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巧心”导 “童心”

2017-06-10 18:28吴丽莎
商情 2017年17期
关键词:发现领悟童心

吴丽莎

【摘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这就是说,动机可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教师如何以“巧心”导“童心”,把这一特点贯穿于课堂整个过程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并且转化为连续性的、系统性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

【关键词】巧心 善导 童心 探究 领悟 发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这就是说,动机可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善导”这种教学方法,正是凭借动机重要组成部分中的认识内驱力,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和满足学生学习中了解和理解的需求,因为这种需求,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如探求,领悟以及应付环境等有关的心里过程派生而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成功,既得学习的愉悦,又加强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习行为与学习动机相互促进。

学习作为个体经验获得发展的过程,具有两层含义:其一、“个体经验”是指学习者本身的学习行为,教师是不能替而代之的,只能引导学生学习;其二,“发展的过程”表明,学习有着“不知到知”或“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发展轨迹,所以学生应自己去探究、获取、运用知识,在探究、獲取运用中发展智能,陶治思想情操,形成良好的意志品德和学习习惯。

从上述动机与学习,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个特点: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是教师根据学习心理和认识规律,引导着学生逐步探究——领悟——发现的学习过程。

那么,教师如何以“巧心”导“童心”,把这一特点贯穿于课堂整个过程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并且转化为连续性的、系统性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

第一、是教师对学生发现学习的引导作用。这里的“引导”,既指导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指教师学生去发现的途径和方法。它分别从“目标引导、活动诱导、评价指导等等方面对学生的发现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以有利于产生发现的正效应,减少或避免发现的负效应。例如,为了教育学生能严格遵守纪律,我特意挑选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哪个词语最能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然后抓住“一动不动”这个关键的词语,组织学生深入阅读,进一步展开发现活动,教师从旁点拔疏导,让学生从“烈火烧身时,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地趴着一动不动的行动和潜伏必须‘纹丝不动的要求的联系中,感受到英雄献身的壮烈!接着教师概括小结,对学生的发现过程进行行为或方法的评价指导。

第二、主要是指学生参与学习的发现行为。学生的发现学习,则分别经以“问题定向、发现展开、价值评定”这三种基本活动方式出现。它与教师的“善导”相对应,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在序列上表现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必须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材料——整理归类——结论验证”的发现过程。再如围绕“一动不动”深入认识邱少云的英雄形象时,教师诱导提出:从“一动不动”中要体会到邱少云“严守纪律”,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个问题的指向,是驱动学生的发现欲,通过假设性的思维加工,来认识和理解深层阅读中的重点与难点,即英雄外在行为与内在思想联系。这时,学生便纷纷提出自己的假设,经过讨论确认要开清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邱少云“一动不动”和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不动”这两个问题。这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反映,他们已感受到这两个假设的问题一旦得到解决的意义,从而为深入展开发现,在阅读实践中,探究问题的答案,提供了一个态度。再由疏导提示从哪段落阅读去寻求它答案之一后,学生阅读再相互的议论、比较中逐渐形成工同的见解:“一团烈火将他整个儿包住”、“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的情况下,“邱少云一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支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该是何等的坚强,多么的伟大!验证结论,作出评定,这“一动不动”显然是英雄严守纪律而甘于自我牺牲的感人写照。

第三、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发展趋向。学生在发现学习中,再现出对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的发展趋向,而这个趋向则是教师引导学生经过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筛选的结果。又如:英雄的壮烈行为,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难怪邱少云的战友“我”不忍心去看这个令人心碎的一幕,因而不忍心去浅吟这一段语言文字,以至在发现材料的交流评价时,学生的语调也显得悲痛低沉。教师应当及时抓住这些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反馈,予以调控处理,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想象邱少云当时的神态表情,引导学生深入到英雄的内心世界,指出:邱少云为什么要一动不动?他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并要求结合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有根有据地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这样,学生又继续阅读实践,去发现去领悟英雄“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才这样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而“一动不动”的崇高心境!

因此,教师善导学生进行发现不能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而应该不失时机地作出课堂反馈调控,在引导学生的发现过程中,或矫正或深化学生的发现趋向,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使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得到同步的推进,教师的“巧心”引导学生的“童心”,使其心灵产生共鸣,以便于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教师循循善“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学习,去发现问题、发现新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笔者仅就以上三方面作浅薄探讨,挂一漏万,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发现领悟童心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多么痛的领悟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浮”字等
领悟真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