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来了,这是下一个“风口”吗?

2017-06-12 13:42郭静
金融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风口单车微信

郭静

当下,创业者们追逐风口的热情依然高涨,继轰轰烈烈的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又应运而生,成为了“共享家族”新成员。

10天融资3亿,40天融资12亿,目前共享充电宝的融资额大约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的5倍,资本倾巢而出,共享充电宝“疯”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三月底到四月初,已有超过20家投资方入局共享充电宝创投,金额达3亿元以上;此后,五四青年节,聚美优品CEO陈欧宣布出资3亿拿下一家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街电”60%的股权,未来还将继续注入几十亿资金。腾讯、阿里巴巴、小米也先后入局,就连线下商户资源大户“新美大”(大众点评网与美团网战略合作成立)也在悄悄布局。共享充电宝的意外爆红,被外界形容为“莫名其妙就火了”。

共享充电宝有哪些难易点?

在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手机没电的情况。总不能兜里时刻揣着一个充电宝吧?于是,共享充电宝“横空出世”了。

与共享单车类似,共享充电宝强调的也是“共享”精髓。都是吃共享的“饭”,跟共享单车相比,共享充电宝有哪些难易点呢?

先说相对优势。一是区域成本低,靠合作商家生存,不占据公共空间。

数据显示,一辆共享单车的成本价约为1000元左右,一个公共区域投放的数量就得10辆。而目前共享充电宝企业的产品单价不一,但是要算区域面积的总成本,明显比共享单车企业的成本要低很多。

目前,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的主要模式,是把像自动贩卖机一样的小型设备摆放在各个商家店面内,用户通过地图功能,找到附近的商店即可。

共享单车是摆放在社会公共区域,而共享充电宝则是摆放到各个商店里,前者涉及到的情况比较复杂;而后者是商业行为,只要有足够的代理商即可。发展代理商,可要比在全国各地寻找公共区域投放单车容易得多。对于商家来说,也多了一个盈利点,虽然很少。

二是设备损坏率相对较低。共享单车出现的位置是大多是公共区域,出现损坏的情况是非常多的。而共享充电宝出现的场景一般是商家店面等地方,这些场所的服务人员会起到一定的监督效果,用户不可能太过放肆地去损坏这些设备。

三是物理空间占比小,携带、归还都比较容易。单车所占的物理面积肯定比充电宝要大得多,对于用户而言,无论是携带还是归还,充电宝都很方便,随手揣口袋或者装包里都行。

再来说困难点。一是使用频次低。用户使用共享充电宝的场景,一般是出门在外时手机突然没电了,但又急需充电,是为了“应急”之需,特殊情况出现的概率并不会太高,这就导致使用频次会比共享单车低得多。毕竟,出行是用户必备的场景,而应急是偶然事件。

从将来发展看,与流动的单车不同,共享充电宝必须要有一定固定的取拿地点,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先天限制,谁能率先抢占市区高级商圈、旅游景点、火车站、机场等人流相对密集的地方,会直接影响到其产品的使用频次。

二是用户习惯弱。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够在众多一二线城市普及率如此高,是在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的这些城市,骑自行车出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而使用充电宝虽然是很多用户的习惯,但目前用户对共享充电宝的认知却很少,要培养用户习惯,这要一个过程。

三是安全问题。共享单车的安全问题,主要在于骑行安全。而共享充电宝的安全性问题则涉及到几点:产品本身质量上,充电宝自燃、爆炸的事件不在少数;用户充电时若发生触电事故,也是大问题。另外,现在手机几乎成为了很多人的“钱包”,充电宝是连接手机的,个人财产、信息、隐私等会存在安全隐患。

共享充电宝能成吗?

关于共享充电宝盈利前景的讨论很多:充电宝租赁能赚钱吗?资本层面会持续输血吗?电池技术日益进步,未来还需要充电宝吗?

就在“我为自己代言”的陈欧入局当天,王健林之子王思聪更新了一条朋友圈:“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翔”在网络用语中,是“屎”的代称)

陈欧立马回应: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做成,本来创业成功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失败了就当做公益”,这句话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也说过,她成功了。

到目前为止,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尽管有广告、数据线、超时收费等收入,但整体还是很难赚钱的。但团购、O2O、网络直播等等事例告诉我们,尽管许多行业在刚面世时看起来超级不靠谱,但却是一个“风口”。

共享充电宝入行门槛并不高,找一家代工厂直接贴牌生产,企业自己搭建软件环境,就算是“创业”了。当前创业公司均处于“萌芽”阶段,更多的是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而不是先开发出独立的APP。跟APP相比,微信公众号在功能上略显单薄。但作为创业公司,自身资金有限,在没有资本“砸钱”的情况下,只能先将APP搁置一边,冀图通过微信公众号这种轻模式将框架搭起来,再利用平台逐步的积累,争取能获得投资方的青睐。

仅靠一个功能还不完备的公众号,就能拿到数额不小的投资,确实是互联网行业为数不多的案例。共享充电宝真的是下一个“风口”吗?还是投资人容易被忽悠?其实,资本一方面是在尝试,是不是“风口”试一试就知道了;另一方面则是避免未来难以入场,真正等到共享充电宝发展成熟了,想再进入投资,门槛就高了。

当下多家企业获得投资,几乎都是第一轮,短期内是看不出任何效果的。各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么短的时间也显示不出来。

对于用户而言,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这些共享充电宝产品,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难以产生好的体验。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们不能光把模式吹上天,用户不买账,投资人的钱再多也不经烧。

对于像BAT(百度、阿里、腾讯)这些互联网行业巨头快速进入这个市场,业内认为,相比投资公司而言,投资回报比只是巨头们看中的一部分,他们真正看中的还是支付、场景、数据等隐性资产。如果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做到这一步,能被BAT“接盤”的可能性就大了。

对于充电宝有了“共享”两字的加持以后,前景到底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因为技术变革、产品替代、行业恶性竞争、盈利模式单一,这些都是共享充电宝甚至其他共享概念领域的创投公司所需要考虑的潜在问题。

猜你喜欢
风口单车微信
“地产+露营”新“风口”来临?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飞吧,单车
活力美妆可能是下一个风口
知识付费,风口来袭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微信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