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患者效果研究

2017-06-19 19:18王钢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钛板颌骨牙周组织

王钢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口腔外科 河南 洛阳 471001)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患者效果研究

王钢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口腔外科 河南 洛阳 471001)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4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7例。对照组行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牙周情况相关指标[菌斑指数(PI)、软垢指数(DI)、牙龈指数(GI)]评分。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5.74%高于对照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I、DI、G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I、DI、GI均有所上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且对患者牙周组织影响较小。

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颌间牵引钉

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近年受社会建设进程加快影响,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发生率不断增多,颌骨骨折发病率随之升高,已达颌面部损伤的35%左右。该骨折类型可导致患者吞咽、张口、言语等基本功能障碍,且不同程度影响着颌面部外形美观,对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颌骨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且随医疗新材料、新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微型钛板因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等显著特点逐渐得到广泛关注与认可。但随近年临床运用发现,钛板无法向骨折愈合提供足够固位力,需行颌间牵引给予辅助固定方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2]。本研究选取94例颌骨骨折患者,分组探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7例。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18~68岁,平均(44.89±11.52)岁。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19~69岁,平均(45.03±11.68)岁。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术前均给予影像学检查及全面口腔检查,确认骨折位置及骨折端移动方向,对照组行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 ①行经鼻插管全麻或局部麻醉,取仰卧位;②根据术前检查结果选择适当手术入路,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骨折端,将骨折端血块、游离碎骨及肉芽组织清除干净,复位骨折端,使咬合关系恢复正常;③选择适当微型钛板置于合适的固定位置,塑形固定骨折端;④检查确认咬合关系及面部形态恢复正常,清洗手术创口,逐层缝合。

1.2.2 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 ①在影像学设备辅助下,在牙槽嵴处选择5~10个植入点,尽量避免对上颌窦、下牙槽神经管造成损伤;②常规消毒选定植入点,在两侧第一前磨牙跟与上下颌尖牙中间距龈缘0.4 cm处将颌间牵引钉拧入;③将其顺时针旋入上下颌骨,并于口腔内余留3~4 mm作为牵引附着点,采用弹性橡皮圈对颌间进行固定牵引,并定期对弹性橡皮圈进行调整。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情况相关指标评分。①菌斑指数(PI):0~3分,得分越高则牙菌斑越多。②软垢指数(DI):0~3分,得分越高则软垢覆盖面积越广。③牙龈指数(GI):0~3分,得分越高牙龈出血或炎症越严重。

1.4 疗效评定标准 伤口愈合较佳,颌骨恢复正常解剖结构,且颜面左右对称为优;创口愈合良好,颌骨基本恢复正常,颜面左右对称,牙周组织未受明显影响为良;术后伤口愈合不佳,颌骨未能恢复正常解剖形态,颜面发生畸形,牙周情况不理想为差[3]。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牙周相关指数 治疗前,两组PI、DI、G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I、DI、GI均有所上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相关指数比较

3 讨论

颌骨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由于颌骨生理解剖结构特殊,骨折后患者可出现感觉异常、局部麻木、肿胀、疼痛等,进而影响正常呼吸、吞咽等功能,造成生活不便,并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目前临床主要以复位骨折端,恢复正常生理结构、咀嚼功能、颜面部外形,改善生活质量为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颌骨部位血流丰富,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因此要求早期对骨折进行复位并给予有效固定,以避免发生错位愈合、颜面畸形等并发症,进而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是近年治疗颌骨骨折的常用方式,所用材料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与人体软组织及骨组织相容,且耐腐蚀效果好,能够长期存留于患者体内,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将其取出,可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此外,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组织造成明显损伤,可满足其对颌面部无瘢痕美观的要求。但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虽能取得一定临床效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钛板本身无法提供足够固位力,难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4]。周明勇[5]研究中指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与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治疗颌骨骨折临床效果尤为显著。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能够有效弥补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不足,可为骨折端稳定愈合提供有效的支持力,促进骨折良好愈合。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佐证了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术后牙周组织均不同程度受治疗影响,但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上而言,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会增加患者口腔异物感,对牙周组织产生不良影响。但实际运用中发现,因钛钉较小,加之仅有3~4 mm暴露于口腔作为牵引附着点,便于口腔清洁,不会对牙周组织及黏膜造成明显影响。

综上,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且对患者牙周组织影响较小。

[1] 徐其章,张红亮,王占基,等.颌间牵引钉辅助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24(3):227-229.

[2] 王建忠,蔡晓芳,谷永成.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9):2138-2140.

[3] 胡超,王建华,张纲,等.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3):393-394.

[4] 陈宇,罗小玲,杨荣.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4):185-187.

[5] 周明勇.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271-273.

2016-11-19)

R 782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9.013

猜你喜欢
钛板颌骨牙周组织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儿童颌骨骨折托槽牵引临床疗效的评价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