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商孝特产业的品牌发展战略

2017-06-16 09:57陈朝晖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0期
关键词:战略发展

摘 要:湖北商界作为一支劲旅,在全国商界中俞来引起关注。楚商,是湖北商人群体和商业现象的统称。做强“楚商”品牌,需要发展一批特优产业的支撑。湖北的孝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孝文化资源,发展以孝文化为特色的孝特产业,有利于打造楚商特优产业品牌,也有利于促进湖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观楚商孝特产业发展的现状,最突出的问题是品牌优势不明显,楚商孝特产业的发展亟待进一步加强。对此,几点战略思考可供借鉴:一、政府搭台,产业唱戏;二、加强领导,形成体系;三、整合力量,打造品牌。

关键词:楚商;孝特产业;发展;战略

在全国各地潮涌的商界中,湖北商界作为一支劲旅俞来引起关注。做强“楚商”品牌,需要发展一批特优产业的支撑。湖北的孝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孝文化资源,发展以弘扬孝文化为特色的孝特产业,有利于打造楚商孝特产业品牌,也有利于促进湖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楚商孝特产业”的界定

楚商,是湖北商人群体和商业现象的统称。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孕育和催生了湖北省成千成万乃至几十万的商人和老板,他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湖北省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数量,在中国中部省份中排名第一。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外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和频繁,内聚力量,外树形象,打造湖北商业品牌,统一湖北商人的称谓迫在眉睫。经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也广泛征询了学界、业界和政界的意见,专家提出将湖北商人命名为楚商。2010年召开的首届楚商论坛,标志着楚商的诞生。统一“楚商”称谓,有利于叫响湖北商业品牌,扩大湖北商人影响、推动湖北经济的创新发展。

孝特产业,是指具有孝文化特色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孝文化旅游业、孝文化养老业和孝文化制造业。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孝最初的含义曰“善事父母”,因此具有孝文化特色的相关产业主要是与孝敬父母的消费经济和商业贸易有关,涉及孝老、敬老、养老、助老、悦老等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比如老年服装、名优特产、养老地产、老年助力器械等。另外,也包括以融合孝德教育与感化为主的产业发展,比如孝文化影视动漫、孝文化主题旅游等。如果说楚商的文化核心是楚文化的艰苦创业精神,那么孝特产业的文化精髓是感恩、诚信和忠诚。两种文化都各具特色,两种文化的结合是特上加特,发展楚商孝特产业,可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品牌。

二、楚商孝特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和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孝文化事业与孝文化产业是孝文化发展的“一体两翼”,其中孝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发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有助于孝文化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推动孝文化产业的发展。

湖北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与土壤,孝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孝感、荆门、(武汉)黄陂、(襄阳)南漳等地区。例如,孝感有汉代孝子董永、汉代孝子黄香、三国孝子孟宗,荆门有春秋孝子老莱子,黄陂有北魏孝子花木兰,南漳有汉代孝子丁兰、三国孝子徐庶。湖北开发孝文化资源,发展孝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是近年来部分湖北孝文化产业开发情况,主要涉及孝文化旅游业、孝文化养老业、孝文化制造业等。

由上表可见,湖北孝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以下不足:一、孝文化产业开发滞后,多数孝特产业开发主要集中在近几年,尽管最早依托当地孝文化资源进行相关产业开发的已有先例,如孝感的董永公园(1984年)、黄陂的木兰生态旅游区(1994年)、荆门的老莱子山庄(1994年)等,但自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近30年中,孝文化产业几乎处于断层开发中,没有形成持续的经济效应和品牌影响力。二、各地孝文化产业开发的现状不对称,孝感依托孝文化资源进行的产业开发最多,上表所列的孝文化产业项目,除“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属于黄陂外,其余皆属孝感。三、各地孝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视程度差异很大,湖北各地依托本地孝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开发的现状不对称,很大程度上与当地对重视孝文化产业开发的意识不强与投入不足有关,有的只是扛起孝文化大旗,却没有行孝文化产业发展之实,有的地方虽有孝文化资源但地域文化和旅游文化定位不在孝文化,所以没有将孝文化产业开发当做主业来抓,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开发。比如,孝感的地域文化和旅游文化定位主打孝文化牌,故专在孝文化产业上做文章。再比如,襄阳的地域文化和旅游文化定位是三国文化,故南漳的孝文化资源开发就很容易陷入边缘之地,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

总体来看,目前湖北的孝文化产业与孝文化事业发展,呈现出“比翼齐飞”之势。但据了解,孝感市于2006年才提出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2013年才把《大力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纲要》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孝女花木兰资源为依托的黄陂,已开发近20个木兰系列景区,是全国唯一全面、完美展示木兰文化的旅游胜地,主要包括木兰文化之源--木兰山、木兰外婆家--木兰天池、木兰骑马习武之地--木兰草原和木兰晚年归隐之地--木兰云雾山等四大片区,从不同的方面鲜活地展示了木兰代父从军前、后的生活,演绎了木兰传奇故事,旅游业己成为黄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兴农富民的重要产业,2014年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才正式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而同样拥有独特孝文化资源的荆门、南漳、等地却并没有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孝文化产业开发的状况亦远不及孝感、黄陂。由于各地对孝文化产业开发重视较晚或投入不够,全省孝文化产业表现出发展不均衡、经验不足等现状,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品牌优势不明显,没有形成特別强势的商业合力、特别诱人的商业消费、特别浓郁的商业气候、特别明显的商业效应,楚商孝特产业的发展亟待进一步加强。

三、楚商孝特产业发展的品牌战略

针对楚商孝特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孝特品牌优势不突出的问题,几点战略思考可供借鉴:一是政府搭台、产业唱戏,二是加强领导、形成体系,三是整合力量、打造品牌。

1.政府搭台,产业唱戏。

“改革到了目前阶段,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无须多讲,只有顶层设计,才能确保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及在重大关系和关键环节上不出大的问题:然而,顶层设计再重要,也不能代替地方和基层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没有地方和基层的探索,给顶层设计提供丰富的营养和素材,顶层设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因此,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与企业的实践探索双向互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品牌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培育与扶持。通常所说的“政府搭台,经济唱戏”,落实到实践中就是,政府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企业探索产业品牌发展之路。就楚商孝特产业而言,政府从宏观上谋划孝特产业的发展格局和商业圈,从政策和经济上予以支持,提供扶植孝特产业发展的土壤;企业从微观上探索楚文化、孝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产业品牌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楚文化的基因,更要考虑到孝文化的特色,实现产业与文化双丰收。

2.加强领导,形成体系。

孝文化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研究。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好孝文化资源,必须加强领导、形成体系。建议成立由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的孝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或工作委员会),组建专班,配齐人员。在党的领导下,市县(区)一体化专门从事孝文化开发利用和研究工作,合理规划、科学分析,平衡推进、形成合力。做到宏观有盘子,微观有点子,策划大手笔,成果大气派。市、县(区)孝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或工作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工作汇报会,做到年初有规劃、年中有检查、年底有奖惩,促进市县(区)工作平衡推进。从而形成有计划、有目标、有机构、有领导地开展孝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的良好局面。

3.凝聚力量,打造品牌。

任何一种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归根结底离不开其独具特色的品牌效应。要实现孝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就必须把孝文化资源打造成孝文化品牌,从而形成巨大的文化生产力。在开发利用孝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单打独斗”是难以形成“拳头”力量,将“孝文化产业”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做成精品的。文化源自心灵又影响心灵,文化聚合力量又生产力量。打造孝文化品牌,彰显孝文化产业特色,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孝文化资源,重点在形成合力。聚合力量,把孝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其一是协调管理区域孝文化产业开发,对一个地域内的同质孝文化资源实行整体营销、捆绑开发。以孝感为例,将孝感董永遗址、孝昌孟宗遗址、云梦黄香遗址、双峰山风景区和观音湖风景区,形成“五点成一片”的孝文化旅游核心圈,实行整体开发。其二是筑巢引凤,借力发展。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产业投资格局。

四、结语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和规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也就是说人家没有的我有,人家有的我也有而且比之好一点,人家有更好的我有特别的,通常所说的“不求第一,但求唯一”也是这个道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经营手段、包装与服务相互模仿,产品的技术含量与使用价值日渐趋同的现象十分严重,同质化竞争已很难取胜,唯有特色竞争才能在追风逐流的商业大潮中展现出独具一格的魅力。发展楚商孝特产业,既是经营湖北独特产业品牌的需要,更是促进地域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360搜索.楚商[EB/OL]http://baike.so.com/doc/6791766-7008388.html.

[2]人民网-湖北频道.武汉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晋升国家5A景区[EB/OL]http://hb.people.com.cn/n/2014/1230/c337099-23394668.html.

[3]佚名.顶层设计不能代替基层实践[N]中国经营报,2014-05-10.

作者简介:陈朝晖,新闻传播学博士,湖北工程学院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华孝文化研究网主编

猜你喜欢
战略发展
基于SWOT分析的VR平台的战略选择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区域发展篇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