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客鼓捣“台湾旅行法”

2017-06-17 07:54张朋辉
环球时报 2017-06-17
关键词:民进党英文官员

●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张朋辉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本报记者 卢长银

连续遭遇“断交”羞辱的蔡英文当局16日终于找到一个难得的“抓手”。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通过一个所谓的“台湾旅行法”,鼓吹“解除美台高层官员互访限制”,允许双方“所有层级官员互访”。这项由美国“亲台”政客撺掇的草案距离成为法律“八字还没一撇”,但急于摆脱尴尬处境的蔡英文像看到救命稻草一般,高调表示感谢,生怕岛内错过这条美国主流媒体并未当回事的新闻。美国会最终通过“台湾旅行法”、解禁双方高层官员互访吗?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强调,现在判断还为时尚早,但可以确定的是,一旦那样做,将对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构成重大冲击,恐怕这也非美国政府所乐见。除了寄望美国政客,希望找回点颜面的台当局还不断放风检讨“两岸交流失衡”状况,威胁用限制大陆官员、学者赴台等手段“反制北京”。结果不断被岛内舆论“打脸”,岛内学者陈一新质问道:蔡英文领导的台湾,实力远不如陈水扁时期,她手中的工具与筹码在哪里?胜算有几何?

蔡英文连声叩谢

当地时间15日,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通过这项所谓的“台湾旅行法”。美国国会网站在介绍“台湾旅行法”的要点时称,国会认为,“美国政府应当鼓励美国和台湾之间各个层级官员的访问”,以下内容应该是美国的政策:一、允许美国各个级别的官员访问台湾,同台湾官员会面;二、允许台湾高级官员在得到尊重的情况下进入美国,并会见美国官员,包括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三、鼓励台北经济和文化代表处以及其他台湾机构在美国开展活动。

该法草案还宣称,“与台湾关系法”是美台关系的“基石”,也是保证西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锚”。美国行政团队和其他各级官员外访是体现美国同这些地区关系广度和深度的一个标志,但美台“交流不足”,且“美国对台湾交往自我限制”。

据了解,“台湾旅行法”由美国众议员史蒂夫·夏波特提出,得到包括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罗伊斯等大约10名议员的联署。“美国之音”称,这是美国国会向台湾“送暖”的举动。表决前,亚太小组委员会主席泰德·约霍声称,“面对中国不断加大对台湾国际空间的压迫,美国加强与台湾的关系尤其重要”。夏波特挑拨称,“美国政府对美台高层官员互访自我设限,不但违反美国自己的利益,也告诉中国他们可以控制并削弱美国的外交政策,这种做法不仅自绑手脚,对美国的民主盟友台湾更是一大侮辱”。

亚太小组通过“台湾旅行法”后,该草案将在下个月送交众议院外交委员会,然后经过参、众两院,并经总统签署才能成为法律。台湾《联合报》称,美国终止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后,台湾“总统”“副总统”“行政院长”“外交部长”与“国防部长”至今仍无法访问华盛顿。美国过去虽曾派阁员访台,但通常避开敏感的国防、外交官员,多以商务、教育等方面交流为主。绿营媒体《自由时报》援引总部在华盛顿的“台湾人公共事务会”会长陈正义的话鼓动称,美国领土上应该由美方决定谁可以到访华府,而非北京政府;“现在正是美国让台湾的‘总统及其他高层官员来到华盛顿特区自由访问的最佳时机”。

据台湾东森新闻等媒体报道,在亚太事务小组当天的听证会上,一些议员还对巴拿马与台湾“断交”、与大陆建交表达关切,声称特朗普政府应重视“中国将影响力延伸到美国后院”的情况,并鼓动不要在对台军售问题上向中国让步。多家美国媒体此前报道,特朗普政府为了在朝鲜问题上寻求中国帮助,已暂缓对台军售。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罗伊斯就此宣称,延迟对台军售“没必要”,希望今年能有新的对台军售案宣布,且美国在未来应“定期宣布”对台军售。

16日,蔡英文连发多条推特,向美国政客表达感谢。她称,过去几天内,看到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表示,美方会履行在“与台湾关系法”下的承诺;美国众议院亚太小组昨天无异议通过“台湾旅行法”。“台湾感谢美国、日本及其他友好国家持续支持,并将为区域的和平稳定共同持续努力。”当天蔡英文在新北市出席活动致辞时还宣称,政府始终坚持台湾“主体性”,坚持“国家主权”,就算面临外在环境很大困难,依然坚持到底,绝不在压力底下屈服。

台湾“新头条”网

站称,台“外交部”16日表示,对美国国会“两党友人提升台美双边交流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将持续在“双边紧密友好”基础上,推动“升级版的台美关系”。

美国的“两手策略”由于多年来台湾在美国有不小的游说力量,加之美国一些政客对华敌视态度,因此美部分议员不时挑动台湾议题。比如今年5月4日,共和党参议员卢比奥也提出参议院版的“台湾旅行法”。这种明显在中美之间挑事的草案会最终通过吗?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个东西到底能走多远还不一定,有待观察。如果涉及台湾领导人访美,会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可能引起台海危机。

目前来看,特朗普执政以后,中美关系整体上是稳定的。即使国会通过,也还要看特朗普政府怎么处理。“如果万一成为法律,将对中美关系构成重大冲击,非常恶劣。”

就目前形势看,特朗普政府现在并不想在台湾问题上刺激中国。蔡英文感谢蒂勒森的那番话,指的是蒂勒森14日在国会的作证。蒂勒森除了重申“对台湾的保证”,也明确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5日说,自特朗普政府就任以来,包括特朗普总统、蒂勒森国务卿在内的美方高层在同中方交往的过程中都明确无误地表示,美方会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我们敦促美方恪守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所作出的承诺,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对于美国国会小组的支持,岛内一些分析人士也并不太看好。国民党“立委”江启臣16日表示,美国会有相当大的自由度,但是主要要看行政部门的落实,国务院要不要履行,当然是要看特朗普以及国务卿的态度。

《联合报》称,民进党“立委”郭正亮16日在媒体上表示,巴拿马与台“断交”的深层原因是美中在中美洲的国力消长所致,美中关系即将走向新阶段。而给台湾的启示是,不应只局限于对大陆的抵制,更应深思“如果连全球霸主美国,都不得不让中国进入自家后院”,台湾应如何务实面对大陆,才能适应“越来越受中国势力笼罩的亚洲”?“美国面对中国,都有不得不适应中国崛起的策略调整,台湾难道不需要吗?”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讲座教授陈一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1999年至2000年间,美国国会曾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但没有被行政部门接受,最终无疾而终。美国喜欢玩两手策略,在台湾“外交”低迷时给台湾打气,在台当局太嚣张时打压一下“台独”。

台当局威胁报复被“打脸”

岛内多家媒体16日报道的一个消息也印证着蔡当局争取所谓“国际空间”的徒劳。中正大学数名师生日前持“中华民国”护照,拟换证旁听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结果被工作人员要求持台胞证换证入场旁听。台“外交部”对此表示“严正抗议”。有台生呛蔡英文:“有何感想,能做什么?”

有台媒当天倒是发现一个“亮点”:在美国贸易代表署官方网站之“美台贸易成果”页面,提到台湾时使用了“中华民国国旗”。不过在该网站介绍亚太经合组织(APEC)页面,列举APEC经济体时,写的则是“中华台北(台湾)”。对于台媒的报道,有岛内网友讽刺道,“这又能怎么样?”“只是误植‘国旗在不起眼网站,台湾人就喜欢自嗨。”

“大陆学者来台学术研讨遭封杀?蔡政府报复中共就巴拿马挖墙脚的效应开始?”《联合报》网站16日晚爆料称,前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知识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通过脸书表示,《天下杂志》下月举办的“天下亚洲经济论坛”,原本计划邀请大陆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任徐奇渊,结果来台申请却被台陆委会拒绝。杜紫宸因此抨击,难道蔡政府因为巴拿马“断交”事件,气得失去理智,准备要“锁国”?

此前一天,台陆委会和民进党中央就相互呼应,暗示对大陆官员、学者来台严格审查。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声称,陆方长期片面限制我官员与部分学者赴陆交流的不对称与失衡状态,已到该检讨阶段。民进党秘书长洪耀福则称,“台湾作为‘主权国家,对于什么人要来台湾,当然有审查的权力,不友善的人为什么还要让他来?”

这些说法很快被岛内舆论“打脸”。国民党“立院”党团书记长王育敏16日说,洪耀福发言很瞎、很扯,民进党现在是主张两岸不要交流吗?国民党“立委”赖士葆称,民进党执政后,要跟大陆火车对撞、硬碰硬也可以,但在民进党运用“仇中”获利的同时,也该好好想想台湾2300万人民的权益。

“蔡英文神勇地说出‘调整两岸政策这种带威胁的话,但是她手中的工具与筹码在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讲座教授陈一新撰文称,陈水扁时代,至少还有不少“外交”工具,可以勉强支撑“烽火外交”。当然,“烽火外交”到了后来也走下去,被当时的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消遣为“撞墙外交”。今天,蔡英文领导的台湾,实力远不如陈水扁时期,难道她要再度掀起“烽火外交”?以目前两岸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台湾的胜算究竟有多少,根本不用占卜。▲

猜你喜欢
民进党英文官员
“拒绝民进党”
带病提拔自有病根
英文摘要
丘琼山巧对官员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日本民进党成立
“搞”艺术的官员们
官员在读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