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策研究

2017-06-16 12:07汪蒙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精准旅游

汪蒙

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创新的扶贫方式,是在国家扶贫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在国家大力倡导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如何将旅游扶贫因地制宜的应用到实践中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主要探讨重庆市民族贫困区域乡村旅游扶贫的现实困境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以后学者的研究及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作用。

引言

乡村旅游扶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扶贫方式,在乡村旅游发展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把乡村旅游引入到扶贫,把旅游和扶贫两项工作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的扶贫方式,能有效帮助贫困地区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处于武陵山片区的重庆市少数民族区域长期以来由于资金、人才等的短缺,资源禀赋的差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地域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复杂,扶贫任务十分艰巨。而这些区域自然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如何凭借本区域有力的资源优势,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少数民族发展的路子成为当地政府和贫困地区群众最核心、最迫切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国际发展局提出了Propoor Tourism (PPT)的概念,旅游扶贫自此成为国内外旅游界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外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一是从旅游扶贫的相关概念出发进行理论研究。Schilcher D认为旅游扶贫是一种能够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方式,能给他们带来效益;Sofield、De Lacy T等倾向于用ST-EP((Sustainable Tourism for Eliminating Poverty)来替代PPT,他们把可持续旅游作为减贫的一种手段;二是对旅游扶贫方式的相关研究。国外旅游扶贫主要有三种方式即:自然旅游、农业旅游、遗产旅游;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将多种学科的相关方法引入到旅游扶贫中。Mrdyer运用乘数效应对德国6个国家公园旅游消费的区域经济结构、规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Deller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了旅游、休闲活动对美国乡村贫困率方面的影响作用及空间差异。此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到旅游扶贫的具体研究中。

1991年,我国在全国旅游局长会议上提出了“旅游扶贫”的口号,旅游扶贫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的内涵以及理论基础、旅游扶贫的模式与途径、旅游扶贫的受惠人群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研究发现我国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有:旅游产品形式单一,扶贫项目较粗放,精准度较低;主要采取“输血式”扶贫方式,整体扶贫效果不明显;大多数扶贫项目受益者主要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特别贫困农户从中受益很少;旅游产品缺乏创新以及产品配套程度低等。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学者们积极寻求策略:开发农村扶贫“到人到户”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加强贫困居民的扶贫项目参与度,依靠自身脱贫;创新“造血式”的旅游扶贫方式;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方式引入到旅游扶贫中,创造特色旅游扶贫模式。

我国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如今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专家学者的研究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效应及模式研究等;研究区域集中在四川、贵州、云南及武陵山片区等地域。在今后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拓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从多种角度来加强研究范围。

二、重庆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现实困境

重庆市的民族贫困地区除了少数外,大多数属于自然风景与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的地方,一直以来由于区域交通、发展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式下,这些地区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为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提升都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在大力倡导旅游扶贫,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使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陷入困境,存在很多问题与矛盾。

(一)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贫困乡村的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一系列原因,没有形成一个整合资源发展的良好体制结构,加上国家对于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也还属于初级阶段,很多政策措施都未能及时完善,最终使得各部门没有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二)扶贫项目粗放,整体形象不够突出

当地民族贫困区域一直以来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整体分布较零散,没有鲜明的特色,与农业的融合程度也较低,加上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大量土地的開垦和植被的破坏造成环境状况的退化,毁坏了生态民俗资源的原真性,未能给游客带来很好的体验。

(三)旅游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乡村旅游发展周期较长,加上各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善,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较大。但仅仅靠政府扶持很难满足资金上的需求,导致投入不足,这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进而阻碍了了扶贫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三、重庆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策略

(一)强化扶贫政策力度,精准扶贫路径

在当前形势下,旅游扶贫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模式之一,是解决家庭困难群体快速脱贫的有效之策。而以往的旅游扶贫模式多是采用一种“大水漫灌”的方式。针对党中央时下所倡导的精准扶贫,探讨贫困对象的精确识别、精确管理、精准施策、精准考核,建立健全扶贫制度,做到精确帮扶,使贫困人口“真脱贫,扶到位”。落实这一系列政策优势,进一步扩大扶贫覆盖面。

(二)深化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带动群众致富

处于武陵山片区的重庆市民族贫困区域一直以来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森林植被和生物种类多样化,因此当地在发展本土农业的同时应兼顾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扩大天然林业的保护范围,将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依托现代农业,进一步扩大生态旅游综合产业的发展,如可以发展天然有机蔬菜种植园区等项目,将发展乡村旅游与发展第一产业相结合,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少数民族发展的路子,促进经济的增长,带动当地群众致富。

(三)拓宽资金渠道,推进全域旅游扶贫

乡村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在乡村旅游发展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把乡村旅游引入到精准扶贫,把旅游和扶贫两项工作结合起来,创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综合效益,帮助贫困地区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建立全方位的帮扶体系,积极调动除政府之外的企业、社区、个人等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拓宽资金来源路径,为全域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经济保障。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精准旅游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