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肿痛散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50例观察

2017-06-20 21:03刘红财王明潮许长鹏王健曾伟坤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6期
关键词:中药外敷疗效

刘红财+王明潮+许长鹏+王健+曾伟坤+曲震+郝霜霜

【摘要】 目的 观察关节肿痛散贴敷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组照, 每组50例。治疗组用关节肿痛散贴敷配合常规西药治疗, 对照组单纯用常规西药治疗。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经治疗,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肿痛散贴敷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疗效较常规西药治疗更好。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关节肿痛散;中药外敷;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6.068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urative effect of articular pain San pasted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nerve-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acute attack.

Methods A total of 100 nerve-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acute attack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rticular pain San pasted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for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for treatment.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urative effect and pain relief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0.00% than 66.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Visn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Both groups had lower VAS score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lower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Articular pain San pasted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show better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nerve-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acute attack tha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Key words】 Nerve-root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acute attack; Articular pain San;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urative effect

神經根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 约占60%~70%,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临床多见颈部局部疼痛, 可伴见肩背和上肢麻木、放射性疼痛或运动功能障碍[1-4]。本次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本院门诊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治疗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本院门诊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患者, 女54例, 男46例;年龄42~59岁, 平均年龄(50.0±6.5)岁;病程最短1 d, 最长7 d。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50例。

1. 2 诊断标准[1] 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如麻木、疼痛等, 急性发作, 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相吻合。

1. 3 纳入标准 单纯神经根型颈椎病, 年龄40~70岁, 急性发作7 d以内, 未作过其他类似治疗。

1. 4 排除标准[2] 排除头颈部肿瘤, 影像学检查发现有颈椎骨质破坏, 合并造血系统、肺、肾、肝、心等功能严重异常者, 脊柱损伤伴脊髓损伤者, 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脊髓型颈椎病。

1. 5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口服醋氯芬酸钠分散片:0.1 g, b.i.d., 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250 ml, b.i.d., 口服甲钴胺片500 μg, t.i.d.。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贴敷治疗, 关节肿痛散外敷操作方法:将50 g关节肿痛散与蜂蜜40 g混匀, 经加温煮热调成糊状, 均匀平推在一张玻璃纸上(稍大于肿胀范围), 待温度与肤温接近时, 将药物贴敷于患处, 用绷带包扎固定或胶布固定。1周为1个疗程, 观察1个疗程。

1. 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日本田中靖久的评定法[3], 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体征明显好转, 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减轻, 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记录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结果。

1.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2。

3 讨论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骨、关节、韧带等软组织及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所引发的相应临床表现[5-9], 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症候群, 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4], 故又称为颈椎综合征, 临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多见。临床表现为剧烈的颈肩部钝痛、烁痛或绞痛, 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 并伴活动受限, 可有上肢酸软无力及手指麻木, 患者甚至无法人睡[10-15]。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学多称之为痹证、项强、项肩痛等, 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 并不是仅由单一因素导致的, 患处肌肉板结痉挛导致邻近的周围神经卡压或缺血, 激惹臂丛神经分支是主要发病机制[5]。受寒、过劳或睡觉姿势不当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急性发作常见的诱因[16-18]。风寒湿邪客于筋脉, 注于经络, 留于关节, 气血失和, 久之疲血痰湿阻滞经络, 导致经络阻塞, 气血运行不畅, 造成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

中药外敷是中药常见外治法之一, 是指通过中药外敷在病灶的体表或相关的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有效物质通过患处皮肤渗透到病灶中, 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通畅局部经络气血之外, 还使得患处湿、热、毒邪得到清除。古代医籍记载该方法运用于临床各科, 具有悠久的历史。中药外敷法具有毒副作用小、吸收快、疗效好、作用时间持久的优势, 同时具有易学易用、容易推广等特点。

关节肿痛散是指治疗关节肿痛的一种散剂, 由本院在2011年自行研制, 已报送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审核批准生产(批准文号:粤药制字Z20110037), 该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活血止痛等功效, 对急性外伤、慢性劳损等导致肿胀、疼痛效果明显。

在临床观察中, 大部分患者外敷该散剂后症状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部分患者得到痊愈, 特别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使用一线西药联合关节肿痛散外敷能明显增强疗效, 缩短疗程。很多患者因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 长期收到困扰,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外服关节肿痛散易学易用, 可家庭备药, 自行使用, 因此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李建民.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的中药治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9(5):28-29.

[2] 朱立国, 于杰, 高景华, 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麻木观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9(4):1-3.

[3] 何洪阳.骨伤推拿.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190-201.

[4] 姜宏, 施杞. 介绍一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 中华骨科杂志, 1998(6):381.

[5] 徐彪炳. 丹桂五虫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正骨, 2011, 23(8):23-25.

[6] 高峰, 白允建, 张华平, 等. 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浙江中医杂志, 2014, 49(11):835.

[7] 罗开涛, 罗安利, 沈志方, 等. 温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 2011, 30(8):558-559.

[8] 高峰, 沈来华, 楼志勇, 等. 施氏温针灸合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 2014, 33(4):353-355.

[9] 罗开涛. 穴位贴敷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 针灸临床杂志, 2004, 20(1):39.

[10] 赵艳玲, 刘伍立. 穴位敷贴加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2000, 16(7):15-17.

[11] 彭建洲. 推拿配合敷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14):1947.

[12] 焦少卿.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50例临床观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5):72.

[13] 刘赴蒲, 闫会芳. 外敷伤湿止痛膏内服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实用医技杂志, 2003, 10(3):263.

[14] 熊淑英, 况君, 魏苗青, 等. 中药蜡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9(6):638-640.

[15] 施宇翔, 董海龙, 熊东方. 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当代医学, 2008, 14(22):7-9.

[16] 王文琴. 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医学信息, 2013(11):216.

[17] 吕彤辉. 针刀与牵引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1):107-108.

[18] 申意伟, 张晓峰, 王政春, 等. 卧位牵引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6例临床观察. 医药, 2016(11):00256.

猜你喜欢
中药外敷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加味四妙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配合接骨丸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
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效果评价
中药外敷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腹水的临床效果观察
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