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书学思想形成的背景浅析

2017-06-10 12:24贺笑一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5期

贺笑一

摘 要:本文以王世贞的书法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旁涉与王世贞的书法活动密切相关的文学政治、史学等相关领域,对其书法理论命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本文试图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与分析,将文学、政治、史学、宗教、文化等诸多因素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剖析王世贞在文学思想与创作上的特色与成就,梳理出其文化心态与审美心态发展的内在脉络,揭示出王世贞在明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关键词:译介效果;麦家英译作品;译介学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263-01

一、王世贞生平

王世贞(1526-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江苏太仓人。王世贞年少发奋读书,21岁中进士为官,为人正直,为官清廉。1560年其父遭诟处死,王世贞对政治不再抱有希望,故拜王焘、准贞为师,沉湎于道仙。公元1565-1572八年间,对于王世贞而言是较为关键的时期,《艺苑卮言》的完成正是在此期间。值得提出的是王世贞在此曾多次上京为父讼怨,饱尝人间冷暖,自身又患疾病,母亲与好友相继离世等打击,故其情绪低迷。因此,较为全面深入地理解其书学思想,还要关注王世贞家庭背景、生活背景以及与其相关政治背景。

二、家族传承

家族文化的影响对王世贞有着重要的影响,王世贞家境比较优裕,从其所著《弇州四部稿》中看出王世贞父亲“捐米三百石以予贫者”,“内外亲待府君(指王抒)而举火者十余人,以岁时给奉缯絮醞粲者又十余人,所称贷不取息者又十余人”,以及在其信件中所提到的“幼藉尊君之庇,不耕而粢,不蚕而帛,出无步趋,日享再肉。都可以得到印证,这无疑为王世贞得到卓越的教育提供保障,也为其以后在文学、书画收藏、鉴赏等方面打下基础。王世贞以琅琊王氏自居,其家族皆为重文化道德修养的官员。据载“王之称琅邪,自汉而迨晋为太仆卿元公祥、贞子览。”文中提及的“元公祥、贞子览”在《晋书》中皆有传记,为王祥和王览兄弟。在琅琊王氏史册中,不仅这两位名垂千古,后世更值得称道的是东晋王氏书法世家,始于王导、王 廙盛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据《晋书》记载,王导权倾朝野,然“导简素寡欲,仓无储谷,衣不重帛”可见其品质和操守。羲之、献之的书法造诣在此不再赘述。

至宋又有王缙,为人中正,不畏权贵。传至王倬时,官位已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家境已经非常殷实,故为王世贞后来的文学、书学及鉴藏打下坚实的基础。历代王氏家族的沉淀与积累成为王世贞书法观形成的不可或缺因素。

三、儒家思想对王世贞书学思想形成的影响

王世贞受其家族与家庭影响,对于儒家文化甚是推崇,据承事郎温州府推官王明得墓志铭》中说:“(王家)世世以儒业显”。其祖父王倬 “仕优而学暇,则与诸生讲论经义”其父王抒“尤笃精于经术”。可见距离王世贞最亲近的两代皆受儒家思想浸染,故王世贞书学及文学思想形成从小就受到儒家熏陶,并对其影响很大。在儒家思想中,历来重视艺术“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引导读书人积极投身于文艺活动,从诗歌开始,并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传达礼乐思想,不仅使儒家思想得到肯定并且令广大学者确立目标,为其提供立身处世的原则。王世贞作为明代诗坛杰出代表,对于诗的感情由来已久,“少年醉舞洛阳街,将军血战黄沙漠”“诗书,吾窃有志焉而未之逮也。”从中可以看出王世贞对于儒家诗教的遵从和推崇。因此,王世贞在日后对于文学、书法、绘画、鉴赏等深入研究皆与儒家教育有莫大的关系,也成为促进其书法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四、地域因素对王世贞书法思想形成的影响

太仓在元代之前,尚未被人们所知晓,直至“元初,自崇明、太仓开海运通直沽,舟师货殖通诸蛮夷,遂成万家之邑”(《太仓州志》卷末《旧序》)。成为漕粮北运的要塞转而成为商业中心和经济中心,繁荣一时,经济迅速发展,促使地域开放,推动文化迅速发展,使得太仓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这种“特有”体现在性灵文学和文人园林的崛起与发展,而这恰是太仓知识分子远离朝堂,贴近自我心灵的表現。王世贞的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等著作皆来自其私家园林弇州山园,可见王世贞寄心于此。另一方面,太仓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对于艺术的重视,当地两大王氏家族,即以儒家思想为传承的王世贞和以丹青传承的王时敏。王世贞成为明代文坛巨匠,复古派代表人物,王时敏则为太仓画派开创新天地,引领一时。因此,特殊的地域环境不仅对王氏家族产生深远影响,对王世贞而言则激发其艺术创造力和文学源动力。

五、社会因素对王世贞书学思想形成的影响

王世贞历经三朝,其书法思想的形成、核心倾向及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政治因素也是极为必要的。明嘉靖,世宗即位,然世宗无心治理国家,恶习甚多。在“议大礼”和“修蘸赞玄“事件上,体现尤为明显。在追封其父为皇帝一事中,引发君臣长达十多年的冲突。最终如世宗所愿。然士大夫群体从此事件中认清世宗的本性。对于朝堂之事至此鲜有过问。“壬寅官变”后,世宗一味迷信道教,以求其长生不老,为修仙成道不理朝政长达二十年之久,故觊觎政权的严嵩有了把持朝政的机会,导致内外忧患不断,朝廷危机出现。严嵩为一己私利,结党营私,财政危机也随之而来。王世贞等士大夫将希望寄托于遥远的古代,故“复古”潮流开始对政治进行现实反抗。

参考文献:

[1]王世贞.《弇州四部稿》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