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美丽生活

2017-06-10 20:58樊小丰余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构成

樊小丰++余兰

摘 要:手工编织壁挂,既有视觉效果,又有触觉效果。它不受经纬线的限制,自由组合,灵活多变,妙趣横生。它以其独特的形式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手工编织;壁挂;构成

中图分类号: 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103-01

一、结语

编织艺术是一项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也是人类早期文化艺术中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没有一种文化样式像编织艺术这样源远流长,它的历史甚至超过绘画和文字,距今已有七千年历史。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根据劳动生活,捕鱼狩猎,结绳记事了。这种绳结大概就是人类对自然柔性材料的最早尝试和运用吧。从古到今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编织艺术,其巧妙技法是人类的早期智慧,手脑配合的充分体现。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并没有因有机器织造而摒弃手工编织这一古老艺术,它与其它艺术一样,也汇入了现代艺术的大潮中,已逐步从原始单纯实用形式发展成为一种更高级、更具魅力的艺术品。它已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环境艺术的重要转折点。“软雕塑”已应运而生,尤其它正适应了国际环境艺术中“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艺术潮流。

二、手工编织壁挂应注意的四个环节

一件精美绝伦、品味极高的编结壁挂,是艺术家脑与手相互配合的智慧结晶,是作品个性化的充分体现,是作者感情的寄托和自我的完善,也是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发展与升华。我们通过较多的编织壁挂创作实践认为,在编织壁挂的设计制作中应牢牢抓住灵感、构思、造型、色彩、技巧五个主要环节,并在这五个环节上进行千变万化,它将成为编结壁挂艺术创作的源泉。

(一)灵感——构思需要灵感

约翰内斯·伊顿说:“一个画家可能懂得形状、色彩和构图的所有方法,但是如果没有灵感,他仍然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灵感也可通过长期社会观察和创作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获得。

(二)构思——发挥想象力

作品最初的一种想象,是一个反复的认识过程,要尽情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和设计意念,充分发挥想象力。人的想象是无限的,想象要敢于虚构。毕加索说:“艺术家必需要懂得如何让人们相信虚构中的真实。”虚构是人们精神世界活动的产物,古今中外一切文学艺术品都离不开虚构,绘画作品、壁挂作品更是如此。构思还体现作品的抽象,抽象来自于客观物象本质的概括和升华,是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艺术品的集中、概括、典型就是抽象,它深刻地反映自然,达到了艺术的真实。如象征中国的“龙”是一种根本不存在的动物,却被人们活生生地展现出来,为人们所接受、所喜爱。抽象的另一种形式,是纯粹的点、线、面或色块的构成形式,找不到一点具象的踪影。它是依具象形态发展而来的象征性的艺术语言,它包含着比具象更为复杂的意念。

(三)造型——编织壁挂由于大多都一面靠墙,所以在造型上一般尽量在可视的一面发展

运用“变化与统一”这一形式美的法则,可对称,可均衡。在艺术形式上应体现程式美、平面美、空间美、完整美的表现特征。要善于概括、夸张、变形,还可打破传统的平面设计,通过特殊的编织手段从“平面”跳出,走向“立体”,使其产生凸凹不平的浮雕效果与肌理效果。又可利用镂空的花孔结成造型,借墙壁的颜色进行“反衬”,“计白当黑”,虚实相生,并使之成为与整体形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四)色彩——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可以说它是一个立体化的审美感受

当主观性与客观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时,美的色彩就产生了。色彩是所有形象艺术中最有力的艺术语言。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最先闯入人们视觉感官的是色彩,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编织壁挂有很强的色彩表现力,可色彩斑斓,也可以朴实无华,色彩有天然色、人工色,可依据需要选用。

(五)技巧——是构思与设计的具体表现

初学者可试着编结小的、简单的壁挂,熟练后可编结大的、复杂的壁挂。运用技巧制作的过程也可以是设计的过程。编结设计一定要注意整体效果,按照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组织形式与构图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熟练的编织技巧还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环节一环套一环,相辅相承,相互依存,互相渗透,每个环节上的变化和创新都将使作品有新的面貌,使之更具形式美感。在社会喧嚣的今日,随着人们愈发重视精神和文化的表达,手工编织壁挂以其沉静典雅的内涵与姿态,让现代人普遍能找到情感認同与精神回归。相信不久的将来,手工编织壁挂将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妆点出更多美丽。从艺术创作变身社会需求,手工编织壁挂真正编织起美丽生活。

猜你喜欢
构成
智能楼宇向数字楼宇发展研究
浅谈公共政策的构成要素
现代油画构成研究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
浅析中国山水画构图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立体形态设计与构成分析
我国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