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本归源,展现个性
——浅析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2017-06-20 02:53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横荷中学刘鸿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4期
关键词:农家作文农村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横荷中学 刘鸿英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状况:据我市近几年中考各大题得分统计,城市初中作文比农村初中作文平均每生高10分左右。“提起作文直摇头,见到题目皱眉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这是目前许多农村初中生怕作文的生动写照。而老师也在作文教学上耗时耗力,收效却甚微。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从十多年的农村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作文教学的科学理论,探索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结合农村实际,教会学生“积累”从农村出发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到:“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农村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平时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但由于农村经济落后,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一般,图书存量少。要么图书陈旧,要么适应性差,图书室、阅览室开出率低,而学生也因本人或家长不重视,很少添置满足阅读需要的书刊。在信息教育方面,也因农村电脑普及略不高,网上阅读,遥遥无期。

如笔者曾对所教七年级两个班级96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收回有效卷94份,内容主要是家庭拥有家电、机动车、书籍的数量、学生看课外书的数量等调查。(见下表)从这两个表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农村学生家里拥有现代家电及交通工具已较普遍,但书籍这类作为文化必须品在农村中的拥有量却让人堪忧!针对此情况,我首先鼓励学生多并有选择地看电视,如建议他们常看cctv-7科技节目,cctv-2今日说法等真实的节目,在媒体中吸收一些时政要事。

表一:94个学生家庭中:

另从学生一进中学,我就每周安排一节课让他们到时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博览群书”,并要求他们把看书过程中的好词、句摘录下来。课堂上我坚持“课前三分钟”——每节课让一位学生上讲台跟全班同学分享他的读书笔记或阅读感想,有时也可是学生自创的口头作文。每周一篇5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每周背一首课外古诗词……这样一篇篇、一本本地读,学生的头脑就会丰盈充实起来。为日后写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看农村新貌,素材回归农村

“大自然是学生的绿色课堂”,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它随时随地在我们身边,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农家新居美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寻美,写江南水乡之美。在取材中积累素材,在写作中表达真情。

1.田野风光美为我赏

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孩子们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水稻、油菜、小麦、桑田、菜地……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积累到自己的作文当中,这样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避免猎奇心理,又可以锻炼孩子们捕捉素材的能力,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

2.家乡景观美为我颂

清城区的青山绿水,人民的勤劳能干,以北江为纽带,形成了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是值得欣赏、值得自豪的:飞霞旅游风景区、飞崃古寺、有着神话色彩的牛鱼嘴……及各村的文化馆、岸边的古树、水上的渔舟、古镇的人家……这些都是小作者笔下的好材料。由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时节,又有它独特的画面。孩子们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是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同时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3.农家新居美为我赞

国家的新农村建设,给我们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农村家家户户盖上了“小洋楼”“小别墅”“四合院”农家新居正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农村孩子要反映家乡发展变化,要实实在在从身边开始深入农村新居采集、了解情况,积累素材,不能走马观花,随随便便,要以小见大,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写作中更能表达真情实感。

有了阅读和素材基础,那么应怎样使农村的学生展现出自己的个性,那就得进入真实的生活去寻找。

三、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农村中展现个性

农村的学生有着淳朴、单纯、诚恳、热情的特点,在写作教学中应大力宣扬及鼓励。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这里说的“敞开心扉,绝对坦白,毫不隐瞒”也就是说真话,诉真情。学生在作文时,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真正做到像巴金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即篇篇写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那样才能使读者感到真诚,感到可信,才能使学生写出的那些话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因材施评,张扬农村学生个性

有了素材,写好了文章,那又该如何批改呢?新课标建议的评价:“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提倡从实际出发,进行多元化评价”。那么以前的“一支笔”已是教师的一相情愿、“一个分数”只是教师的一孔之见。因此我们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可取用“因材施评”,让学生在作文评价中体验到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并鼓励个性健康发展。笔者的做法如下。

一是分好批改小组。二是点明批改内容。三是贯彻批改原则。四是教师分层评价。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回到农村,写具有农村特色的文章。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作文教学的路不是回家的路,但也绝不是难于登天的蜀道!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多学习,勤实践,前景一定是灿烂的。

猜你喜欢
农家作文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农家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