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理性选择的建立

2017-06-15 15:03韩熠鹏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系民航选择

韩熠鹏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11.202

摘 要:在社会进步的影响下,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迅速。民航安全是保证航空事业得以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关乎用户效益,是推动航空事业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社会影响十分巨大。为此,要重视对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理性进行体系模式的选择,正视民航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和问题,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民航事业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该文全面探讨了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民航 安全管理体系 选择

中图分类号:V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202-02

民航事业得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安全性,在根本上维护乘客的人身安全和各项利益。对于当前的民航,公众对其安全性期待较高,同时,风险系数较大,系统性突出,因此,安全性的增强是衡量民航发展水平的关键。民航事业领域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带来损害,威胁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民航安全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是提升民航安全指标的重要方面,切实保障民航的可信度。

1 对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概述

对于民航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将国际民航组织所制定的规定作为依据,在本质上体现的是措施体现的特性。同时,立足国家相关民航发展的基本政策,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构件民航方面的安全方针和目标。在整个民航安全管理系统中,涉及较多方面的内容,如民航安全相关理论、约束性的法律法规、信息数据库、监管数据、安全文化以及相关的技术手段。为了促进民航安全目标的实现,要关注民航安全体系中各种要素,将其维护在最近的运行状态

2 对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背景的介绍

2.1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历史背景

在整个民航事业的发展中,对事故的处理,主要是立足后期调查与纠正,将其作为主要的安全管理模式,目的是实现对事故的有效预防,避免再次发生。当前,公众对航空安全期望日益提升,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彰显不足,很难实现对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为此,要寻求一种全新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树立高效的民航安全管理思想,采取有效的手段,将安全理念渗透其中,强化民航系统的过程监管,实施动态跟踪,保证闭环管理的可持续性。

2.2 我国民航引进安全管理体系的环境

对于民航事故而言,其危害性巨大,彰显突发性与国际性的特征,因此,其所带来的损失十分大,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民众对安全性、舒适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重视对民航安全发展瓶颈的应对,千方百计提升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自身安全系数,充分认识到任务的紧迫性。在民航发展的初级阶段,民航领域更加关注事故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安全问题处理方式的完善,也就是对物理因素引发事故的分析,因此,更加关注飞机的自身建设,忽视对事故隐患的调控和管理。在长期发展中,各种情况不断兼容,吸取了一些经验,推动了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发展与建设。对于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创新,要重视安全管理观念的改革,强化对运行过程的跟踪和控制,强化长远性与可持续性。

3 对民航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目标与指标体系的介绍

3.1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发展方向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重视经验的积累,追求系统的全面性、完整性与实用性,正视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另外,在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融合中,民航业务范畴不断扩大,在时代的推动下,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制定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明确安全目标和方向,构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配套安全指标体系,促使民航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

3.2 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指标体系

立足民航高层管理层面,要重视对系统运行的全面安全评估,强化对风险的预测,实现对风险的科学规避,同时,形成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安全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体系指标,这是民航在认识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在完成安全管理制度构建之后,要对其权威性进行明确,强化执行力度,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例如,在实际中,要进行安全风险预警阀值的设定,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全程监控,保证各个环节能够进行数据信息的及时获取、存储和收集,强化整合;在民航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完整中,要注重应急事故处理系统,实现事故危险级别的降低。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形成合理的、针对性较强的应急处理方案,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有序调动各个部门,发挥各自职能,实现对危害程度的降低。

4 如何推动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理性选择

4.1 重视开展以人为本的机务队建设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关乎民航事业运行的稳定性与长远性。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方面不断改革,成效显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此,为了更好地贯彻安全目标和指标体系,需要强化机务队伍管理与建设,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管理人才。立足实践,机务人员是最基础的人员,能够实现对故障及早发现,与机体安全运行与否关系紧密,因此,如果问题能够让机务人员及时发现,同时,在最短的时间进行科学的分析,形成最佳的应对方案,为此,要切实增强机务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这对于整个民航安全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要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为机务人员的培养创设有力的环境。

4.2 正视民航安全管理水平

为了建设更加有效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要明确民航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应对的针对性。在当前的民航企业中,人因数据繁杂,相关制度存在缺陷,直接阻碍民航企业的有序发展。因此,要正视民航安全管理体现的发展水平,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现框架,更好地发挥整个体系的价值。

4.3 加快一体化建设

针对民航安全管理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相关体系,如安全监控环保体系、保安管理体系等,在发展中不断融合,相互促进,在融合中实现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完善。安全管理体现的建设需要立足企业实际,形成多体系相兼容的一体化建设模式。

4.4 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目前,很多国内民航企业都更加倾向于自己进行安全体系的建设,“闭门造车”的现象十分突出,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规章制度很难实现对所有情况的覆盖,同时,制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民航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在关注制度建设的同时,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结合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文化运营人员,同时,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圍,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为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4.5 重视法律法规的完善

民航安全管理建设离不开政府相关法规的约束,也就是安全管理法规,这是企业实施安全运行和管理的根据。为此,相关人员要明显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严格遵守民航生产的相关法规,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管理法规涉及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需要全面考虑国家、企业以及行业的发展情况,立足企业运营实际,切实提升民航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民航建设领域,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系统性、长远性与艰巨性,需要立足可持续发展,以安全管理为核心,对安全管理现状给予正确认识,贯彻科学的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体系,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根本上推动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俊杰.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民航安全管理与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 朱慧敏.山东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体系民航选择
关于精细化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
构建第四代海事卫星民航客舱通信系统
对完善消防监督管理的策略建议
安全管理体系在航运企业中的建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