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实验求创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访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院士

2017-06-10 08:38夏有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4期
关键词:天大天津大学工科

夏有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上海 200030)

·校长·名人访谈·

重实验求创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访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院士

夏有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上海 200030)

钟登华院士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地,一流实验室建设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技术支撑。天津大学“十三五”期间,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以实验室建设为抓手,从实验人才队伍、实验室资源配置、实验室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双一流”; 实验; 实验室; 创新人才

1 当好校长须有三种意识

1.1 办大学就是办氛围

夏有为(简称夏):钟校长,您从天津大学读书直到走上校长岗位。在这个过程中您最深刻的印象和感想是什么?对办好一所大学您是如何考虑的?

钟登华(简称钟):我在1985年秋季进入天大求学,那年的秋天很美,从那一刻我就由衷地喜欢上了天大。我觉得,天大“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办学方针以及脚踏实地的作风是天大给我最深刻的烙印。这也使得我对天大一直心怀感激。

至于怎样办好一所大学,我们的老校长吴咏诗说过,办大学就是办氛围。我认为,这里所说的氛围就是大学文化,办氛围就是要塑造优秀的大学文化,营造一种坚持立德树人、勇于创新创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能够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对学者的尊重,对学术的崇尚。

1.2 增强三种意识

夏:请问,您认为怎样才能做好高校管理工作?

钟:回顾自己10多年来的高校行政管理经验,我深深感受到做好高校管理工作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让我感悟最深的是,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三种意识:不断创新意识、敢于担当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

1.3 创新是工作的不竭动力

实践证明,创新意识是推动我们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我在读硕士期间,承担了一个很具创新意义的课题,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研究水利工程建设问题,这个创新方法一直影响着我的科研工作,也让我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2011年,我作为主要负责人创办了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图1、图2)“实事求是、勇闯新路”就是我们的实验室文化(图3、图4)。

图1 钟登华院士在水利施工现场

图2 专家现场考察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我看来,协同创新正是驱动发展的重要模式。而实现创新,改革是必由之路,而改革需要勇气与担当。大学里有老师和学生,为师生服务是校长的无上光荣。

图3 学生在进行水坝实验数据采集

图4 学生在实验室观察水浪运动规律

2 “新工科”人才培养离不开实验室

夏:天津大学是中国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发源地。2010年,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天津大学在工程教育方面可谓是颇有建树。最近关于“新工科”的概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请您谈一谈对于“新工科”的认识。

钟: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2016年,工科本科在校生538万人,毕业生123万人,工科在校生约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我们有660多万工科在校生和毕业生,但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健康等新经济领域仍然出现了人才供给不足现象,暴露出工程教育与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有所脱节的短板。

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迫切地呼唤新工科人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蓬勃兴起,创新驱动、“一带一路”、制造强国等战略正在全力推进,迫切需要人才支撑。“新工科”就是要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未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可以说,新经济对人才提出的新的目标定位与需求为“新工科”提供了契机,新经济的发展呼唤“新工科”。

正像您提到的,无论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还是求是学部的建立、国家试点学院的改革等,近年来天津大学在工程教育改革,特别是新工科建设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与尝试。比如,我们的国家试点学院——精仪学院(图5)以“工程科学实验班”为载体探索建设新工科,4年多来,实施了多层面选拔组班制、竞争性分流机制、自由选择专业制、本硕博统筹培养制、全员导师制等一系列改革,并且在课程体系和工程类专业的通识教育上大胆创新,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数理基础和人文素养,善于从工程中发现科学问题,并能运用科学原理解决工程难题,能够解决人类面临重大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未来工程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新工科”人才,离不开实验室的支撑。

图5 精仪学院外景

3 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一流实验室

3.1 目标明确

夏:天津大学是一所有着百年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重点大学,在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天大是如何考虑的?

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领导班子的重要使命。4年前,我牵头负责起草了《天津大学章程》;2015年5月,我又牵头组织了天津大学“十三五”规划的起草工作。

天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蓝图和路径已经非常清晰:2020年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我认为,要实现这个“新三步走”战略目标,天大一定要培养最优秀的学生,建设一支世界一流水平的师资队伍,使天大校园成为一个创新创造、开放包容、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

3.2 振科工,重实验

3.2.1 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独特作用

夏:天大的校歌中有一句歌词提到:“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说明注重实验在天大有着悠久的优良传统。请问,在当前“双一流”建设中,应如何继承传统,如何加强实验与实验室的作用与地位?

钟:天津大学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由来已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学校始终坚持的办学传统。建校之初,学校就强调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着重实验实习。从1895年北洋大学堂时期开始,就在教学安排上使理论讲授与实际相结合,着重实验、实习,鼓励学生养成劳动与合作观念。当时学校以工科肇基,侧重工科,故理工设备,最为充实,凡关理化、地质、矿冶、土木、机械等科所需图书、标本、仪器以及各种探测分析实验等器材,都是参照美国各知名大学所有设备,尽量自美购置,并连年陆续补充,应有尽有(图6、7)。

图6 1925年国立北洋大学机械实验室

图7 1935年国立北洋大学水工试验所

天津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特别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依托实验教学、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多种途径,让学生进入到实验室,对学生科学作风、实践能力的养成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培养了科学研究素养和实践能力,锻炼了勇于探索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了天津大学“严谨治学”的校风。

(未完待续)

Constructing World-class University by Valuing Experiment and Seeking Innovation——Interview with ZHONG Denghua, Member of CAE, President of Tianjin University

XIAYouwei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Shanghai 200030, China)

Laboratory is the important base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The first class laboratories are the important technical support for constructing world class university. In the 13thFive Year Plan, Tianjin University takes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enters on the construction goal towards world top university to carry on innovation in the aspects of experiment personnel cultivation, laboratory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laboratory culture construction, so as to nurture outstanding talents with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Double First-rate; experiment; laboratory; innovation talents

2016-11-08

夏有为(1933-),男,江苏徐州人,教授,主编,长期从事高等学校工程力学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工作,曾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处处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出版著作8部,国内外发表论文90余篇。

G 640

A

1006-7167(2017)04-0001-03

编者按: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提出要“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何贯彻落实,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主编夏有为教授通过网络对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院士进行了采访。天津大学是一所建校超过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钟校长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他的谈话很有启迪性和指导性,值得学习参考。现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天大天津大学工科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简介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五行真经(12)
学生写话
考察中国的“听天大耳”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人人有“三大”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天钢HRB500E螺纹钢筋成功应用天大新校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