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模式与文化融合发展探索

2017-06-16 09:14杨行美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化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随着经济的过快发展,我国企业的规模日渐壮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显现出了一系列问题。我国的管理学来源于西方,东西方在经济背景、人文背景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实践证明,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我们应该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风俗、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运用管理文化和管理哲学手段,提出不同的管理模式,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中国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国管理模式;文化;管理哲学

一、现状分析

1.企业管理与实际脱轨,缺乏科学性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卓越的企业管理理念一直为广大中国企业所学习、仿效,但是盲目灌输和照搬外国的企业管理方法并不适合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体制下,我国企业在基本国情、经济实力、文化背景等方面上都与外国企业存在很大差异。我国企业过度依赖外来经验,没有将外来经验投入到实践中去检验,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一些中国企业领导者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未能及时吸收新理念、新知识,在企业管理上存在误区,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落后。

2.过于注重行政命令,缺乏灵活性

在过去,我国由于受到经济实力不强、资源匮乏等因素的限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的企业发展一直采取以命令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手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中国企业仍处于集权式管理,缺乏科学性灵活性的管理,未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能动性和创造性,容易造成公司体制僵化,不利于公司科学决策以及创新发展。

3.对人才建设不够重视,公司发展潜力不足

在这个科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探究的重点热点,日益成为发展企业的重中之重。一个企业由人、财、物三元素组成,而人在整个环节中处于主导地位,人支配着财务流向和物品使用,人在企业经营成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有限,对人才建设不够重视,使大量有志之士、有才之人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这对于我国企业整体发展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会导致公司发展潜力不足,最终使企业止步不前,难以维持。

4.企业文化建设不足,竞争力不强

企业目前的发展主要侧重于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关于企业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主要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完全成熟,企业文化建设主要立足于企业生产销售取得良好成就后,后期进一步进行的后续内部核心软实力的工作。企业文化的建设通常容易被企业所忽视,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工作主要是产品的提升、销售渠道的拓宽、产品质量的提高,在公司内部核心软实力的投入上有限,主要的工作还停留在实现企业利润的层面上。在完成企业的产值和利润的最终实现后,才会考虑到深化企业内部人员的素质、通过管理企业人员、提高员工积极性、建立企业文化、从而达到优化公司内部软实力。

任何管理模式都有其优缺点,就中国管理模式而言,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积极入世的精神。关于入世,中国古代的很多思想都趋于未雨绸缪,对于未来的各种状況,都处于担忧状况,并自觉肩负国家的重要使命,将国家的兴旺发达与自己的前途发展息息相关,具有心系国家兴旺发达的各种使命,大部分古代文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国家的整体状态,

(2)强烈的管理伦理色彩。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关于层级制度,在中国大部分员工形成了君臣思想,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利于用道德和伦理的力量来管理员工,容易利用宗教和伦理的力量使员工形成管理人员期望形成的认知形态,逐渐形成极大的向心力,以无形的制度来进行约束,在员工的内心形成固定的意识形态,有利于用人际关系的纽带来进行管理,将所有员工都心系在同一件事情上。

(3)顽强的再生能力。中国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理论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衍生出当代合事宜的相关理论,继续运用在管理公司的道路上,能够因地制宜的解决每个时代应该解决的问题,具有可再生性和可创新性。

(4)注重“中和”的管理观念。在管理中重视以和为贵,以和平为中心来看待并解决问题,重视各种关系的调和以及平衡,通过辩证的思想来看待问题,具有宽阔的视野,在个人成长和整个团体成长的过程中,都注重协调统一和谐共进。这个思想贯彻于整个时代。

二、传统文化对中国管理模式的意义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文化。管理思想和方式作为一种解决现实世界中各种矛盾、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深刻地反映出社会赖以生存的文化渊源。由于各国所处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均不同,因而管理思想、管理手段也就各有差异。文化有其不可隔断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国家不论发达与否,其当代社会文化都是本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因此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当代管理方式,同样受其社会传统和习俗的支配。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上越是能够利用一个社会的传统、价值和信念,则管理的成效便越大”。为了适应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在企业管理中如何有效地利用传统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要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管理模式,首先要认清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尽管现在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仍有分歧,然而从历史事实以及影响力来看,儒家思想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主干。绵延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几经变化和更新,其影响却是中国任何其他文化所无法相比的,它对几千年的中国文明社会具有广泛的渗透力,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乃至行为方式,无不深深体现着儒家文化。

参考文献

[1]苏勇,于保平.东方管理研究:理论回顾与发展方向[J].管理学报,2009,12:1578-1587.

[2]徐少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模式[J].管理学报,2009,12:1597-1600.

[3]段明明.“直面中国管理实践”需要跨文化比较研究[J].管理学报,2011,08:1115-1121.

作者简介:杨行美(1983- ),男,湖北孝感人,企业管理硕士,现工作于云南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工商管理等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