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小细胞肺癌扁桃体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7-06-13 10:44李志强张春峰王宝锋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扁桃体免疫组化检索

李志强 张春峰 王宝锋

罕见小细胞肺癌扁桃体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李志强 张春峰 王宝锋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大多数情况下,在肺癌确诊之前已发生其他脏器转移,但是扁桃体转移较为罕见,全世界文献报道不足100例。我院收治1例确诊为小细胞肺癌扁桃体转移的患者,通过对其病情发展的观察及相关文献的复习,对此种罕见转移情况进行进一步探讨和认识。

病例资料

患者,男,48岁,因“颜面及颈部肿胀不适2月”于2014年12月收入宝鸡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起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颜面及颈部肿胀不适,无咳嗽、咯痰,无发热,无咽部疼痛及吞咽困难。查体:双侧颈部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右侧最大约1.0cm×1.5cm,左侧约1.0cm×1.0cm,质软,与周围组织粘连。左侧腋下可触及一3.0cm×4.0cm大小肿大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差。颜面浮肿,颈静脉及上胸壁浅表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心率78次/分,律齐。左腹部可触及一3.0cm×4.0cm包块,质硬,活动度可。行胸部CT提示右肺门占位并阻塞性肺炎,右肺下叶占位,纵隔内淋巴结多发肿大(图1-2),支气管镜下活检,病理提示小细胞肺癌。腹部CT提示于左肾包块(图3)。临床诊断:右肺小细胞癌广泛期,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分别于2015年1月1日、2015年2月7日给予依托泊苷联合卡铂化疗2个疗程,并于2015年2月9日开始行肺部适形调强放疗(DT:60Gy/30F)。放疗过程中患者颜面及颈部肿胀感消失,于2015年2月23日开始出现咽痛,进食时明显。渐出现右侧颊部肿胀。体格检查提示右颊部肿胀,右颌下可触及一2.0cm×1.0cm肿大淋巴结,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右侧扁桃体II°肿大(图4),表面凹凸不平,可见白色坏死物质覆盖其上。颈部超声提示:右侧颌下及左锁骨上窝内低回声结节,考虑肿大淋巴结;行右侧扁桃体活检,病理报告:分化差的癌,结合免疫组化及病史,符合小细胞肺癌转移(图5-6)。免疫组化结果:P63(-),CD56(+),TTF-1(+),Syn(+),CgA(点状+),CK(+),LCA(-)。考虑患者肿瘤进展,遂换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化疗,2疗程后右颊部肿胀感消失,右侧扁桃体缩小至正常大小。于2015年5月时再次出现吞咽痛、左腋下包块疼痛感,体格检查发现左侧扁桃体II°肿大,左腋下包块约4.5cm×4.0cm。行喉部CT(图7)提示左侧扁桃体及右颌下淋巴结转移。再次给予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化疗1程后左腋下包块缩小至3.0×3.0cm,左扁桃体无改变。2015年7月患者出现全身乏力,进食困难,伴有左侧腹股沟肿痛,体格检查发现左腹股沟有1.0×1.0cm质硬肿大淋巴结,腹部超声提示胰头部占位,颅脑MRI提示多发脑转移灶,遂放弃进一步治疗。电话随访,患者于1个月后死亡。

文献复习

以“肺癌;扁桃体;转移”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以“tonsillar metastasis,lung cancer”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BSCO MEDLINE 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76年1月至2015年5月。在以上数据库共检索到200篇文献,剔除188篇非相关文献,共检索到17篇相关文献共17例肺癌扁桃体转移病例,包括本例在内共18例,其中男16例,女2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56.1岁。以此为基础对肺癌扁桃体转移进行讨论。

图1、2 胸部CT,箭头指示右肺门包块影及肿大淋巴结,图1为肺窗,图2为纵膈窗;图3箭头指示左肾包块影;图4 箭头指示右侧扁桃体肿物;图5-6为HE染色高倍放大,可见癌细胞形态大小一致,核深染,核浆比较高,排列紧密,核分裂及细胞凋亡多见;图7 箭头示左侧扁桃体肿块。

讨 论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小细胞肺癌约占支气管肺癌的25%,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小细胞肺癌更具有侵袭性,转移更早,约60%-70%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处于广泛期,常见转移器官为肝脏、腹部淋巴结、骨、脑、肾上腺、皮肤、肾脏和胰腺,扁桃体转移极其罕见。一项研究表明,1547例的扁桃体肿瘤里,仅有12例为转移癌,其余为扁桃体原发癌或淋巴瘤,转移癌中包括乳腺癌、胃癌、肾上腺癌、精原细胞瘤、黑色素瘤和直肠癌。而另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从1979年到1998年在日本尸检病例显示,只有0.1%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被发现有转移到咽扁桃体。所以,肺癌向扁桃体转移是很罕见的。治疗上,肺癌扁桃体转移主要以化疗、放疗为主,部分患者可行手术治疗,治疗手段有限,而在所有小细胞肺癌扁桃体转移病例中,原发肺癌向扁桃体转移平均约8个月,而从扁桃体转移到患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5个月。为提高该种情况的认识及患者的生存时间,对于肺癌向扁桃体转移规律、转移途径、鉴别诊断及治疗有探讨意义。

一、转移规律的分析

18例中,其中男16例,女2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56.1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4.6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67.5岁;小细胞癌6例,腺癌7例,大细胞癌3例,类癌1例,不明分型非小细胞肺癌1例。从年龄分布来看,中青年患者相对更易发生扁桃体转移。中青年肺癌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缺乏特异性,隐匿性比较强,并且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或警惕性有限,导致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出现不同程度转移。所以在中青年患者中扁桃体转移概率较其他人群高。从肿瘤病理类型来看,腺癌及小细胞癌较多,这与其生物特性有关,此两种类型肺癌在肺癌所有病理类型中容易发生远处转移。从性别分布来看,主要是男性患者为主,这可能与男性社会压力大,长期主动或被动吸烟有关。

二、转移途径的探讨

肺癌通过局部浸润、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3种途径扩散。而扁桃体表面上皮为鳞状上皮,黏膜下方为丰富的淋巴组织,外侧有结缔组织包膜,包膜内外含有腺体。因其特殊结构导致恶性肿瘤居多,但原发瘤为主,转移瘤罕见。血行转移被认为是大多数肿瘤转移至扁桃体的主要途径,如黑色素瘤、肾细胞癌、乳腺癌、胃癌等,这种认识是建立在一些少见肿瘤通常以血性播散为其转移途径,如前列腺癌、肝癌、绒毛膜癌、肾母细胞瘤及胰腺癌,而这些肿瘤也可发生扁桃体转移。该例患者入院时即发现有不同肺叶肿瘤以及左肾肿瘤,提示存在血行转移可能。该患者同时存在全身多发肿大淋巴结,故应考虑扁桃体转移是否存在淋巴道转移。因腭扁桃体没有传入淋巴管,仅存在传出淋巴管,肿瘤细胞只能通过颈部淋巴管逆行,或者从胸导管或颈干最后到扁桃体本身。此例患者同时存在上腔静脉梗阻,增高的静脉压使得此种情况成为可能。需要提出的是其余17例患者中没有提到存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因此,是否存在此种转移途径无法进一步证实。第三种情况就是通过仪器检查导致肿瘤播散,如气管镜。该例患者是通过支气管镜活检而确诊,而后发现扁桃体转移,理论上有此种可能。但是同样,上述17例患者中有以扁桃体转移为首发的病例。通过对转移途径的分析,我们考虑,扁桃体因自身特殊结构及其免疫器官特性,导致罕有肿瘤转移,当肺癌恶性度相对较高,尤其以血行播散为主要转移途径时,肿瘤向扁桃体转移概率增高。此外,肺癌向扁桃体转移有无癌驱动基因发生突变、融合情况,目前病例少,尚无此项研究。

三、鉴别诊断

肺癌扁桃体转移与慢性扁桃体炎鉴别:慢性扁桃体炎多有反复咽痛、发热及急性发作病史,查体可见扁桃体双侧对称性肿大,质地较软,腺体可有脓栓,而转移瘤则为单侧肿胀,质地较硬,生长迅速,容易侵犯周围组织。扁桃体活检术及病理可鉴别;

肺癌扁桃体转移与扁桃体原发肿瘤相鉴别。临床上首先要排除双原发癌的可能。依据Warren及Gates标准:肿瘤位于不同部位,二者不相连;二者均为恶性肿瘤;都有独特病理形态;排除互相转移。只有具备上述标准才能诊断为双原发癌。其次,扁桃体原发肿瘤主要为鳞癌及淋巴瘤,其他病理类型极少见。免疫组化特点:上皮标记细胞角蛋白(CK)染色阳性支持扁桃体癌,白细胞共同抗原化上皮(LCA)支持恶性淋巴瘤。而肺部肿瘤根据病理类型不同有各自相关的免疫组化特征。肺部鳞癌及腺癌免疫组化物TTF-1、Napsin-A、p63、P40和CK5/6可呈阳性[1];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物CD56、Syn、CgA、ki-67和TTF-1表达可为阳性。本例患者CD56、TTF-1、Syn、CgA表达阳性,结合患者病史中先有肺部肿瘤后出现扁桃体肿瘤,且肺部肿瘤免疫组化与扁桃体肿瘤相一致,应是小细胞肺癌转移所致。

四、治疗

肺癌发生扁桃体转移属于晚期肺癌,主要以全身化疗为主,根据原发瘤的病理分型不同所选择的化疗方案也不相同,但是治疗上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首先,是否需要进行局部放疗。本文检索的18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进行扁桃体局部放疗,仅有1例患者生存期达到8年以上,剩余患者均在短期内死亡。局部放疗能否延长患者生存率主要取决于对于原发部位肿瘤的控制,因此,局部放疗主要是姑息治疗。放疗主要并发症为口咽部黏膜水肿、溃烂、出血、发热及吞咽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会咽部粘连及瘤体破裂导致大出血。我们发现,扁桃体转移癌的主要症状为咽痛及吞咽困难,局部放疗能否改善患者局部症状上述检索文献中并未提及,甚至有2例在放疗中及放疗后因并发症死亡。此外,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对放疗敏感性也不同,其中小细胞癌最为敏感,鳞癌次之,腺癌最差,而在发现的肺癌扁桃体转移病例中,腺癌占有相当比例。所以是否需要局部放疗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例如原发癌为对放疗敏感的病理类型建议转移灶局部放疗。其次,局部切除有无必要?对于部分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单发对侧肺转移,单发脑或肾上腺转移者,可以行手术切除转移灶,但扁桃体转移是否同样可以手术切除尚无定论。评估扁桃体转移癌手术切除的实用性在于手术的难易性、手术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目前扁桃体转移瘤的切除技术比较成熟,并有临床数据表明,随着头颈外科的发展,手术切除技术及器官功能重建方法的改进,对于一些晚期扁桃体癌,放疗难以控制,通过根治性切除可使得预后有所改善。肿瘤切除术的并发症主要是术后对患者吞咽、咀嚼、呼吸、构语的影响。此外,术后局部复发也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情况。本文检索17例患者中有3例行扁桃体切除,其中1例死亡,2例失访,无法评估疗效。但对于放疗不敏感的原发瘤,可通过切除扁桃体转移瘤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治疗的目的。

[1] Alberg AJ,Brock MV,Ford JG,et al.Epidemiology of lung canc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3rd ed: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S].Chest,2013,143(5 Suppl):e1S-e29S.

10.3969/j.issn.1009-6663.2017.06.059

721008 陕西 宝鸡,宝鸡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2016-09-30]

猜你喜欢
扁桃体免疫组化检索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
扁桃体,切还是不切?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