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采购管理的专业化

2017-06-10 08:38任丽清王钱永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4期
关键词:专业化招标管理人员

任丽清, 王钱永

(宁波大学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浙江 宁波 315211)

浅议高校采购管理的专业化

任丽清, 王钱永

(宁波大学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浙江 宁波 315211)

高校采购管理专业化是实现高校阳光采购,进而提高高校教育经费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顺应采购行业改革趋势做出的必然选择。高校采购管理专业化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又是一种专业实践。作为一种专业实践,高校采购管理专业化是指专业的采购人员或机构,基于采购的理论和知识,遵循规范、合理的采购程序,公平、公正、公开地组织采购管理活动的过程。高校采购管理专业化至少应具有专业性、规范性、公正性和高效性这几个标准。高校可以从采购内涵、采购管理体制、采购管理手段、采购管理人员队伍等4个层面的建设使之走上专业化道路。

高校; 采购管理; 专业化

0 引 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和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如何规范有效使用教育经费已逐步从高等教育研究的边缘向中心转化。高校采购工作是教育经费使用的主要载体,高校采购是否阳光、高效、规范,直接影响着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因此,为实现高校阳光采购,必须对高校采购管理进行科学化专业化建设,这既维护高校合法权益,提高高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为顺应采购改革的趋势做出的必然选择。2013年全国政府采购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指出,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要适应提高行政效能要求,关键是在操作执行上从重程序的合规性采购转变为重需求的专业化采购[1]。无疑,专业化将成为政府采购行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1 高校采购管理专业化的内涵与标准

“采购”,人们通常认为就是商品简单的买卖行为,“采购管理”即是管理商品的买卖行为。不能说这种理解错误,但这种解释确实比较肤浅和片面,大大弱化了采购的真正意义。采购,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是指采购人或采购实体基于生产、转售、消费等目的,购买商品或劳务有偿获取资源的经济活动[2]。 高校采购是指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使用学校各项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采购管理”,即对计划、执行、验收、入库、评价等采购过程的管理,其目的是为了优化采购基础,提高供应商绩效。所谓专业化,就是“产业部门或学业领域中根据产品生产或学界层面的不同过程而分成的各业务部分,这个过程就是专业化”[3]。采购管理专业化即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又是一种专业实践。作为一种专业实践,采购管理专业化是指专业的采购人员或机构,基于采购的理论和知识,遵循规范、合理的采购程序,公平、公正、公开的组织采购管理活动的过程。采购管理专业化至少应具有如下几个标准:

(1) 专业性。是指采购从业人员队伍的专业性,包括学校采购中心人员,学院采购人员以及评标专家,均熟悉采购的理论和实践,明了采购所涉及的价值需求和问题导向,基于自身的采购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使这种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4]。

(2) 规范性。规范性和程序性是采购与招投标的本来特性,所有的采购活动必须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和学校管理制度,对确定采购方式、采购机构、发布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直至评标、发布中标公示并签订合同的全过程每一环节的内容、时间、顺序、形式、标准都有严格规定及明确规范要求,不能随意改变[5]。

(3) 公正性。公正性是指采购过程和结果公开、公平和公正。这就意味着所有的潜在投标人机会均等,采购过程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这里“关键是有一个决定什么结果是正义的独立标准和一种保证达到这一结果的程序”[6]。除此之外,招标文件中对投标人资质的设定、所需的技术和商务要求以及评分标准等均不能有任何歧视性或倾向性的条款。

(4) 高效性。高效性是指在不违背采购规范性的前提下,通过采购组织机构的合理配置和采购程序的优化设计,化繁为简,去冗就短,并利用信息化等手段,缩短采购的全生命周期,进而提高采购效率。

2 高校采购管理专业程度的不足及原因解析

(1) 观念陈旧,重视程度不足。人们通常认为“采购”即是商品的买卖行为,可以随买随用,高校老师几乎不知道采购的程序,采购的环节,采购的周期。等到教学或科研上需要用到某一设备或货物时,才会想到购买,而不提前做预算,做计划,到最后买到所需服务或货物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教学或科研的进度。此外,在高校,采购属于一种保障教学和科研的服务行为,它既不像科研和教学一样引起老师的重视,也无法像学生工作一样,得到学校、学院领导的重视,学院没有配备专(兼)职的采购管理人员,学院的采购任务某种程度上处于放任状态,学院无法提前统筹制定学院的年度或学期采购计划,到了年底才一窝蜂的报采购计划,存在突击花钱的现象[7]。引发年终因资金经费的到账使用和采购滞后的矛盾,一方面,经费到期,钱花不出去,而另一方面,所需的货物或服务依旧没有购买到,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 采购管理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高校的采购管理人员队伍主要由学校采购管理人员、学院采购管理人员和评标专家这样3支队伍所组成,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养不高是这支队伍最主要的问题[8]。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教育经费逐年增加,采购的任务量翻倍增长,但管理人员的数量却维持在数年前的水平,学校采购管理人员疲于机械应付完成采购任务,无暇对采购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管理方式停留在传统的“事物型”和“经验型”。而学院采购管理人员又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在人员的数量上完全无法满足学院采购工作的需要。另外,评标专家数量不足,类型不全,这不仅是高校采购工作的问题,也是当前政府采购工作的一项棘手问题[9]。评价专家属于兼职性质,当评标工作与本职工作发生冲突时,更无法满足评审的需要。人员的或缺直接导致采购工作无法有计划性、预见性的有条不紊的开展,采购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都得不到提高;其次,采购管理人员在高校处于行政管理岗位,高校对其学历和专业没有硬性要求,尤其是在专业结构上,几乎没有经历过经济学、招标法、合同法等相关专业的学习,严重缺乏采购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评标专家更无法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关于评审专家的相关规定,如专家应当是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8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标准。

(3) 采购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采购管理工作在高校行政工作中长期处于边缘化,其管理的模式和管理手段均停留在较 低水平。以浙江省为例,在高校基于反腐的要求,很多高校都已实现“管采分离”的模式,即设立学校一级的采购办和采购中心,采购办负责计划的报批,采购中心负责具体计划的实施;然在学校和学院的管理模式上,几乎所有高校都是校采购办和采购中心直接面对全校老师,而不是采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或其他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关于采购的政策、规范、制度及相关流程无法传达到每一位老师,对每一位老师而言,1年或是若干年才会采购1次,确实没有必要也不会花时间去了解采购的相关规范,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引发采购工作不规范,效率低下。在管理手段上,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采购参数的审批、招标文件与合同的审签等均采用传统纸质方式,效率低下。同时,由于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学校的采购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完善,采购程序不够规范,部门职责界定不够清晰,不全面的采购管理制度和不合理的操作流程,容易产生管理间隙,严重影响高校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产生阻碍作用[10]。

3 高校采购管理的专业化建设

3.1 正确理解采购专业化的内涵

高校要对采购管理进行专业化建设,必须以理念的改革为先导,正确认识采购的内涵和价值,采购不仅仅是商品的简单买卖行为,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涵括多学科跨专业知识领域,需应用到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技术知识等学科理论知识。①采购是市场经济制度下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竞争性交易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对于程序的控制实现采购结果的优化,其实施离不开市场经济,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所涉及的经济学知识理论包括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寻租理论、跨期选择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②采购活动是公共部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活动,招标采购中的战略管理、计划管理和管理要素及控制,直接决定了招标采购的质量。③招标采购活动中涉及的众多事项均与法律规范的具体规定有关,如招标的条件、程序、主体、文件的实质性内容等,同时,招标采购合同的签订需体现合同法的契约自由原则,招标采购理应接受现行有效法律规范的调整和约束。此外,各类采购标的都要有明确的技术属性、技术标准和条件,需要应用到不同学科门类的技术知识。为此,要使高校的采购管理走上专业化的道路,首先转变学校领导和老师对采购的观念,提高对采购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

3.2 完善采购管理体制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采购管理体制急待改革和创新,高校采购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采购组织结构的改革和采购管理制度的完善。在组织结构上,当前这种学校采购中心直接面对全校老师的直线管理模式显然不适用于现阶段的高校采购管理,从管理效率上,完全违背了管理幅度的准则,所谓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有效而直接地管理的对象的数目[11]。每个管理机构都有客观的管理幅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效率[12]。为此,当前高校采购管理必须向分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这就要求学院在行政机构的设置上,岗位编制上,在人员的配置上设立院级采购管理人员,形成学校—学院—老师的分级管理模式。同时,辅之以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规范采购流程,明确各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使整个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在制度的完善上,①要以已有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实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②相比较于政府机构的采购,高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资金来源多样化,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需紧密结合时代前沿等,为此,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制定一套适合高校自身的采购管理办法和程序。③制度的规范目标应从“节约资本、防治腐败”的需要向“物有所值、择优配置”转变[13]。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校采购工作在节约资本,防治腐败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如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采购效率,在采购结果的绩效上,存在低价恶性中标,“劣币驱逐良币”等不良行为,在未来的采购管理价值目标上,不应该仅仅追求资本的节约和防治腐败,应该向“物有所值,择优配置”方向转变。

3.3 加强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

有人说:“采购的规范和效率,似乎就是一对冤家,有你没我,有我没你,寻求过程规范,就会牺牲效率;要想提高效率,就会有执行过程的瑕疵”[14]。要做到规范与效率兼而有之,最好的一条途径就是信息化建设,努力做到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信息产业的发展为高校提高采购管理的效率和管理水平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工具,高校通过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促进高校采购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①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可以改变传统的线下手工操作模式,完善采购流程,缩短繁冗的采购全生命周期,提高采购效率。如校内采购计划的申报和审批,招标参数的提交和审批招标文件的审签、合同的审签等,通过线上的运行,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原有的线下审签模式使用纸质稿各部门流转审签,需逐个部门送审,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周期长效率低。②通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使采购信息更加的公开和透明,进一步推进了采购的科学和规范。如学校内部相关部门的采购管理人员和监管部门可以实时查看和监督采购的流程进度,以及相关项目的招标文件、合同等。

3.4 重视采购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

采购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可以走外部环境创设和采购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建设两者相结合的策略,通过两者的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来实现这支队伍的专业化。

(1) 高校要为采购管理人员创设积极有利的外部环境。在高校行政工作中,采购管理人员虽是边缘化的“小人物”,却在高校采购管理工作乃至学校教育资金的使用中发挥着“大作用”,所从事的采购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管理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对这支队伍进行专业化建设首先应当转变原来关于采购管理工作简单低级、有无学历、有无专业知识、能力高低不重要的观念,承认采购管理人员的专业地位,重视和尊重他们的工作。同时,为采购管理人员提供岗前培训和在职学习的机会,通过业务培训、案例分析、业务沙龙和讲座等形式开展业务学习和交流。

(2) 提高采购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专业素质是采购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核心所在,外部环境的创设只有通过采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建设才能发挥作用。采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可以体现在知识、能力和心理等3个方面。①采购管理人员要积极构建个人知识学习网络,多渠道多方面学习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对个人知识进行合理整合且应用于实际工作[15]。②采购管理人员除了具备计划、组织、协调、沟通和控制等管理能力,还应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工作的艺术。③拥有健康的心理和敬业奉献的精神是采购管理队伍专业化的思想保证。随着近年来采购任务量的逐年递增,采购管理人员需要比其他岗位人员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常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其工作不仅很难取得独立的成功和成绩,自身价值难以体现,还得不到其他老师的理解和认可。同时,采购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称“高危岗位”,是廉政建设的风险点,因此,心理健康建设是采购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又一重要方面。

4 结 语

高校的采购工作对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高校采购工作者应该认真分析当前高校采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并对问题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做到与时俱进,使高校采购工作走上专业化建设的道路,从而真正实现高校采购管理的专业性、规范性、公正性和高效性。

[1] 罗光辉.加强集中采购机构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招标,2014(12):16-18.

[2] 全国招标师职业资格考试复习指导丛书编写委员会.招标采购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3]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788.

[4] 任丽清.论高校教学秘书专业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3):137-139.

[5] 万年华,吴 斌.关于高校采购招标工作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5(3):223-224.

[6]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86.

[7] 周新虎,刘 斌.浅谈高校招标及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机电信息,2015(9):179-180.

[8] 吴鸣鸿.我国高校政府采购人员队伍建设问题再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4):39-42.

[9] 李润生.论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论文展台,2013(8):24-25.

[10] 孙 超.高校采购规范化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5):6-11.

[11] 周 憬.管理幅度探析[J].广西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3):102-104.

[12] 孙 荣,楼宇生,陈瑞龙.行政管理学概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321.

[13] 张 锐.高校采购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6(1):205-208.

[14] 张纪雄.互联网+政府采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9.

[15] 蔡晓阳.高校采购从业人员个人知识管理策论[J].管理科学,2010,39(1):132-134.

On Specialization of Procurement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NLiqing,WANGQianyong

(Office of Assets and Laboratory Management,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Zhejiang, China)

Procurement management specializ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carry out the sunshine procurement of university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ducation expensing. Also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comply with the trend of the reform of the procurement industry. Procurement management specialization is not only a specific research field, but also a kind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As a kind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procurement management specialization is a process of purchasing management which is organized by professional procurement staff or institutions fairly and openly who have procurement theory and knowledge and follow the normative and reasonable procurement procedures. Procurement management specialization should at least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ism, normalization,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In order to fulfill specialization on procurement management, universities should try their efforts in the connotation, the system, the means and the teams of the procurement management.

universities; procurement management; specialization

2016-11-15

浙江省高等教育研究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YB201410)

任丽清(1981-),女,浙江宁波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Tel.:13736154839;E-mail:renliqing@nbu.edu.cn

G 482.0

A

1006-7167(2017)04-0272-04

猜你喜欢
专业化招标管理人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集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统计分析在工程招标中的应用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工程招标采购中的投诉预防与处理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