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社區商埸:打造主題商場

2017-06-14 19:28
澳门月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筆者社區主題

筆者近日翻閱貴刊241期,讀到其中的一篇小短評,印象非常深刻。尤其難得可貴的是,文中針對本澳商場面臨發展和轉型窘境的普遍現象,建議政府簡化維修和翻新的手續以及提供優惠貸款、稅務減免等推動商人活化空置商場,同時提議本地中小企由租金昂貴的街舖轉往租金較便宜的商場舖經營,又建議一些提供公共服務的政府部門進駐商場舖辦公,如此官商合作的方式,使本澳空置商場生機再現,並發揮最大的價值。

眾所周知,澳門傳統中區、北區、南區,社區商場早就風光不再,尤以北區不少商場已淪為“鬼城”,人跡罕見,僅有的也多是“殭屍店”,如有名有招牌的代收店,貨倉店……商場內出現十室九空的景象,必然導致管理欠缺,安全、衛生、照明皆成問題,何來吸引人流,還會惡性循環。以北區而言,龍園商場、發逹商場為例,多年以來都是黑燈瞎火,垃圾、蠅蟲鼠螻與居民爭道,連應該監管的消防局、工務局、民署統統欠奉,而被戲稱名副其實的三不管。

其實,活化本澳商場舖的議題不是新鮮事,過往坊間對此提議不少,但可惜都是沒有人去跟進落實,而統統流於空談。筆者反而覺得,首先,解決管理公司入場問題,環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當翻修一新的商場環境一流,何來怕沒人氣,怕吸引不到生意。其次,當下政府及社會大力支持發展文創產業,若推動他們進駐各家商場舖經營,或主攻各文創展示平臺,或針對大人小孩皆宜的手工作坊、飲食、衣物飾品,以至兼備生活美感及實用性的家用品舖、家俬舖、便利店等等,前景一定不俗。常言道,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營造人氣和市場是相輔相承的,大可參照香港很多主題商場,定位為專售玩具、模型、日式精品等等,很快就令人氣、名氣大噪。再比如,澳門如今紅得發火的各類持續進修教育中心、補習社,針對的客戶群就是居民和學生,若能抱團進駐社區商場,最有吸引力的是商場舖租平過街舖數倍計,租戶甚至可以免租數月,同時受惠的還有附近的居民和學生,可以就近進修及學習,確實是多贏局面。

想想,當一間商場主題定位鮮明,環境舒適,租金低廉合理,逹至成行成市有幾難,而屆時商場想不旺才奇怪。儘管我們可大膽借鑑香港的成功模式,但未必在澳門就能行得通,畢竟各地市場有異,再說成功也是急不來的。所以,倒不如實際的,全盤考量本澳商場尤其是閒置商埸,現時情況如何,有否潛力,有否獨到個性,這些都是未來打造主題所應參考的諸多因素。

當逛商場已成為本地人的一種生活文化之時,一大批富有個性的主題商場就會如雨後春筍湧現。也許,那時就是我們所期待所想看到的社區商場復活之大好時機。 (澳門/劉江遠)

猜你喜欢
筆者社區主題
彩色笔动起来
两个含余弦函数的三角母不等式及其推论
社区就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