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表情 调节课堂温度

2017-06-16 18:50朱兆明
课外语文·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李清照语言课堂教学

朱兆明

【摘要】现在“微表情”一词渐渐被许多人提起。微表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那么,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关注学生的微表情,适时地调控,也就是能把控每个学生的心理,调节好课堂的“温度”,使学生处在最佳的学习状态。语文课堂教学以汉字为载体,以语言的交流运用为基本形式,旨在培養学生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养成良好的情操,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基础性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关键词】微表情;调节课堂温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这里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控、对学生的引导要协调起来。教学策略的使用要灵活、要有效。微表情与语文教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善于捕捉微表情,避免学生分心

当一个人注意一定事物的时候,他的某些器官会进行一些调整并伴随着明显的外部表现,这就是微表情。例如在观看一场扣人心弦的球赛时,观众双眼圆睁,屏住呼吸,脖子前伸,四肢肌肉紧张;学生进入考场答题时,常常表现出低头凝思、双眉紧皱,多余动作都被抑制了,等等。

通过对学生注意外部表现的观察,可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但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更符合实际的判断,因为注意的外部表现和人的内心世界也有不一致的情况。例如:有的学生上课装出注意的姿态,而心却跑到运动场上去了,或表面看起来不注意,但内心却紧张而持久地指向与集中于听讲的内容。

(一)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学生分心有以下几种表现

1.学生注意的警觉降低,对事物和活动不能作出清晰的反应,比如有些学生一脸茫然、眼神呆板。

2.经常变换注意的对象,不能把注意长久地指向和集中于如何必须注意的事物和活动上,心理活动处于频繁动摇的状态。例如眼角左右摇摆、眼神飘忽不定。

3.注意力滞留,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需要及时地进行转移的状态。比如眼睛始终盯着一个方向或物体,有时还会瞬间一颤。

(二)控制学生的分心措施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最能调动学生注意的积极作用,避免分心主要方法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素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语言素养。这里指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它们都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工具。教师的语言要优美、生动有组织注意的效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语言有如下要求:(1)简练。即简单扼要,能准确表达思想内容和感情;通俗易懂,使人容易接受和理解。(2)严密。即观点正确,论据有理有据,分析精辟,令人可信。(3)朴实。即不故弄玄虚与华而不实,遣词造句合乎规范。特别是体态语言,要庄重文雅,大方而不庸俗。(4)幽默。即语言耐人寻味,比喻贴切,言尽而意绵,有深刻的表达效果。(5)有音乐感,指口头语言要抑扬顿挫、快慢适中,富有弹性和节奏感,给人以动听、悦耳的美的享受。

观察能力,特别是对学生微表情的观察判断能力,及时进行干扰。例如:教师以真诚恳切的感情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就会使学生产生共鸣,收到良好的效果,再者还可以精力充沛、神情激昂的讲述、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鼓舞学生的奋发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应用举目凝视,变化表情,变化语调、语气,做出特定手势或暂时停止言语等暗示性信号向开始分散注意的学生示意,及时制止他们的分心表现。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不中断正常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教师利用自己的微表情进行教学调控。教师发现有学生不注意听讲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机智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点名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起来回答,以此达到控制分心的目的。教师表扬注意力集中的学生,使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产生警觉,自动转入注意听讲的状态。

二、通过微表情,了解重点学生的反应

我们班的刘帅同学成绩较差,同学、老师很少关注他,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很小,并且胆胆怯怯,有时即使会的题目,也由于紧张而答不上来。有一次,他的作文破天荒地写到了三百个字,我特地把他的作文拿出来读,并且说:大家看他的作文,清楚、完整地说出了一件事情,这就是很好了。他在这时,眼睛里闪着光,平时懒散地坐在椅子上的样子不见了,腰挺得很直。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一反常态,变得非常认真。作文只要一布置,就立即去写,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直拖到不能拖了才去动笔。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人被不安和自卑情绪困扰得痛苦不堪,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将极小部分的失败或恐惧扩大化了,扩大到了学习工作的整体。一次考试不理想就自暴自弃,觉得自己笨,不如别人,不是学习的料,甚至感觉周围同学老师也看不起自己,越想越糟,使自己陷入烦恼的深渊。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以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产生渴望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他们对学习的驾驭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暗示与说理教育相比,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关系,含蓄而委婉,使学生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就像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孩子的心灵。暗示愈含蓄,效果愈好。因此,在心理咨询和教育中最好尽量少用命令方式去提出要求,若能用含蓄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学生微表情提示着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及时得当

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关于作者叶圣陶,学生知道较少。一开始提到沈从文,学生表情淡然,漠不关心,捏着笔,低着头,完全一副不知其所以然的样子。当我问学生你知道叶圣陶曾经是老师,而且还当过教育部长吗。学生渐渐有了兴趣。再给学生介绍,你读过《稻草人》吗?这本童话集就是叶圣陶写的。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然后,讲到双龙洞的孔隙很窄。初读时,学生读过文字,有一点印象,却并不能真正理解孔隙的趣味所在,读书的表情是平淡的。我说:你能不能画出一幅示意图,看看孔隙是什么样的,进出的船是怎样运行的。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找笔的动作都快了几分。

《夏日绝句》是名篇,学生读完了诗句和课本上的解释后,也能大概了解诗意,却提不起兴趣,诵读的表情是应付差事的样子。这时候我说:你知道我们到乌江亭有多远吗?学生的耳朵一下子竖了起来,纷纷猜测。出示了一个地图,显示从我们学校到乌江镇,只有40公里,开车50分钟就到了。学生“哇”的一声,原来历史离我们并不远,历史的遗迹就在我们身边呀。然后,我又说,你知道李清照为什么来到乌江亭吗?学生一下子皱起眉头开始猜测。当他们知道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曾经当过建康太守,相当于是南京的市长,怪不得李清照到过南京,到过乌江亭。接着又知道,李清照讽刺南宋君臣,其实也包括讽刺自己的丈夫,学生更是张大了嘴巴。然后,再让学生讨论,你赞成李清照的观点吗?学生一下子炸开了锅,有的说赞成,有的说反对,怎么能夸奖自杀的行为呢。学生争论得满脸通红。这时,我又出示杜牧的诗,杜牧在诗中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他认为项羽不该自杀?。这时刚才反对李清照的学生嘴角上扬,好像自己占了上风一样的得意。接着,我又出示王安石的诗,他在诗中说“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两位诗人隔着两百多年,发了帖,跟了帖。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刚才在辩论中处在下风的同学,一下子扬起了眉毛,似乎又扳回一了城。那么,这时候再看李清照的观点,你认为如何呢?这时,学生的激动情绪平复了,开始沉思了,然后有人说出了: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心情之下,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一场辩论,让大家都收获很多,每个学生的微表情,也就是课堂的温度计。

时刻关注学生微表情,课堂上做个有心人,教学策略为我所用,机动灵活,一切为学生能力着眼,使教学策略适应学生微表情的变化,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片乐土!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李清照语言课堂教学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