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建设及应用探索

2017-06-10 08:38宫华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料库实验室建设

宫华萍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92)

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建设及应用探索

宫华萍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92)

随着翻译市场的信息化变革,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已经成为翻译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翻译专业的发展、翻译人才的培养和产学研协同创新都需要建设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结合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特点,从课程结构、教学体系和教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实验室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并从实验室功能、软硬件环境和支持保障方面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经验总结。最后对实验室的应用提出建议,包括翻译师资培养、教学应用模式、教育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创新和职业资格认证方面等,以充分发挥实验室建设的价值。

计算机辅助翻译; 实验室建设; 翻译教学; 翻译技术

0 引 言

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CAT)技术能够帮助人更加有效地翻译,优化整个翻译流程[1]。目前翻译市场的翻译任务具有信息量大、交付时间快、要求质量高、多项目交叉等特点,翻译工作须有一套高效有序、功能强大的翻译供应链系统和优化的工作流程支撑,CAT技术应运而生[2]。在技术的带动下,翻译市场已经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式转变为现代化的、信息化商业翻译模式,CAT技术已被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广泛应用于翻译工作中。有调查显示,77%企业都看重“申请人能够掌握的翻译技术和工具”,可见CAT技能已经成为众多语言服务类企业对职业译者的基本素养要求[3]。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翻译专业已将培养学生的CAT技能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由此带动了CAT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由于CAT教学处于起步阶段,非常有必要对实验室建设和应用进行交流和研究。本文以CAT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为起点,根据CAT技术特点,规划设计实验室发展目标、功能、环境和保障等建设内容,然后将从师资、教学、学生培养等多方面对实验室应用提出建议,以充分发挥实验室在翻译教学、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等方面的价值。

1 CAT实验室建设必要性

1.1 翻译专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翻译市场的火热发展亟需大量高水平翻译人才。而目前国内专业翻译人才相对短缺,加大翻译人才培养力度已经成为业界共识。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鼓励高校推进翻译教学的发展和高水平翻译人才的培养,以应对市场经济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翻译人才的需求。MTI方案对翻译专业教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设施提出了要求,认为办学院校应该具备语言实验室或口笔译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供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训练[4]。目前很多高校已对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科结构等进行改革和调整,增设了CAT实践课程。翻译实践课的开展需要借助于专业的实验教学环境,CAT实验室能够搭建真实的翻译技术训练环境,是翻译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必备条件。

1.2 翻译人才培养的需要

翻译人才的思维模式与一般外语人才有着明显的差别,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5],其教学培养模式也不是一般的外语教学可以替代的。过去往往把外语人才等同于翻译人才,忽视了翻译人才的专门性和特殊性[6]。思维模式的培养和翻译技能的获取是翻译能力培养的重点。在翻译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操作知识起到主导作用。操作知识包括获得并使用各类资料和信息,及在翻译过程中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7]。我国在MTI培养宗旨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熟练的翻译技能。欧盟笔译硕士的培养方案也侧重训练学生的翻译技能,而不是语言技能[8]。CAT技术可以提高翻译教学的效率,培养技术类翻译人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9]。翻译人才的培养已从重视语言技能逐渐转向强化翻译技术能力的趋势发展。技能的培养离不开专业训练环境,CAT实验室建设将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的专业化环境,将有助于培养专业的、高水平的翻译人才。

1.3 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需要

CAT实验室是促进翻译领域产学研结合的良好平台。在教学方面,可进行文档翻译、翻译记忆库、术语库管理和翻译项目管理等翻译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在训练中建成的术语库和语料等,为日后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知识财富和技术经验,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力。在科研方面,有关文本分析、翻译风格分析和语料库等研究,有效促进了CAT与课程的整合和翻译教学改革的深入。在社会服务产出方面,借助实验室的技术环境可以为学校、企业或行业提供翻译服务,促进实验室利用率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企业通过为学生提供翻译职业化指导和岗前培训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翻译行业的理解。CAT实验室是产学研结合的纽带,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2 CAT技术特点

2.1 CAT技术框架

CAT是近年来新兴的领域,与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不同 ,它是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利用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等为翻译过程提供帮助,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CAT与单纯的人工翻译相比,效率更高;与机器翻译相比,准确率更高。根据学者Amparo[10]的研究,CAT是研究如何设计或应用 “方法、工具和资源”以便帮助译员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同时也能有助于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进行。

按照与翻译的关系从远到近的顺序可将CAT技术依次分为:基础技术、语言技术、翻译技术和翻译项目管理。基础技术是计算机操作应用的基础,如互联网、文字处理与阅读工具等。语言技术包括语料库、自动文摘、文本聚类、语体特征分析、语音识别等。翻译技术指的是专门为翻译行业设计的工具,一般只有翻译从业者才会使用,常见的有:翻译记忆术语管理、翻译质量保证工具、工程处理工具等。翻译技术中根据该技术使用的时间段(译前、译中和译后)以及所处理的对象(词汇、句段和文件)可建立一个二维表[11],方便将各类技术的定位(见表1)。

表1 CAT技术框架

翻译项目管理工具是用于辅助翻译项目开展的工具,如分配工作量、维护客户信息、自由译者库等。

2.2 CAT核心技术

CAT的核心技术是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TM)和术语库(Terminology Database,TD)。翻译记忆库以数据形式储存原语语句和翻译后的目标语句组成的语言对,软件在翻译过程中自动搜索与当前要翻译的原语句一致或者相似的句子,使译员可以重复利用或参考。翻译人员通过与术语管理工具、语料对齐工具和翻译管理工具等结合使用,优化翻译流程,提高翻译准确率和工作效率。同时翻译记忆库也是企业或单位的知识资产库,随着记忆库的不断丰富,企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也越高。

CAT的技术构成和技术特点,有助于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和软件的选择,同时也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基础。

3 CAT实验室的建设

3.1 实验室建设规划目标

CAT实验室是为专业翻译人才服务的,其规划应该考虑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见表2)。以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将推动翻译教学的传统观念转化,促进翻译理论与技能教学的有机结合,打造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

表2 CAT实验室建设规划目标

(1) 短期目标。围绕翻译课程结构建设和学生技能培养展开。在课程结构建设方面,可根据专业教学需求,开设翻译技术相关课程以完善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包括翻译技术原理与翻译实践两部分,具体又分为翻译技术的发展、翻译原理、CAT翻译工具应用、翻译全球化与本地化等课程[12]。借助实验室真实有效的翻译训练环境和完善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CAT的专业技能。

(2) 中期目标。促进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体系的融合,探索实验室多样化的发展和应用模式,打造实验室翻译特色项目和教学创新品牌。特别应注重积累术语库和语料库等知识资源,推动实验室的品牌建设。

(3) 长期目标。建立实验室创新发展机制,探索开放型教学创新模式,搭建高水平翻译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途径。实验室与社会行业组织和翻译机构建立开放协同办学机制,激活校外资源引入课堂,搭建翻译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平台。

3.2 实验室教学功能设计

CAT实验室是以真实的翻译训练环境为基础的翻译技能教学平台。实验室功能需求包括课堂教学和翻译实践两部分。课堂教学部分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得以实现,翻译实践部分需要构建专业的CAT实践教学平台,这也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功能。翻译教学平台承担着翻译操作技能(提取、翻译、校对、对齐等)训练、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建设等多种功能,以实现包括单个文档翻译,模拟企业项目翻译环境、项目翻译团队管理等的训练。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管理,作业分发、交付、批改、反馈等流程均可完整模拟企业实际翻译中的项目团队管理,项目分发、交付、审核、反馈等流程,使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熟悉实际翻译工作的流程与操作、角色的分工与职责和翻译工作模式。

3.3 实验室教学环境配置

实验室配备的CAT软件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成熟度,支持翻译工作的具体流程,具有易操作和易管理等特点。CAT系统本身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证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库与翻译操作平台之间的稳定互动;具有灵活的扩展性,能够兼容其他教学相关插件,提供丰富多样的翻译技术体验;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在多人同时使用时保证稳定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实验室硬件方面配置与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类似,需要电脑、服务器、交换机、多媒体、电子白板、中控等设备,并构建基本的网络教学环境。教师端和学生端计算机通过网络共享访问服务器,完成翻译系统的交互访问。

在桌椅布局上,虽然花式、半圆或会议桌形式布局虽然较为美观,但实际应用效果不好,不利于师生互动;竖列分布、学生面对面坐的布局比较适用,既不影响学习的独立性,又便于师生交互。

3.4 实验室建设的保障

人、财、物是CAT实验室建设的保障。为保障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应成立专门的建设队伍,对实验室进行合理规划,对建设过程的技术流程监管等。建设队伍中要有专业教师的参与,保证实验室的功能配置合理,便于教学应用。资金问题是实验室规模(终端点数)和配置高低的主要决定因素,在实验室建设前应落实资金来源,资金到位后应根据资金情况进行实验室规划。目前市场上的CAT软件定价不菲,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建好和用好实验室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当有规章制度的保证,明确过程目标和责任,对在调试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快速定位,并找到解决办法。

4 CAT实验室的应用

4.1 转变翻译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翻译界重翻译理论研究而轻翻译实践,致使实践型师资严重匮乏[13]。有的老师对CAT的认识不到位,观念陈旧,甚至对CAT的科学性、可行性、翻译的效果等多有疑虑[14]。另外,一般CAT软件都包括了译前项目管理、译中流程管理、译后质量管理等阶段,不论是界面还是软件的功能架构、操作方式等,都与普通的文字处理软件有较大差别,即使是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技术的人也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掌握系统技术,从而导致能够胜任CAT教学的老师非常缺乏。

优秀的师资是翻译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实验室应根据从多方面组建和培养教学队伍。专业老师、信息技术老师、校外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或一线翻译人员等,都可以作为师资来源,搭建灵活的教学团队。同时学校要建立师资建设激励机制,如提供翻译教师培训专项基金,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翻译活动,改革与完善学术评价与职称晋升机制等形式,以形成“国际与国内结合,学术与职业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学界与业界结合”[15]的专业翻译教师队伍。

4.2 结合培养目标,探索多种教学模式

翻译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需要体现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任务,探索做中学,实践中学的教学模式。CAT实验室提供翻译实践训练平台,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可借助情景模拟或团队协作等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练之间的有机结合。

(1) 项目驱动模式教学是在教学中融入翻译项目管理的思想,模拟翻译项目的整个运作模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学生可进行译员、审校、经历的角色互换,找到适合的角色定位。学生在模拟实战的学习过程中了解、掌握翻译项目流程中各岗位的不同技能,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2) 语料库驱动模式教学是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建立特定专题(如计算机、财经、法律等)的翻译语料库训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且最终建成的语料库能成为学生将来工作时有用的翻译资源,可谓一举两得[16]。语料库驱动模式教学能促进翻译课堂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促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17]。语料库驱动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改变教师的翻译教学观,尤其是提高技术文本翻译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3 建立开放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CAT实验室建立“联合、开放、互动、创新”的运行机制,积极进行实验室开放共享、合作创新方面的探索。实验室的开放包括跨专业的开放互动、专业实验室联动发展和教研资源师生共享3个方面。①跨专业开发互动主要是实验室对不同专业和语种的学生开放,鼓励进行跨学科和语种(德语、日语等)的交流,以促进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沟通和不同语言间的资源共享。②专业实验室联动发展指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将不同功能的语言实验室联合起来,搭建“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训练平台。③实验室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平台,师生通过教学和科研互动共享资源。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语料库、项目管理等的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学生通过预料资源进行学习,提高了应对具体任务的翻译技能和综合能力。

4.4 鼓励校企合作,搭建协同创新纽带

CAT实验室提供了学校、企业和行业组织合作的纽带,能够将实验室的内部资源(如CAT系统、翻译理论、课程资料等)与外部资源(翻译项目、行业机构、翻译公司等)联合起来,既可以建立企业翻译数据库,又有利于学校科研和教学的语料库建设,形成校企互利共赢的合作教学模式。同时,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开设特色实用课程,使课程教学具有生命力和创新力,并搭建翻译教学实践训练基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实验室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对推动实验室的深度应用和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5 注重社会实践,融入职业资格认证

翻译专业教学必须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相适应,翻译专业教学过程应与翻译专业资格考试、本地化人才能力测评等执业资质考评实现对接。在CAT实验室的教学应用中,应将本地化内容全面融入课程体系,注重翻译社会服务,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在教学中引入翻译职业资格认证,既促进了外语翻译教学的实践应用,体现了应用型翻译人才的特色,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翻译技能,形成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对培养实践型翻译人才有重要意义。

5 结 语

CAT实验室是外语专业和翻译方向教学、科研的重要阵地,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翻译教学结构改革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水平,也是翻译实践教学开展的关键所在。CAT实验室与常规的语言实验室不同,只有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专业技术条件,以开放共享的长效发展机制,调动学校、企业和行业组织等多方面力量,共同致力于翻译实践的课程结构、专业发展、教学体系和师资培养等多方面发展,探索多样化教学应用模式等,才能发挥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出符合信息化时代需求的高水平专业翻译人才。

[1] 钱多秀. 计算机辅助翻译[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2] 王华树, 杨润丽.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技术在现代翻译中的应用探析[J]. 语言教育, 2015(1):82-85.

[3] 王传英. 2011年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分析及启示[J]. 中国翻译, 2012(1):67-70.

[4] 仲伟合, 赵军峰. 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2):289-296.

[5] 刘绍龙. 论双语翻译的认知心理研究——对“翻译过程模式”的反思和修正[J]. 中国翻译, 2007(1):11-16.

[6] 仲伟合, 穆 雷.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外语, 2008(6):4-8.

[7] 王传英. 本地化行业发展与MTI课程体系创新[J]. 外语教学, 2010, 31(4):110-113.

[8] 贺显斌. “欧盟笔译硕士”对中国翻译教学的启示[J]. 上海翻译, 2009(1):45-48.

[9] 吕立松, 穆 雷.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 外语界, 2007(3):35-43.

[10] Caudet A, Amparo. Translation technologies. Scope, Tools and Resources[J]. Target, 2008, 20(1):79-102.

[11] 中国译协网. 什么是计算机辅助翻译?[EB/OL].http.//tae-online.org.cn

[12] 钱多秀.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J]. 中国翻译, 2009(4):49-53.

[13] 钱律伟. 翻译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教师教育论坛, 2014(9):92-96.

[14] 徐 彬. CAT与翻译研究和教学[J]. 上海翻译, 2006(4):59-63.

[15] 柴明颎. 对专业翻译教学建构的思考——现状、问题和对策[J]. 中国翻译, 2010(1):54-56.

[16] 张燕清, 金 鑫. 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者的新技术[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9, 30(6):810-812.

[17] 邓 静, 穆 雷. 《象牙塔的逾越:重思翻译教学》介绍[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37(4):318-320.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Laboratory

GONGHuap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in translation market, 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CAT)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basic skill that a translator should have.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CAT laborato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major, the cultivation of translation talents, and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 technology, the author proposed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goal considering the course structure,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of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from the function design, software and hardware environment and support of economic, etc. Finally, the author ga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laboratory’s application, including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the teaching mode, resource sharing,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the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and so on, so that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CAT laboratory.

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CAT);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ranslation teaching; translation technique

2016-08-25

宫华萍(1981-),女,山东烟台人,博士在读,工程师,实验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Tel.:13641976463; E-mail:gh_apple@163.com

TP 391

A

1006-7167(2017)04-0257-05

猜你喜欢
语料库实验室建设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