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幸蜀记

2017-06-19 17:50卢升弟
中外文摘 2017年12期
关键词:杨国忠宗皇帝李隆基

□ 卢升弟

唐明皇幸蜀记

□ 卢升弟

唐明皇的“幸蜀记”,实际上就是他的“逃亡之旅”:以“马嵬驿”兵变为标志,唐明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惊世爱情顿时化为泡影,彪炳历史的大唐盛世,也随之化为泡影。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大唐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宰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今北京)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军迅速攻下了太原、洛阳,次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第二年六月(公元756年),安禄山的军队开始进攻潼关,兵锋直指京师长安,京畿附近的河东、华阴、上洛等郡官吏弃城而逃。站在长安城头,似乎已经可以看见叛军铁蹄下扬起的漫天尘埃。

长安城内人心惶惶,逃难的人群混乱不堪,士民惊恐奔走,街巷一片狼藉。唐宫之中,玄宗皇帝、宰相杨国忠等也是坐立不安,派去镇守潼关的将领并未把平安的消息传回,恐怕已是凶多吉少。杨国忠劝唐玄宗“幸蜀”。

所谓幸蜀,是说得好听一点,说白了就是逃往四川。

在出逃之前,唐玄宗上了勤政楼,许下诺言:朕要亲征。还煞有介事地任命了留守京城的官员,谁来当市长,谁来掌管宫廷的钥匙等等,一切都安排妥贴。就在当天夜晚,暗中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调动御林军,装好车马,做好了出逃前的准备。

第二天,天刚亮,蒙蒙凄雨中,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嫔妃以及宰相杨国忠等官员、近侍的宦官、宫人,悄悄溜出了延秋门,开始了“幸蜀”的逃亡之旅。由于走得匆忙、隐秘,来不及带走所有的皇室、后妃,李隆基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只好弃他们而去。

出了皇宫,玄宗就派人打前站,通知前方各郡县安排食宿。岂料,沿途所至,地方官吏们早已没了影子。

尚未走出长安多远,逃难的队伍就断了粮。随从的官兵们不得不放下架子,四处乞讨求食。杨国忠也从路边集市上给皇帝买来了胡饼充饥。善良的老百姓见皇帝一家老少没吃的,纷纷献上自备的粗粮杂食。平日里娇宠惯了的皇子皇孙们也顾不得自己的千金之体、尊贵之躯,“争以手掬食之,须臾而尽,犹未能饱……”,李隆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于是,一时之间,哭声一片,好不悲伤。

当又累又饿的队伍来到一个叫金城的地方,县城里已是空空荡荡,渺无一人。还好,人虽走,饮食器皿俱在,侍婢们便自己动手生火做饭。夜里,在人去楼空的驿站里,大家相互藉枕而眠,暂时忘却等级高下、尊卑贵贱。

兴平县,马嵬坡。

兴平古称“犬丘”,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渭河北岸,距长安四十公里。马嵬坡在兴平县城西北,相传东晋一名叫马嵬的武官曾在此筑城。唐代时,朝廷在这里设有驿站,所以又称马嵬驿。据当地文史资料记载,马嵬驿是古丝绸之路、秦蜀古道的交通要道,也是唐王朝设在长安西南方向的首个驿站。

逃难的第二天,一行人惊魂失措地来到了马嵬驿。

经历了两天的逃难,护驾的士兵们又累又饿,怨气连天。“幸蜀”的队伍里暗流涌动,一场风暴悄然临近。《旧唐书》里的记载是这样的:禁军统帅陈玄礼对杨国忠早就心生不满,准备以追究罪魁祸首为由,诛杀杨国忠,事前将此事汇报给了太子李亨。李亨尚在斟酌间,恰好一群饿坏了的吐蕃使者围住了刚刚到达的杨国忠,向他讨要食物,骑在马背上的杨国忠还未来得及应答,士兵中突然有人大呼:“国忠与胡虏谋反!”一箭射去,正中马鞍。吓得杨国忠逃至驿门内,士兵们紧追而至,将其乱刀砍死,尸体被肢解,头颅悬挂于驿门外。将士们犹未解恨,接着把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御史大夫魏方进以及韩国、秦国夫人一并杀死。

哗变的禁军随即团团围住了驿站,要求李隆基处死杨贵妃。理由是:“(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如同五雷轰顶,玄宗皇帝当场愣在那里。不容玄宗有更多的思考,他们进一步威胁说:“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

玄宗缓过气来,急忙申辩:“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宦官高力士竟然也与皇上唱起了对台戏:“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此时此刻,已是众叛亲离,身边竟无一人替他说话。玄宗为求自保,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赐杨贵妃自尽。一代红颜,就在马嵬驿佛堂前的一株梨树下香消玉殒,时年三十八岁。

此处借鉴超边际经济学关于家庭分工与专业化的理论,通过一个简要的几何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如图1所示。为使模型分析尽可能简单,且又不失一般性,需要在分析之前作出三点假设:其一,家庭成员分工与专业化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家庭效用最大化。由于对于农户家庭而言,经营农地从事农业生产与脱离农地进行非农生产可以看做是家庭生产的两种“产品”。为此,我们假设农业生产中的农地经营数量和非农就业中的区域距离,分别为农户家庭及其个人生产的两种“产品”。

不久,已经侥幸逃到陈仓的杨国忠妻子裴柔与其幼子,虢国夫人及儿子也均遭捕杀。自此,显赫的杨氏一族势力被彻底铲除。

哗变的将士得以暂时安抚。但真正的威胁并没有解除,安禄山的叛军随时都有追来的可能。问题是:“幸蜀”本是杨国忠提议、玄宗皇帝首肯的两人间的秘密,眼下杨国忠已被处死,李隆基自然不便说明。而蜀又是杨国忠的老巢(杨国忠兼有剑南节度使一职),御林军将士自然不愿前去自找麻烦。那么,这支逃难的队伍该何去何从呢?最后还是御史中丞韦谔建议先去扶风再做打算。

大队人马正要出发,不料却被数千逃难的老百姓拦住了去路。

百姓们慷慨激昂,为了大唐江山,也为了自己的家园,恳求玄宗皇帝带领他们打回长安去。李隆基只好令太子李亨率二千军马北上,率领各地军民抗击安禄山,自己则依然前往扶风。

散关,又称大散关,位于今宝鸡市南郊。从这里向南翻越秦岭主梁,进入嘉陵江上游,沿江而下,可直通蜀地,是扼守川陕交通的咽喉,也是唐玄宗幸蜀路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散关,疲惫不堪的人马进行了短暂的休整,玄宗把扈从禁军分为六队,并派颍王为前锋先行,通告剑南的地方官员。当他们抵达河池郡时,前来迎驾的剑南节度副使崔圆也到了。据《旧唐书》记载:“崔圆奉表迎车驾,具陈蜀土丰稔,甲兵全盛。上大悦”。崔圆的到来使唐玄宗一扫多日的阴霾,大为高兴,于是崔圆轻易就官升数级,最后官及宰相。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由于没了追兵的威胁和断粮的困扰,加上当地官府的接待护送,心理上的负担自然减轻了不少。蜀道险峻,景色却异常美妙。时值盛夏,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色彩斑斓;清泉溪流,响声悦耳。沿着崎岖的蜀道,这群来自京城的过客,一路走马观花,休闲旅游似的。只有李隆基一人想起爱妃之时,发出阵阵哀叹,流下几滴伤心泪。

就这样,“幸蜀”的队伍越秦岭过剑门,经益昌县(今广元昭化)、普安郡(今剑阁)、巴西郡(今绵阳),这年的十月底,唐玄宗的圣驾终于抵达成都。

由于唐玄宗“幸蜀”(加之后来唐僖宗也因黄巢起义避难于蜀),许多文人墨客也相继追随而至,聚集成都。他们之中有不少是闻名全国的画师,为了生存糊口,自然要拿出看家本领,而大慈寺就成了他们施展才华的好地方。据史料统计,寺中共留下了他们一千多幅精彩作品,是全国藏有唐画最多的地方。

太子李亨的北上之旅也是险象环生,史籍中说“太子既北上渡渭,一日百战”,虽有夸张之嫌,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此行的艰难与凶险。直到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州(今宁夏灵武),这才缓下一口气来。

在灵武安顿下来不久,就有人请求太子即皇帝位。公元756年7月12日,玄宗皇帝到达普安郡(今四川剑阁)的这一天,在灵武城南楼,西北盛夏的炎炎烈日下,李亨庄重严肃的神色里夹带着一丝愉悦,坐上了他苦等多年的那把椅子,建年号至德,史称肃宗。

李亨即位的消息传出,各地的武装纷纷归从新帝。郭子仪、李光弼等著名将领也率兵从河北来到灵武,灵武军的兵力猛增,大唐朝廷暂时稳住了阵脚,因玄宗皇帝逃跑失踪而散失了的军心、民心也有所恢复。而对于肃宗来说,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便是重振旗鼓,收复失地,挽救这个即将崩溃的王朝。

据史料记载,叛军进入长安之后,安禄山便命手下大肆掠夺,不论是府库财产,还是个人私物,统统被他们搜刮殆尽。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初五,叛军内部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故:安禄山稀里糊涂地被人杀死在床上,而杀他的人他万万也想不到——竟是他的亲生儿子安庆绪和贴身宦官李猪儿。从此安庆绪取代安禄山,成为叛军首领。

五月,肃宗命郭子仪乘叛军内乱之机发动攻势,然而战事进展并不顺利,郭子仪在长安附近兵败,退守武功。

尽管平叛行动再次受阻,但肃宗李亨收复长安的决心并未动摇。至德二年九月,肃宗以广平郡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领衔,以郭子仪为副帅负责军事指挥,集合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等部兵力再度讨伐安庆绪的叛军。唐军这次采用了夹击战术,叛军猝不及防,全线溃败,唐军终于收复京城长安。

至德二年十月,肃宗李亨派遣中使啖廷瑶入蜀,迎接唐玄宗回京。于是,李隆基离开成都,次年初回到长安。

然而“安史之乱”并未结束,这是一场长达八年的内乱,由此带来的后果更是灾难性的。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说:“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曾经让四方来朝的东方大唐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摘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杨国忠宗皇帝李隆基
不与奸臣同流合污
神童与诚童
李亨啖饼惜福
两个神童
排挤
宰相儿子考试不好怎么办
梦中相聚
石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