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祥林嫂之死

2017-06-15 16:11侯妍妍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18期
关键词:鲁四鲁镇封建礼教

侯妍妍

再论祥林嫂之死

侯妍妍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在小说中,鲁迅创设了“鲁镇”这样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社会缩影的典型环境。祥林嫂之死即与鲁镇文化息息相关。鲁迅在小说中不仅仅批判了“封建礼教”,而将矛头对准了当时整个中国的文化。此外,祥林嫂之死与“鲁镇”人冷漠的看客心态密切相关。

小说《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而关于主人公祥林嫂的死因,则看法不一。现在比较统一的说法是:祥林嫂是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下被摧残致死的。对此,笔者认为,此说虽不无道理,但难免有以偏盖全之嫌。礼教的压迫固然是促其死亡的原因之一,纵观全文,我们还可找到其他因素。

所谓“封建礼教”,一般指的是维系传统儒家所强调的包括政权、族权和夫权在内的社会宗法秩序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中“女子不事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女性贞节观念在民间普遍流行则是在宋代程朱理学出现之后,至明清两代尤为盛行。祥林嫂本身是深受这一观念影响的,丈夫祥林死后,她想为夫守节,因为婆婆要嫁她出门,故而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将其强行嫁给贺老二后,又欲以死相抗。这些都可视为封建礼教对其造成的沉重的心理负担。

然而,仅仅以儒家的礼教来解释祥林嫂的死因还远远不够,这从对鲁四老爷的描写中便可看出。小说中写到祥林嫂在第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时,“四叔皱了皱眉,四婶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当她第二次再回鲁镇的时候,鲁四老爷更是对四婶说她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是不用她沾手的,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一般认为,此处表现了鲁四头脑里强烈的封建妇女贞节观。相较儒家的贞节意识,这里其实更多的展现的是鲁四身上所具有的浓烈的道教思想意识。这主要是他认为祥林嫂“克死”了她的两个丈夫,即所谓丧门星,所以,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罪恶。这些道教观念加重了祥林嫂的苦难。关于鲁镇人具有浓厚的神鬼思想小说中多有体现。如作者写道“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以及那“致敬尽礼,迎接福神”的年终大典“祝福”等无一不透露着这一信息。因此,鲁四老爷是一个身上兼具孔教和道教双重思想意识的地主典型,我们且看鲁迅对其书房的一段环境描写:极分明地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我又无聊赖地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在这里,读者不仅看到了《四书衬》等理学书籍,同时还有陈抟老祖写的寿字。据《宋史·隐逸列传》载,陈抟曾因参加科举考试未能登科而隐居华山修道。“寿”字则隐隐透出主人追求长生的道教生活情趣。儒道看似彼此矛盾的文化,为何会统一于一人?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答。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本位,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儒家留心实际问题,不关心死后的问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是典型的“入世”文化。而佛道两家则关心如何解脱,对现世没有什么留恋,是为“出世”文化。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实际就代表了儒道的合流。西晋葛洪所著《抱朴子》中说“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治国。”他的这种说法到宋代便逐步发展为“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儒释道三教正式合流。至明清,三教合一几乎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反映在社会的诸多领域。鲁镇的环境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我们同样可以找到鲁镇中佛教的身影。吃素的善人柳妈就是代表,佛教本是“出世”文化,但并没有减轻祥林嫂的苦难,反而加重了她的负担,并最终导致她走向死亡。当柳妈讲到“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的时候,“她的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她开始了内在的自我惩罚。

由此可见,鲁迅不仅仅是在批判揭露儒教的“吃人”性,实质上已经把矛头指向了整个中国文化。

在《祝福》中,另一个导致祥林嫂死亡悲剧的原因,便在于鲁镇民众对生命和别人痛苦的漠视,也就是鲁迅经常在作品中表现的“看客”的心态。祥林嫂死了,“我”像一个短工打探消息,短工一脸漠然地回答着“我”的提问,没有一丝同情和怜悯。对祥林嫂那段悲惨的经历,小说中写道: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得呜咽,她们也就一起流下了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地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议论着。镇上的人们也并非怀着同情的心理倾听,而是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赏玩咀嚼的故事,并从中获得了一种满足。她们往她本已溃烂的伤口上撒盐,使本应得到抚慰的心灵再度受到伤害,间接的造成了祥林嫂的死。

综上所述,祥林嫂之死的根本原因是由当时中国的整个文化意识形态造成的,而鲁镇人的看客心态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鲁四鲁镇封建礼教
鲁镇社会的“和”文化背离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从鲁四老爷的“胡子”说起
抓住人物描写的“牛鼻子”
——以《祝福》中三处细节描写为例
《祝福》中的三个“剩”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鲁四小姐人物创造目的及艺术效果浅析
悍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