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气象《历代帝王图》为什么选了这13个皇帝

2017-06-14 07:36郑朝辉
艺术品鉴 2017年12期
关键词:阎立本富弼帝王

文/郑朝辉

唐代是人物画的鼎盛时期,出现了阎立本、张萱、吴道子、周昉等具开创性的大家,可是流传至今的唐代人物画却寥寥无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便是享誉中外的珍宝之一。

《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传为唐代阎立本(约601~673)画作,绢本,设色,现存后人摹本。

画面从右至左画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汉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很多人很惊讶,为什么《历代帝王图》选择了这十三位皇帝,其中三国时期就有三个,除了汉、晋、隋之外,其他都不是大一统的王朝?

这幅画的作者传说是阎立本,之所以说是传说,是因为能证明这幅画的作者的只有北宋时期的富弼题跋,称及“阎立本”及其“图此列帝像”,因为没有其他证据,我们就认为是阎立本所作,而且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这幅画是北宋以前所作。

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像》全卷 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阎立本,“丹青神话”

《历代帝王图》的作者阎立本,大概算得上历史上最不务正业的宰相。阎立本出生在官宦世家,也是艺术世家。他和父亲阎毗、哥哥阎立德都是隋、唐时期的大画家,他在唐高宗总章年间被任命为右相,拜相前后,他都在匆匆忙忙地为皇家作画、建造园林,皇上游园看见水鸟长得好看,马上宣他作画;凌烟阁要陈列的二十四功臣像,敕命阎立本图写。他是有经济之才的,但为画名所掩,虽然贵为宰相,但随时奉命作画。当时左相姜恪在对外战争中屡建功勋,所以有人借《千字文》中的两句话说:“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认为他非宰相器。

阎立本的画,尤其是人物画,无疑是唐初第一,就是在整个绘画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正因为此,他虽然官居首辅,却不断奉命作画,有不得已。唐高祖武德九年(626),为表彰秦王李世民的功劳,命写《秦府十八学士像》,奉命的人是阎立本;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图写开国功臣二十四人像于凌烟阁,受命图写的人是阎立本;异国来朝,诏画外国图,奉命的是阎立本;鄠杜间有老虎为患,太宗率千骑猎取,虢王元凤一箭毙虎,命写貌以状其勇,奉命的还是阎立本。

阎立本在当时号称“丹青神化”,他的画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职供图》《萧翼赚兰亭图》等至今尚存,是古代人物画中的重要作品。

一面镜子,足以把一个皇帝“打扮”的很好

阎立本是初唐时期人物,唐朝是经过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战乱、分裂,至隋唐得以完成统一。这一时期是在两汉之后,中国文化空前发展的又一次高峰,在政治、经济、宗教、书法、文学诗词、绘画等方面都出现了高度繁荣。而唐朝又是一个自信且强大的朝代,为了能够给帝王警醒,让统治者“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因此阎立本选择了这十三位帝王绘制《历代帝王图》。

其实这十三位帝王大家都很了解,无论是东汉光武帝,还是三国时期的三个皇帝,陈朝四个皇帝以及隋文帝隋炀帝都有 着鲜明的特点,能够让统治者“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

以思贤”,可以说如果以这十三位皇帝作为镜子,足以把一个皇帝“打扮”的很好,也可以把国家治理的很好。而这也是正是这幅画的意义所在。

阎立本的传世人物画,除了《历代帝王图》之外,《步辇图》也最为人所熟知。(本刊2017年11月刊有详细介绍)。

一个模子拓出的十三位帝王

阎立本是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历代帝王图卷》就是古代画家企图表现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这一画卷共包含了十三个帝王的肖像,其中前六人距阎立本时代较远,后七人则较近。陈叔宝及杨坚父子等人,阎立本都有可能亲自会见过,字文邕虽是他的外祖父,因去世较早,恐未及见,但对他的了解可能是较真实具体的。

《历代帝王图》共描绘了十三位帝王形象,这些帝王,可以大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雄才大略,挽狂澜于既倒的国君,如刘弗陵、刘秀、刘备、孙权、曹丕、司马炎、宇文邕及杨坚等,他们被刻画为气宇轩昂、威严肃穆,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另一类是昏庸无能或刚愎自用的亡国之君,如陈伯宗、陈叔宝、杨广等,他们被刻画得猥琐虚弱、色厉内荏。

每位帝王旁均有榜书,有的还记叙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不过,就其图面看,这些帝王都一个面相,一套着装,一种姿态。

尽管如此,但是从艺术角度来看,具备典型的唐代人物画风格,如人物形象的质感、量感和立体感的刻画,个性表情的呈现和全图体现出的恢弘气度。仔细看,还是可以发现前六像和后七像略有区别,后七像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具变化,而且之间的绢质断裂修复痕迹明显。

画中还出现四十六位侍者,描写也不无佳制。在陈宣帝一组的十个侍者中,六个下人抬着行辇,姿态表情各异。有两人执扇相随,辇后跟着两名侍臣秉笏随行,面露愁容,似乎在为国担心,这组人物变化多样,打破了全图的呆板。

隋代的人物画大都以反映贵族生活为主,表现其“威仪”或“柔姿卓态,尽悠闲之雅容”,题材多是豪华的游玩与车马楼阁等。这种统一的风格是沉淀魏、晋遗风而兴盛于齐、梁时代的“细密精致”的画风,阎立本所画的《历代帝王图》也继承了这一风格。

《历代帝王图》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可以从画像看出帝王的性格,这已经是

很大的进步,而且是阎立本所作,因此相当珍贵,很可惜,目前这幅画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是在1931年梁鸿志卖给了美国人。

这幅画画的是中国的帝王,却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我们只能看扫描像,不能不说非常的遗憾,以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

富弼题识与历史争议

对于本图的年代、作者,今日学界尚有不同意见。到底谁才是《历代帝王图》的真正作者?至今人们还没有统一的答案!

《历代帝王图》是一幅无款画,北宋富弼始题识为唐阎立本所画。富弼题识后,这幅画由杨褒所有,接着转入吴升家,后为周必大的侄子收藏。这时的画上有周必大于南宋淳熙十五年的题识长文,文中有:“笔势尤奇,绢亦特敝,是阎真迹无疑……”;根据阎立本的仕途以及作画经历,他确实具备画这幅画的条件。

但后来有人根据古籍上的记载以及阎立本与北周武帝的关系,认为他不可能把自己的外祖父塑造成如此粗野蛮横的形象,并且写下不好的评论,这与当时的世俗不符合。再根据《历代名画记》对北宋着名画家郎余令的记载,认为他更符合创作此画的条件。

但馆藏方认为,前六像是北宋摹本,后七帝像为唐时原物。至于作者,自卷后北宋富弼(1004-1082)题跋断为初唐阎立本作后,几无异议。但今传阎立本其他画作都有不少问题,故很难断定。今人金维诺先生认为可能是唐初画家郎余令所作(见《中国美术史论集》上卷之《古帝王图的时代与作者》)。也有学者通过将本图与有纪年的唐代壁画、墓画比较,认为二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敦煌石窟第220窟东壁贞观十六年(642)所绘的帝王及随从与本图的北周武帝像在很多方面几无二致,稍晚的敦煌103窟及唐章怀太子墓道壁画中的人物形象与本图也颇为类似。

《历代帝王图》卷后有北宋以来多位名家题跋,曾经南宋、元等内府收藏,在清末为梁鸿志转售海外,流入日本,再到美国。这是一件流传有序、多家著录的最早的绢本唐画。

不过《历代帝王图》作为中国肖像画的经典作品,把帝王的气势和内心世界体现无疑,画家的色彩审美水平完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猜你喜欢
阎立本富弼帝王
走,去抓帝王蟹
点睛
豁达大度的富弼
富弼的不争
她与帝王为邻
富弼的“不争”
帝王蝶的疯狂迁徙
富弼大度
丹青神化
论唐代绘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