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角度的桂林慢旅游模式研究

2017-06-16 22:26钟俊光翟丽蓉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桂林景区特色

钟俊光+翟丽蓉

慢旅游是经济效益快速发展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要求同步提高共同的时代产物,是旅游发展进行中的时代结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桂林慢旅游模式构建的优势,总结桂林慢旅游模式建设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慢旅游概况

慢旅游源自于慢城运动的兴起。慢城运动是在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国家中盛行,并得到广泛的支持。慢食作为慢城理念的奠基,掀起了整个慢城的序幕,在那之后,延蔓至工作、运动、旅游等诸多方面。相对于传统跟团游而言,慢旅游是独自或者小团队进行随心而行的旅游,具有慢食、酣睡、缓行、参与、静赏、乐购的特点,强调放慢旅行的脚步,缓缓游览景区,细细品味景区内的人文情怀,体验景区独特的旅游项目,携心灵齐飞,力争物质与精神统一共享,与自然环境共同成长,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协调发展。

二、桂林发展慢旅游的优势条件

(一)区位优势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桂林北与湖南省交界,西和南与柳州地区相连,东与贺州市毗邻,是出入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区位条件具有优势。

(二)交通优势

2013年12月28日广西首趟高铁列车从桂林出发北京,桂林旅游进入高铁时代。2016年1月10日是全国铁路新列车运行图实施的第一天,广西桂林西高铁火车站正式开门迎客。随着桂林高铁时代的开始,桂林航空2015年6月17日经核准完成注册工商登记正式建立,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已经开工,建成后年旅客吞吐能力将提至2000万人次;高速路快马加鞭,目前开工建设荔浦至玉林、灌阳至平乐等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阳朔至鹿寨、资源至兴安、桂林至三江等高速公路,市政工程队加快推进桂林至柳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实现开工建设。多种交通方式较大地方便人们到桂林旅游。

(三)旅游资源优势

桂林市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由历史文化丰厚的靖江王府为中心点向四周扩散,碧绿常青的两江四湖环城相连,欣赏到最具桂林山水特色的自然景观,体验“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桂林风韵的三山一洞一公园,以及市区周边虞山公园、植物园、靖江王陵、尧山景区等;市内的各个景点一小时内都可以到达。周边各个郊区、县城的景点在两个小时内都可以到达。旅游景点密集,类型齐全,任意旅游者选择,满足游客的好奇心,有利于慢旅游者体验不一样的风情。

(四)旅游政策优势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桂林市是全国唯一一个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级城市。此外,2014年7月8日桂林市对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51个国家公民实施72小時过境免签政策,是全国实施此政策的首个地级市;从2015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永久落户桂林。

(五)文化优势

桂林休闲氛围浓厚,生活节奏缓慢。桂林是一座建城2100多年的古老城市,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桂林山水文化独占鳌头,并且历史、水利、明代藩王、佛教、红色、抗战、名人故居文化齐头并进。桂林生活节奏缓慢,治安良好,目前外来人口相对比较少,当地居民生活安逸、喜好悠闲、热情友好、生活压力比较小,在市区的街道小巷随处可见有生活的气息。夏天的桂林,每一颗树下都会看到花甲老人在打桂林纸牌,榕湖边上的彩调据从早唱到晚,滨江路边和两江四湖岸边随处可见打太极拳的人,还有随处可见具有本土特色的桂林米粉店,早上到深夜一直营业,传承着几千年留下来的生活习惯。桂林人的休闲不同于成都四川人的火辣,也不同于江南悠闲的意境,更不同于海边休闲城市的大风大雨,桂林的一碗米粉开始一天的生活,也是一天的休闲生活,不急不慌,随心搭配。

三、桂林慢旅游模式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游客无法感受到本地美食的魅力

1.桂林本土特色食物缺乏规范划分和统一管理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悉慢游客对桂林的本土特色食物兴趣浓厚,特别是具有代表的小吃名菜,桂林米粉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各县城的美食却难寻地道饮食,例如阳朔啤酒鱼、龙胜腊肉、恭城油茶、平乐十八酿等,慢游客难以一网打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脑力、钱财,也没办法对整个桂林本土特色的地方名宴、特色小食深度了解,何谈品尝。

2.缺乏对饮食的历史渊源文化宣传

虽随处可见米粉店,但没有对桂林米粉的典故、传承故事向游客进行传播;对其他县城的本土特色食品也没有从佳肴传奇、菜品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渊源进行细致宣传,没有较好的展示本土食品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缺乏吸引过夜游客的民族特色酒店

1.缺乏具有本土特色的酒店

慢游客人对于千篇一律、习以为常的服务的商务酒店是索然无味的,更倾向具有特色服务、人情味道的个性服务。在桂林市区内,几乎找不到有关本土少数民族主题的酒店,住宿环境的瓶颈,无法满足游客个性要求,缺乏多样性选择。

2.民宿基础条件较差

在调查的漫游客当中,82%的游客对于民宿客栈、精品酒店的各方位条件不是很满意,民宿居住的条件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相应的要求,对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属于基本的要求,还要更高层次的需求,养生、游学、宗教等各种要求层次不同,搜索桂林市整体的民宿条件还是不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民宿环境也不是很近人意,接待高标准、大型游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现有交通无法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服务

游客选择出行的交通方式具有局限性。在桂林市区内大部分没有连接各个景区之间的公车,游客出行比较费事;出租车的费用比较高,而且会存在坑蒙拐骗的安全隐患;桂林市各个县城景区之间没有直达的汽车,包车的费用对于慢游客而言不划算;目前开通高铁站的只有阳朔、兴安,其他还是在建或者提议当中;高昂的航空游行无法适应当下大众旅游时代的需求。局限的交通方式,游客的游览线路安排比较的难以落实,各地的交通服务是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提供游客便捷的服务。

(四)景区管理不规范

1.景区门票较贵

根据调查,大部分景区是门票较贵,直接影响了游客对景区的印象,此举对景区的自身发展是不利的,也无法起到积极宣传的效果。

2.景区附近的黑导游较多

在桂林旅游景点,都会有一批“资深”的导游,他们尊称自己是本地人,可以拿到优惠的价格,可以带领游客游览更加美丽的风景,这会给游客带来不好的印象,也有可能会落入其中的“圈套”,降低旅游体验感。

3.部分景区存在欺骗性并且商业化严重

82%的游客在游览部分景区后,会发现有些景区内的表演本来是具有一定的观賞价值,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民族风情表演变味了;原定表演严重缩水,挤出时间向客人推销书法产品,并且还会自称自己是五A景区,严重影响游客游览心情。商业性质的入侵,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表演不再是表演,变相的为景区的产品做促销,失去了原有的初衷。

(五)旅游纪念品雷同无特色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景区,却兜售着一样的竹雕、一样的丝巾、一样的木梳、一样的镜子、一样的钥匙扣;大熊猫玩偶不仅四川有,云南的景区也能买得到,兵马俑摆件不独在西安有,内蒙古照样见得着……这些批量生产、高度雷同、质量不高的纪念品广泛覆盖于全国各景区,毫无特色可言,让游客无可选择。桂林的旅游纪念产品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丝绸不仅仅是广西桂林独有,其他地区也存在销售;小的配件饰品除了桂林之外,云南、西藏、四川等随处可见;著名食物桂林三宝至今都是玻璃瓶的装置,并不具备桂林山水文化食物特色;桂林本地的罗汉果、龙胜腊肉等相关的本土特色产品包装无法凸显本地文化特色。

四、桂林慢旅游模式创新发展对策

(一)打造本土特色饮食一条街

1.建设本土特色美食街

桂林本土特色的美食街,针对于桂林本土特色的美食,建设一条美食街,杜绝其他地方的饮食掺杂,让游客节省路途的奔波,减少旅游的成本,享用桂林最本土的美食。美食街突出本土的建筑特色,采用具有桂北建筑风格的木门、石窗、小青瓦、马头墙、青石板,保留桂林古老风韵;采用紧跟时代服务营销的手段,通过科技的手段,向游客展示菜肴制作过程,了解菜肴的就餐形态、零餐、雅间、筵席以外,还可以通过聘请拥有多重资历、精通交流的专职导游细致讲解菜肴以及本地菜氛围中桂林本地人的生活方式。

2.建立饮食文化展示馆

主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展示饮食的历史渊源,桂林本地名宴、特色小吃的来源以及传承,例如桂林米粉的历史由来,加深游客对于米粉的认识程度,也可以在相应的美食店门提供纸质的宣传告示,或者通过“旅游+”与“互联网+”的结合,关注微信公众号,扫二维码即可显示饮食文化历史介绍;或者利用小视屏的播放,演示材料选购、制作到出品等一系列展示。对于资深的慢游客,饮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特别是年纪越大、学历越高的慢游客,对饮食历史文化的兴趣浓度更深。

(二)营建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住宿环境

1.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主题酒店

慢游客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桂林居住不少的少数民族,主题酒店在建设时期可以借鉴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进行构建,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主题酒店,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氛围,体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从酒店的外形建筑物到内部的服务设施设备,还有服务工作人员的衣着和服务方式都可以植入少数民族元素。

2.特色民宿营造家的氛围

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酒店,虽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并体验有别已往的生活。让慢游客体验到家的感觉,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是本土特色民宿客栈努力营造的住宿氛围。

(三)完善游客交通出行系统基础设施

旅游出行系统的完善,是游客停留时间长短的重要决定因素,慢旅游城市应该增强交通便利度。桂林的交通在景区公交、城市自行车、以及旅游专车方面增加交通的便利度:在景区直达公车方面,应该增加各个景点之间的直达公交车,便于游客的游览以及短时间内对比各个景区之间的差异化,感受不一样的山水文化体验;在城市自行车方面:桂林市今年新增106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扩大游客的骑行范围,简化游客租借车手续;在旅游专车方面可以增加由政府推出旅游线路和旅游专车,如“台湾好行”此类的措施,方便游客的出行,增加游客的交通便利度,扩展游客市场,从而有量变上升到质变的过程。

(四)规范旅游景区管理

桂林景点形成独特的山水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让游客更深层次体验山水文化、漓江文化的精髓。抛弃景区门票经济的观念,努力革新做法,力争做到门票公开化销售,打造平台销售门票,开发景区其他盈利项目,杭州西湖景区的门票取消后,并且没有所谓的第二道门票的情况下,比之前的收益增加了几个亿的收入,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比之前的好。对于黑导进行有措施的整治,规范市场的运作。游客的满意度上升是取决于旅游市场的运作模式的更改。慢旅游的过程中,景点的游览时有针对性,希望亲身体验不一样的游览,感受到本土风情带来的愉悦。

(五)打造本土特色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桂林市也要发掘不可复制的特色文化。相比大陆旅游纪念品的频繁“撞脸”,台湾的很多旅游纪念品制作比较注重个性,并且与特定的地域、景点和风格结合紧密,颇具特色。如台湾故宫推出的旅游纪念品种类繁多,小至胶带、铅笔之类的文具,大到仿真文物等,都个性十足。一卷小小的文具胶带,设计师把康熙皇帝手书的“朕知道了”四个字印在上面,贴出来既古朴又有趣,一看就知道是来自故宫的纪念品。现在,这款胶带已成为大陆游客游玩台北的热门伴手礼。目前开发的桂林旅游纪念品中,应该植入我们桂林的特色文化,向全世界展览我们独一无二的文化。

传统元素引入人性化改进充分替顾客着想,是改进产品的一个基础理念。在安徽,有一样展品引得很多女性观众的抢购,那就是来自广德县的“老王”牌折扇。折扇在很多地方都有,为了打造特色,当地老板下一番功夫,就一把最小的扇子来说说,它就很受欢迎,一推出来,因为它比普通折扇短5厘米,扇骨更薄,很多女士夏天放进小包里既轻又不占地方,便于携带。这种袖珍折扇,就是当地人进行人性化改造的结果。事实证明,这样是满足游客的基础上,不失传统元素的营销。桂林福利镇也是画扇之乡,对于传承的文化元素应由具有,但是在改造方面值得学习安徽广德县的“老王”牌折扇。

“互联网+”衍生另类纪念品。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来做销售,把文化创意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宣传推介本土文化。善于利用电视和网络对产品进行宣传,印制一批带着二维码的明信片送给顾客,只要扫码就能通过手机获知这些品牌背后的热门“八卦”,增进顾客对产品的亲近感。第十届北京文博会上,很多展区都设置了二维码扫描区,让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参加线上活动。天津展区摆放了很多印有二维码的天津旅游手绘地图,供观众自取。用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后,一张与地图一样的电子地图就展现在手机上。游客点击景点,可以看到该景点的文字和图片介绍,同时听到语音导览。

总之,如果把线上互动、创意、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此举可将桂林的景点、美食及背后的故事都能融会贯通,增加对游客更有吸引力。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桂林景区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桂林行
中医的特色
“摘牌”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