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我认为,教师这里可以大胆留白,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留两分给学生,就会有更好的效果。短短的两分内,学生原本澎湃的心绪会沉淀下来,会回过头来咀嚼母爱,自然而然地就进入到了教师预设的氛围里。

预设时大胆留白,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还能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不可否认,多留一点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学生就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教法学情预设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