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创新服务模式的研究

2017-06-19 09:58杨洪明
大经贸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新服务服务模式研究

杨洪明

【摘 要】 本文主要以服务模式为基点对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加以研究,针对我国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具体情况来探索创新服务模式运用于普惠金融中的必要性,并根据构建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提出与之对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普惠金融发展 创新服务 服务模式 研究

一.什么是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主要指的是可以更加全面以及有效的为社会所有群体与阶层民众提供具体的服务包容性金融体系。这也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且获得的金融服务权利,在这些具体权利的基础上,参与至经济发展并且分享经济发展的基本成果,从而实现国民的共同富裕,最终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从普惠金融的实质来分析,它作为一个金融体系其实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即系统包容性、结构合理性以及形式多样性。要想使普惠金融得以真正实现,则必须对其服务模式加以创新,其中包含了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科学创新以及机构创新等各类金融体系的创新。

二.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在我国的具体情况

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的基本点在于“三农”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也是支持弱势群体的金融,与城市相比,农村属于弱势群体,与工业相比,农业则为弱势群体。为此,普惠金融的主要对象为农村群体,其中农业是它服务的基本产业,农民是服务的重要群体。近些年以来,普惠属于一个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及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的重要举措。与其它相关的金融机构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村镇银行等一系列中小金融机构,它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让弱势群体获得全面有效的金融服务,这一点正好符合普惠金融的本质。为了更进一步的提升竞争力或者扩大国内市场,大部分金融机构都自主的实施下沉服务领域,将服务网点的覆盖面扩展开来,当前,就我国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物理网点来看,就已经达到了11万个,而各乡镇新布设的POS机、ATM机等具体的电子机具也高达两百多万台,在四十万个行政村设置了助农取款服务点。全国大约有近四万个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已经接入了中国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相关的金融机构会针对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实施,通过创设专业的支农通道、创新以及引入相关微贷理念以及技术等方式来实现靠前服务创新,最终扩展了农村金融体系的覆盖面。除此之外,这些政策有利于农户贷款活动的实施,当农户有了资金,他们也就有了将农业变为产业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使民生得以改善。

三.普惠金融创新模式发展的具体建议

(一)强化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体系

普惠金融体系基本体现了结算、信贷以及融资等相关金融服务享用权的公平问题,重点对弱势群体加以关注、服务,并且给予足够的支持,对相关参与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加以提升。就整个体系的核心对象来看,通常为低收入的弱势群体,这些群体对于金融服务的基本需求也将决定了宏观、微观以及中观等各个不同层面的行动。基于此,当相关金融机构在寻求利润的过程中也必須承担起具体的社会责任。对弱势地区以及弱势群体加以普遍惠及,对这些群体的具体生存状况进行关注,为其提供相应的机会让其摆脱贫困。为了达到以此目标,金融机构必须对其经营理念进行转变,针对弱势群体来实施服务与产品创新。首先,国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来促进普惠金融的基本发展,财政资金的有效协调也会直接向中小金融机构或者目标群体提供贴息补助、信贷支持以及奖励,以此来激励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其次,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就当前来看,农村产权要素还未得到应有的资本属性与资产属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农村产权要素的融资功能以及降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基于此,可以从农村的产权改革着手。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来弥合出现的冲突问题,搭建有效的平台,使得交易更加规范,同时,完善具体的配套设施,促进统筹改革,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营造普惠金融创新服务模式环境

通过在近几年对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在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覆盖率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金融体系的普惠程度还有所欠缺,中小企业融资贵与融资难的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小型社区类的金融机构发展还有待加快。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持续冲击,少部分金融创新业务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面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国家政府必须将其监督与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创造有利的条件与环境,从而促进我国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

在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对那些全面服务于高成长性客户群体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加以关注,就此类机构来分析,它通常服务于经济比较活跃的农户、小微企业主以及城市创业人群,这在实施相关政策时有利于与相近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创建良好的银企关系,只有在完全掌握企业家的个人品质、经营能力以及企业据市场的具体环境等情况的前提下,小微企业融资才会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我国普惠金融事业还处于初始阶段,为此,它需要更多不同的形式加以创新,同时也需要对风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加以平衡,国家政府在风险与创新这二者之间必须在系统可承受范围之内对相关的金融模式加以探索,从而提升普惠金融的有效性与创新能力。就当前来看,金融服务体系至少还存在全国半数以上的人群未进行覆盖。要想使得此类问题得到真正解决,则必须从技术、模式以及理念上着手,并进行创新。

(三)推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有效融合

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强调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有效融合。这二者之间并不是对立存在的个体,他们的有效融合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通过金融的创新以及改革来得到真正的突破。就技术层面来分析,互联网金融运用一些新的技术使传统金融体系中的具体功能得以更加完善,这也展现了旧模式的高效率。为此,传统金融机构能够借此来实现其升级转型,同时二者再进行深度合作,这能为财富管理模式创新以及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形成一个与客户需求更加贴近的金融服务体系。

结束语

普惠金融的服务广度、深度、可持续发展性以及社会福利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将成为发展普惠金融必须考虑在内的基本内容,尤其是服务的广度、深度与可持续发展性之间的问题。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机构等相关的金融体系都是为了确保实体经济活动的基本需求所产生且发展的,而普惠金融则是在整个金融体系演化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的一类占有较大比重的金融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持续完善的过程中,金融改革的基本覆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普惠金融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影响因素,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可以看出,普惠金融与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发展债券市场等相关问题一起被提出,并且共同构成了我国下一步金融业改革的基本内容。我国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也将会朝着包容的、有创造力的、开放的以及有竞争力的方向进行发展,相应地,普惠金融将会迎来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易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问题研究——再论普惠金融模式之发展[J].金融经济,2016,16:46-47.

[2] 陆岷峰,杨亮.互联网金融驱动普惠金融的原理推导——基于普惠性与金融本质的对立关系研究[J].华北金融,2016,08:67-73.

[3] 周孟亮.普惠金融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发展——兼谈“百信模式”与“山东模式”[J].财经科学,2016,09:14-23.

[4] 景朝阳,方正,杨悦珉.巾帼共商普惠金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与创新的反思和启示[J].财经界,2016,11:53-55.

[5] 连耀山.互联网环境下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实践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3:86-90+148.

[6] 张宏亮.普惠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西部金融,2015,05:64-69.

[7] 陈俊秀,董文博.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改革实践——“克山模式”信贷融资模式之创新与借鉴[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5,05:33-37.

猜你喜欢
创新服务服务模式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