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藕田混合养鳅高效渔业示范模式

2017-06-20 13:56郎显林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种藕

摘 要:把种藕和养鳅相结合进行立体养殖,充分利用“土、水、饵、肥、气”等综合条件,使藕鳅在水中互利共生,实现立体效应。

关键词:种藕;养鳅;共生互补

“种藕+养鳅”高效渔业示范模式,简明的说是把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一种立体经济渔业生产方式,是充分利用“土、水、饵、肥、气”等综合条件,发挥藕在泥中生鳅在水中养的立体效应,获得高效。

根据泥鳅“三大习性”及生物学特点与藕在生长成过程中所需的要素及植物学特点,遵循 “两者互不制约、互不影响、共生互补”的科学原理。其科学要点是:藕在生长过程中吸取了土壤和水中的“氮、磷、钾、氨”等有机肥和无机肥作为自己的生长所需要素,通过植物良性循环,达到净化和改良水质的效果,同时水中溶氧量增高,促进泥鳅生长。泥鳅在生长过程中以水环境中的“昆虫、轮虫、底栖动物、腐之质、水草的根系”等为饵料作为自己生长的要素,通过生物良性循环,排出的粪便是藕最好的肥料,促进藕的生长,实现“互不制约、互补共生”。经济特点:充分利用“土、水”立体效应和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大力挖掘“泥中生白银、水中长黄金、水上藕叶、藕花、藕籽”等生态效益及办“休闲农家乐”的经济潜力,把“种植、养殖、休闲农家乐”三大产业溶为一体,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入。

一、示范条件

该示范模式来源于2015年铜仁市农委下达的“三个万元”工程中《水产养殖高效示范三个万元田》项目,根据项目规定的经济指标,我县选择了50亩田实施“鳅+藕”高效科学示范模式,分别在中坪村1个养殖专业合作社、15个养殖户中实施。条件要求:养泥鳅的稻田应选择弱酸性、土质肥沃、阳光充足、排灌方便、水源充足、保水力强且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田,示范田规范整齐,牢固不垮不漏,田内基本平坦,无有害杂物,同时要达到两个必须:1、必须具备优良的藕苗和泥鳅苗种。2、必须运用“种植、养殖”科学技术,严格按照技术要点进行实施。

二、示范方法

1.示范田清整:一是對示范田进行全面清杂除野,加高加厚加固田坎,修缺补漏搞好防逃设施。二是根据田的形状开挖饲养泥鳅的稻田需要在田中开挖沟凼,沟宽40cm,深30cm,形状根据稻田的大小,分为口字形、田字形和井字形沟。 凼宽为 1~1.5m,深为 60~70cm,一般凼开在出水口位置,要做到沟、凼相通。

2.彻底消毒施足底肥:每亩用生石灰15—20公斤进行消毒,3~5天后用农家肥300—500公斤或复合肥20—30公斤施底肥,再翻犁平整后灌水作好栽藕放鳅准备。

3.藕苗移栽:选择高50㎝以上藕苗,移栽时根部插入泥下10—15㎝,行距40㎝—50㎝,亩株数达到1500~1800株,水深15㎝~20㎝,移栽7~10天后藕已全部成活时可加深水位30㎝,保持适宜藕苗生长的水深。

4.投放鳅种;选择体质健壮,活动性强,无病无伤,规格在3~5㎝的过冬鳅种,每亩投放5000~6000尾,一次性放足,保证合理密度,同时注意调节水质加深水位。

5.藕种植科学管理:经常清除田坎四周的杂草杂物,根据藕苗生长高度逐步加深水位,在藕苗返青后生长前期、中期两个阶段各追肥一次,每亩施磷肥或复合肥15~20公斤,促进块根发育生长,注意扒出分裂过多的无效藕苗和弱苗,保持每亩1500~1800株的合理密植,从而提高藕的产量和质量。

6.泥鳅科学养殖:泥鳅养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严格把好五道技术关:一是逐步加深水位,前期保持水深30㎝,中期50㎝,后期60㎝左右,不断增加水体容量,充分利用有效水体,提高泥鳅产量。二是对泥鳅进行投饵驯化,选择在鱼坑或鱼沟2~3个点用饵料进行人工驯化,从而提高饵料利用率。三是投喂饵料按照“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四定原则进行科学投喂。四是每30天用5PPM浓度的生石灰溶液泼洒1次,达到防病治病改良水质的目的。五是经常整理疏通鱼沟、鱼坑保持沟、坑相通,随时检查拦鱼设施,做好“防病治病、防洪、防逃、防毒、防盗、防天敌等六防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示范效益

1.生产效益;经过一年的高效示范,于2015年11月18日经铜仁市“三个万元”工程《水产养殖专家》指导小组按照《农业丰收计划》规定的方法及科学要点进行现场验收,采取随机抽样,共抽取2户,占示范户的13.35%面积5.7亩,占示范面积的11.43%,计算方法;总产量=《验收平均亩产量X示范总面积》,产值=《产量X市场现行价格+〈总产值X0.008〉》,其示范结果为。

(1)藕效益;藕验收产量为3681.1公斤,平均亩产量645.8公斤,按市场价格5元/公斤计算,产值1.84万元,平均亩产值3229.5元,藕总产量为3.26万公斤,产值16.5万元。

(2)泥鳅效益;验收产量为1058.5公斤,平均亩产185.7公斤,按市场价格60元/公斤计算,产值6.35万元,平均亩产值11142.7元,泥鳅总产量为9359.3公斤,产值56.61万元。

(3)“藕、鳅”总产值为;〈16.5万元+56.61万元〉=73.11万元,平均亩产值1.46万元,减去藕苗、鳅种、饲料、肥料第各种总投入18.52万元,纯效益为54.6元,平均亩纯收入10920元,投入产出比为1:3,符合效益测定科学规律,数据准确,效益真实。

2.社会效益;参与高效示范的农户共18户,75人,户均纯收入达到3.0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7280元。、说明“鳅+藕“高效示范生产模式,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有效途径。

四、结语

“藕+鳅“高效示范模式坚持以种养科学技术为主导,加强种养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按照“植物种植、生物养殖”的科学原理,严格把好示范过程科学技术关,进行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科学管理,以提高“渔业、种植业”的综合效益为目的,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果,从示范结果可以确认,该“高效示范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较高的效益性。证实了该“示范模式”经济效益高,作为农村发展推广可行的产业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最好的一种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健兵,赵满意,邓志红.稻田养泥鳅新技术及效益分析[G].《河北渔业》2013年第3期.30~31.

[2]唐黎标。稻田养泥鳅生太高产关健技术[G].《渔业致富指南》2012年16期。52~53.

作者简介:郎显林(1984-11-20),贵州松桃,贵州大学本科,助理水产工程师,从事畜牧园区管理站工作。

猜你喜欢
种藕
观赏荷花新品种钱塘骄阳
观赏荷花新品种钱塘骄阳
碗莲的养护及管理
子莲一年两季就地加代育种研究初报
有孔的莲藕
子莲良种繁育及防杂保纯技术
水生蔬菜答农民问(12):莲藕种植过程中,需要几年更换一次种藕?
水生蔬菜答农民问(5):莲藕定植后,为什么迟迟不“发棵”?
水生蔬菜答农民问(4):莲藕定植后,为什么迟迟不“发棵”?
保护地废弃育苗基质种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