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媒,打通国际出版新通道

2017-06-14 22:33姚文瑞
出版人 2017年6期
关键词:尼山书屋出版社

姚文瑞

作为一家成立之初就面向海外的出版机构,山东友谊出版社对出版“走出去”的探索集中体现在出版实体“走出去”运营模式上。

五月文化产业盛事不断,而“走出去”无疑是舞台上的主角之一。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发布数据,称2016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额达到78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而在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智力一带一路”概念,并强调未来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将“一带一路”建成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文明之路。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文化底色正愈发凸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民族文化精魄的主要载体,在“走出去”的浪潮中,出版业责任重大。中国出版业近年来积极开拓海外业务,如今虽然已有不少出版集团在规模上位居国际前列,但在国门之外,就影响力而言尚不足与西方老牌出版企业同日而语。目前,出版“走出去”的规模仍与我国的大国形象有一定差距。那么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又有哪些新路可以帮助中国出版业破解难题?

出版国际化困局如何突破?

对于现阶段中国出版企业而言,出版物国际营销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核心。自从2010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实施“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起,在“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推动下,我国出版业在对外出口及版权输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相比国际出版强国,我国出版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图书实物国际营销渠道单一。当前我国图书等出版实物的进出口工作只能依托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这两家图书进出口机构,所有省内新华书店等图书发行机构无法实现国际实物营销,这对于中国图书走出去而言多有局限。

其二,版权贸易逆差仍在。如今中外图书版权贸易越来越频繁,贸易逆差呈缩小趋势,但差距仍然存在。2016年,全国版权输出与引进的比例为1:1.5。究其原因,除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外,也有出版社自身的因素。对于版权贸易,出版社对于社会效益的考量往往大于经济效益。另外,我国出版物的版权输出是出版企业单打独斗,出版社多头对外,力量分散,重复选题屡见不鲜,也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出版竞争力。

其三,国际书展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够明显。参加国际书展是推动我国图书“走出去”的重要渠道,但大多数出版机构只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这一自家门前的书展,主动走出国门进行宣传推广的出版机构仍然较少。纵使走出国门,我国出版业多通过抱团参加大型国际书展、成为各大书展的主宾国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方式较为单一,展位缺乏吸引力,推广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其四,“走出去”的图书内容满足不了国外读者的阅读需求,难以进入外国主流图书市场。国内图书在选题、内容、表达方式上囿于“一厢情愿”“自话自说”的怪圈,把已出版的中文图书直接翻译成外语输往国外,没有考虑外国读者在意识形态、文化理念、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差异,忽略国外读者的真正需求,很难被外国读者理解和接受。推销到国外的图书大都只能在国外主流图书市场外围打转,很难真正进入甚至占领国外市场。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管理体制不同外,出版交流形式單一,载体固化也是重要因素。

长久以来,我们的出版交流仅仅停留在版权贸易上,缺乏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平台,这种略显单一的交流形式明显未能满足中国出版业对外交流合作的需要。而国内大多数出版社仍然固守纸质图书这一种载体模式,对于数字版权贸易领域鲜有涉足,但国际上的出版强国依靠数字化、互联网等新媒体形式,已实现了出版载体的多元化,与国内同行形成了一定差距。

面对当前中国出版物“走出去”面临的重重困难,出版机构要想有所突破,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输出版权的“走出去”模式,积极创新国际出版新模式。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创新中外文化交流理念。在对外交流上始终坚持平等、相互尊重的理念,改变过去单一的、主推“我们的”观点或者文化的模式;

第二,创新出版形式。一改过去中国人把中文书翻译为外文书给外国人看的模式,改为由外国人创作中国故事给外国人看;

第三,创新中外文化交流模式。改变刻板、单一的说教形式,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交流,使海外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中国文化;

第四,创新国际出版合作模式。借鉴“互联网+”提供免费服务的思维模式,改变原来简单的图书交易模式,在全球立体式、网点式地提供免费服务,增强读者体验。同时共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让合作灵活、宽松、持久。

文化搭台,出版唱戏

作为一家成立之初就面向海外的出版机构,山东友谊出版社在过去30多年里一直积极推动中国优秀文化的海外传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仅仅在出版领域“走出去”多有局限,我们应放远眼光,以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为核心,以尼山书屋为抓手,文化搭台,出版唱戏。

2012年,我们以第二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为契机,举办尼山书展,创建尼山书屋,以书为媒,全球布局,开展了一系列打通出版物国际营销新渠道的有力实践。截至目前,共有25家尼山书屋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的14个国家落地,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 9家。

尼山书屋的合作模式为我社免费提供图书,外方无偿提供场地并代为管理,双方共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对于尼山书屋的定位,可以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 一是一个平台,即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二是两个属性,公益性和民间性。三是模式:交流、合作、融合。四是四大功能,即收藏和展示中外文明对话成果图书,举办各类中外文化交流的主题文化活动,开展国际出版,搭建国际图书销售平台。五是目前正在打造五个子品牌,包括尼山书系、尼山国际讲坛、尼山国际出版、尼山国际展演和尼山国际教育。

成立尼山书系,主要是为了创新图书的创作模式,让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给外国人看。该书系主要包括经典系列和普及系列。经典系列是请国外著名的翻译家把国内思想、学术、艺术等领域的大家的作品翻译成外文在海外发行。普及系列主要是由外国人用外国人的视角来介绍中国文化,主要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用书、中国故事绘本等系列图书。

尼山国际讲坛是尼山书屋搭建的高端的思想文化国际交流平台,自从2015年起每年在不同的国家举办,论坛主题均围绕出版与文化展开。我们希望利用这个平台将中外文明交流的对话推送出去。

尼山国际出版公司是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友谊出版社在海外注册成立的出版机构,主要开展国际出版、中文图书海外图书馆馆配和国际版权贸易等工作,从而推动中国出版机构在海外落地。2015年在美国洛杉矶正式注册成立的美国尼山书屋国际出版公司目前已正式运营。未来将会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开设国际出版公司,打开国际出版市场。

尼山国际展演以海外尼山书屋为依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书画展、摄影展和非遗文化巡回展演,从而推动中国文化展演走向世界。日前我们已在莫斯科、奥克兰等地举行多次精品图书、书画展,增进了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利用尼山书屋为国际教育提供服务平台。尼山书屋在落地选点上充分考虑了国际教育交流的需求和资源的匹配。而在国内,尼山书屋也分别在100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内成立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基地,以国内外书屋为依托,实现中外教育资源共享,探索开展国际修学游活动。

此外,尼山书屋未来还将进一步开拓数字出版业务。与尼山书屋的线下业务相对应,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迅猛发展的当下,尼山书屋在建立之初就将打造数字尼山书屋作为其“走出去”的重中之重。即将上线的数字尼山书屋是一个集图书阅读、销售、展览、馆藏、国际出版与版权贸易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交互的O2O文化交流平台。它选择海内外精品图书,将其转化为数字产品,并为其提供展示、宣传、推广平台。在实现已有的数字化图书馆藏功能的同时,还积极与海外图书馆合作,精选其优秀馆藏数字版权图书,作为数字尼山书屋的经典藏书,不断丰富馆藏品种,惠及全球华人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朋友。

利用尼山书屋平台与其搭载的各项业务,山东友谊出版社实现了展示窗口、出版机构、图书实物出口、海外图书馆馆配、版权队伍、作者队伍、营销队伍全方位的国际化,并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肯定和支持,以及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好评。今后,尼山書屋将继续坚持中外文化交流理念创新、出版形式创新、文化交流模式创新、营销渠道创新的理念,继续打造国际品牌,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

(本文作者为山东友谊出版社社长)

猜你喜欢
尼山书屋出版社
《尼山萨满传》节选(18)
《尼山萨满传》节选(13)
篽箖·上野书屋
我等待……
《尼山萨满传》节选12
세계적인 사상문화의 향연——-제5회 니산(尼山) 세계문명포럼 취재기
梦幻书屋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