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的秘密(二)

2017-06-19 15:55徐朝辉
小学时代 2017年18期
关键词:古画勾勒粮仓

徐朝辉 文

古画的秘密(二)

徐朝辉 文

↑元代 佚名《元人耕稼图》(局部)

在上期,我注意到有一幅画非常特别,它描绘的是洪水到来时人们的生活场景。看到那奔涌而至的洪水,我还真有些心惊胆战呢!不过,东子哥哥卖了一个关子,说暂时不告诉我这幅画的信息。我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赏画时间”。我还没来得及去找东子哥哥,上面这幅画又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些人忙忙碌碌的,到底是在做什么呢?

● 画面反映的是什么场景?

《元人耕稼图》描述了元朝时期农民在种植水稻时的灌溉场景:插秧之后,如果田里缺水了,就必须从其他水源处汲水灌溉,保证田里不长时间缺水,使秧苗有良好的长势,最终才能丰收。画面中的人物分属不同的年龄阶段,从他们的姿态、服饰上看,无论是老者还是少年,都参与了劳作,是他们创造了社会财富,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 你知道画中是什么季节吗?

从画作中人的衣着和动作来看,这应该是春夏交替的日子,也是劳动者收获的季节。在烈日下,人们在收割稻谷。你细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画面中每个人都在忙碌着。他们先把谷杆割倒,用绳索捆住一头,立起来,再插入两头呈尖状的竹子,就可以肩挑着把稻谷运走了。

● 你看到公鸡和小鸟了吗?

公鸡在谷场上啄食谷粒,小鸟在谷垛上嬉戏,瞧!它们也在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呢。它们的出现为画面增添了许多细节,具有强烈的写实感。画家采用简略的点缀方式,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快乐的农夫,会去赶跑公鸡、小鸟吗?其实,在收获的季节,在人们劳作的场地里,它们的出现,不仅仅代表了家禽和飞鸟,同时也有吉祥的寓意。

● 这些白米最后装入了木质粮仓吗?

是的。从古至今,粮仓的功能就是储存比如大米、豆子、麦子和玉米等粮食,从没有变化过。变化的只是修建粮仓的材质、内部设施和大小容量等。这个粮仓采用优质木材,按照朝廷规定的要求制作,能够防虫蛀、防潮湿、防火灾等。

↑清代 徐扬 《黄淮交流图》(局部)

● 你感受到画面中奔涌的洪水了吗?

在画面中,洪水这个元素占据了一半左右的画幅,画家对洪水进行了夸张的描述。洪水就像层层叠叠、厚重翻滚的白云,携风裹雨、卷土而至,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画家用线条勾勒出水的边界,再用浅淡的色调对勾勒位置进行晕染,从而体现出滚滚洪水的质感。

徐扬是清代的宫廷画家,他的画构思巧妙,气势宏大,而且非常写实。看着他的画,你会不会联想到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呢?我觉得,它们的确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信你看,画面中都有众多的人物,还能看出当时的地理民俗呢!

● 洪水会淹没村庄吗?

没错,它的破坏性太强了,淹没了岸边的村庄,所到之处,房屋必然倒塌,顺便带走房屋内人们的生活用具。它就像一名悍匪,毫不留情地摧毁人们的生活,让人无家可归。画家的笔就像是那个时候的照相机,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发生的情况,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 你注意到堤坝上巡查的官差了吗?

画家在构图时并没有特别突出他们,这两位官员在画面中的位置非常不显眼,你可能难以察觉,我们只能看到他们模糊的背影。他们站立在泄洪沟渠旁,或许是在商讨应对办法,也或许是在为洪水的肆虐而揪心。

● 笔直的堤坝表现了什么?

远远看去,画面中显现出一条长而宽的路,就像是一面坚固、高大的城墙,这无疑是当时已经快要修筑完工的防洪大坝。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堤坝的高度和宽度,我们可以看出,当年人们修筑这样的防洪设施,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没有钢筋水泥,没有自动化的机械,完全是依靠肩挑背扛的方式,把土、卵石等建筑材料从远处运送到这里,再由人工一点点夯筑而成。

● 沙洲为什么如此平静?

多亏了防洪大坝,人们才会悠闲地牵着牛出来耕作,这体现出了人们对筑坝者的信任。有了这道堤坝,家园才得以保存,良田才可以继续耕作,才能换来明年丰收的希望。

选自四川美术出版社 《与八卦老爸赏艺术——古画的秘密》

猜你喜欢
古画勾勒粮仓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勾勒立体的古都“脊梁”
沿古画里的山水走一走
撂荒地变粮仓 有机种植出效益
古画中的梅花
烧脑古画——《重屏会棋图》
刺绣:一针一线勾勒中国魅力
粮仓
古画中的那些猴
用简单线条勾勒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