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应对

2017-06-11 14:20朱列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朱列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下的进一步深化举措,是提升中国经济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目前,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来看,最突出的矛盾是供需关系问题。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和重要基础,其经济规模、企业数量已经占中国经济绝大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只有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应对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取得真正实效。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公有制经济;挑战与应对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7.02.007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7)02-0035-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经济供需关系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供需错位”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因此,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从供给侧入手,提高供给水平,调整供需结构寻求新路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市场力量推进经济结构改革,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提高供给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实际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下,非公有制企业面临极大的挑战和机遇。为此,非公有制企业要充分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推动自身转型升级,积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激发非公有制經济新活力,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历史经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法,最早是国外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西方发达经济体经过了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经济高通胀、低增长的痛苦经历之后反思,认为在解决经济高通胀、低增长的经济问题上,不能仅仅考虑需求侧的问题,必须考虑解决生产领域的问题[1]。20世纪70年代,“滞胀”严重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大幅度降低税率让企业发挥活力,对供给端进行刺激,直接提高了企业盈利,为美国经济长期增长打下了基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也较早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过去作为西方品牌的代包、大量低端产品的生产,转向自主创新品牌,注重高端产品的生产,使得香港成为亚洲创新中心和高端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几乎同时期的一些拉美国家,虽然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由于没有解决好供给侧问题,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致使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从历史经验来看,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需要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

(二)中国经济面临的实际问题

1.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动力下降。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人均收入已经超过5 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阶段,随之也面临如何破解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陷阱问题,如何突破人均10 000美元大关,而不是徘徊在5 000美元至10 000美元之间。我国目前面临的是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的发展阶段,随着资源成本上升和剩余劳动力的减少,经济增速必然下降,这样也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动力,近年经济增速下降,呈现出经济动力不足的现象。应当看到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很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GDP排名还较低,仍然需要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解决人均收入低的问题。

2. 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生产领域存在这样的问题,即部分人民群众需要的产品生产不了,而相当多的产品又消化不了。我们现在并不是总需求不足,而是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这种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对供给结构进行调整。在调整结构的过程中,如何使得企业不受太大的损失,能够逐步成长起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生产成本上升。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来看,改革前期、中期最大的红利是资源价格低廉,劳动力成本低,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不断发展,资源和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廉价资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

来新的挑战

(一)面临社会总供给结构大调整

从当前经济形势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增加公共产品服务、政府行政改革、运用科技新技术手段调整生产结构等三个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三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改革都是大动作,都对社会总供给结构是巨大的调整,对非公有制企业也是巨大的挑战。非公有制企业如何运用市场的方式去调节,需要非公有制企业自身有较强的市场敏感度,要重新适应社会变革,对整个市场大环境有较好的预见和判断。

(二)低端产业逐步退出市场

产业升级使得低端产业将给高端产业发展让出“路”。如何生产高端产品,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是极大的挑战。一方面,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肯定是低端产业或者低端企业,不再是国家支持发展的对象,难以获得优惠的政策、资金、土地支持,对整个行业和企业发展本身就存在不利因素;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的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对高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低端产业和企业缺乏市场,难以发展。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目前创新能力还不强,要发展高端产品,面临的困难不小。这就要求,非公有制企业要积极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转型,而不是被动接受,要从过去的追求数量、追求规模,转到追求质量、追求附加值上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中高端生产。

(三)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将会有许多新的政策出台,市场环境将会发生巨大变化,非公有制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会更为激烈。例如,广东省政府2017年出台相关政策,明确逐步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珠三角,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这对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会产生巨大冲击,将面临激烈竞争和生存问题。

(四)要求加快提升创新能力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增强竞争能力面临的重大问题。非公有制企业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成为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应对

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经济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面临的主要不是短期、周期性和外部的冲击,而是中长期、结构性和内部的压力[3]。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非公有制企业必须积极应对。

(一)去掉无效产能

在竞争激烈的市場环境里,产业会有新陈代谢,落后的产能会被淘汰,新的产能会进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阶段,这一进程会加快,政府在看准大方向的前提下大有作为,作为市场主体的非公有制企业更要积极地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来推进新产能的进入。目前许多地方都明确提出不再搞落后产能产业,限制甚至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这就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必须去掉落后、无效产能,转化新产能,这样才能立足市场。

(二)积极消化现有产品

对于库存较多的水泥、钢铁等原材料和服装、鞋等日常生活产品,非公有制企业完全丢弃这些将带来重大的损失,可以通过经济周期变动释放部分需求,并开拓新途径消化这些库存,如中西部一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还需要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非公有制企业还可以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将钢铁、水泥及服装、鞋等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非公有制企业必须积极为产品找出路,积极应对消化。

(三)主动适应社会供给结构调整

非公有制企业要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形势和要求,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注重提高产品质量,主动适应环境保护对企业的新要求。过去,在经济发展中不少企业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过于追求经济速度,随着发展面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我国的环境保护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对企业要求越来越高,非公有制企业使用资源的成本也越来越大。要主动适应“人口红利”的新变化。随着劳动力人口的下降,“用工荒”使得非公有制企业运营成本也越来越高,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改变供给生产方式,降低人力成本。要主动适应现代企业承担公共服务的新要求,积极参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投资,这样既为社会公共服务,又创造企业自身效益。

(四)提高企业生产要素效率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非公有制企业唯有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让企业盈利。一方面,企业要提升生产要素效率,降低单位成本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切实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要转变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五)提升企业自身创新能力

我国目前供需结构中的短缺突出表现为高品质产品的短缺,如很多人出国旅游,都会在境外购买一些日用品,原因是国外的这些产品品质高,材料环保有保障。对此,非公有制企业应瞄准这个短板,努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投资有效性,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生产产品的层次与质量,最终提升产业链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稻葵.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理论视野,2015(12).

[2]李抒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黔西南论坛,2016(1).

[3]周志太,程恩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驱动转换:供求辩证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6(3).

責任编辑:杨绪强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探析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及自身对策
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基层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
检察机关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思想与我国支持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