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创造能力的培养

2017-06-20 09:4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县高岭镇三合小学梁程宁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8期
关键词:二等奖创新能力思维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县高岭镇三合小学 梁程宁

两千多年前,老子提出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创造思想;近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第一次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他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有重要意义;如今习近平主席强调“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新一代的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目标。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是创新的重要工具,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必须有创新精神,如果能培养他们数字创造能力,就能为他们成为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全面地打下好基础。

一、敢于质疑,让创造能力的培养羸在起跑线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有了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寻求,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在数学教学中如果积极培养好奇心,能鼓励他们大胆提出疑问,就等于把创新力的导火线点燃。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本身有许多可疑之处,关键在于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无论提什么问题,老师积极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对质疑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能轻松地学习,乐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意愿和态度油然而生。

二、善于观察,是获得创新能力的最基本手段

观察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必备能力之一,知识创新获得来源于观察。通过观察,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与整理,归纳,得到新的发现。无论是图形的识别、式子的结构特征掌握、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观察。善于观察才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创造。但是,观察的时候要带着问题,才有目的观察,所思所获才有价值,反之毫无目的的观察只能让学生停留事物的表面上,就不会发现新的知识。观察还要有良好的习惯,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于观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数形的结合,数字之间的规律,解答的技巧,从而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努力探索数学,为创造思维奠定了基础。

三、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

约翰·杜威说过:“科学最伟大的进步是由崭新的大胆的想象力所带来的。”想象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的助推器。小学生最初学会对知识的学习并进行模仿,但是他们在获得知识时,如果他们有了想法后,老师通过教学中各种活动确引导学生,为他们提供想象创造机会,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人教版第二册“认识图形”,学生可以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拼出精美的图案,并说出图案的意义。这种方法所提供的结构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智慧涌现而出,在探索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充分利用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创造能力。

四、重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便于对抽象教学的理解,促进创新能力发展,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我让学生准备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把圆锥装满水倒入圆柱,直到倒满,学生实验结果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经过这么操作,得到的公式轻而易举地,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真正理解了这一公式的含义。同样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有效策略,当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复杂时,画图可以更直观和清晰地表示出这种数量关系。掌握了这一策略,学生在解决更复杂的新问题时也能从容应对了。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学生在摸一摸,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画一画,算一算的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体验了自我创造的愉快情感,学生的学习也变成生动活泼,富有生机,创新意识就由此而生,充分体现出: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五、发散思维,让创新能力得到技巧

任何发现、发明和科学理论的创立,都是建立在发散思维基础上的。发散思维在创新思维活动中直到主导作用,它的灵活性、独特性、多端性、新颖性突破了常规的思维限制。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用“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来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钥匙思路,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题多变是在教学中选择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加工、引申、发展,或条件相同问题不断变化,或问题相同条件不断变化,增加发散成分。一题多变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和水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3页第10题:参赛作品共有125幅,一等奖6幅,二等奖占参赛作品的16%,三等奖的数量比二等奖的数量多40%,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学生读题后,根据已给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1.一等奖占参赛作品的百分之几?2.二等奖和三等奖稳中有分别有多少幅?3.二等奖比三等奖多百分之几?4.一等奖比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多百分之几?5.获奖的作品占参赛作品的百分之几?一题多变实际上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对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综合的梳理,也是知识的运用和再创过程。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数量之间的联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例如,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应用题例题: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学生在理解题意后,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相互交流,说说不同,把解答的思路有条有据地表述出来,最后得出不同的解法。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不仅在数学课堂上,学校还可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评比活动让学生课外活动参与,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再度发展。未来的世界充满着挑战和机遇,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才能,让学生的插上智慧的翅膀,将来创造人类的新奇迹。

猜你喜欢
二等奖创新能力思维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专题·融媒瞭望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