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中心主义的重要性

2017-06-20 14:28何光东岳明琦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6期

何光东+岳明琦

【摘 要】儿童教育这一观念最早萌发于文艺复兴时,卢梭对儿童的“发现”是起源,在杜威提出儿童中心之后,有关儿童教育的观念基本成熟。若中国的教育能将儿童中心放到恰当的位置,不仅能帮助儿童更好的发展,也能使“儿童中心”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也利于推动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儿童中心并不是百分百以儿童为中心,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儿童中心;部分和整体;度的把握;儿童的天赋;完人教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以人为本”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这为教育学在中国实现现代转型提供了政治保障。“以人为本”的政治原则要求教育工作者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儿童”的时候应当以儿童为本位。[1]

一、研究缘由

笔者在网上看到了一段视频,被视频深深震撼。视频中一男子将现代教育制度告上了法庭,用其种种恶行来控诉其不合理性,现将该视频中的部分话语摘录出来:物证三则为现代学校中的教室上课情景与150年前学校中的上课情景对比图,几乎一成不变……我不禁要问,你们的存在是为了让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还是为过去……每位科学家都会告诉你,人的大脑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你们把学生当作饼干模具,塞给他们一视同仁的东西……好的老师能够触碰到孩子的内心,让他们活出自己的生命。

二、宏观教育政策与微观儿童教育

从90年代到现在,社会的各方面都在进步,国家对教育的扶助政策层出不穷,可是我们的教育水平却没有向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发展。笔者认为,主要是我们在源头上出现了问题,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育政策是为了教育更好更快发展,但政策中所提及的教育与笔者所强调的儿童教育有些出入。

教育政策确定了教育大的发展方向,它就像数学的合集,而笔者所强调的儿童教育是一个子集。教育这一整体是由它的各个部分构成的;儿童教育这一部分是教育整体的一個环节。教育这一整体是各部分的有机统一,儿童教育是教育整体的一环,教育和儿童教育相互联系。儿童阶段是每个人人生的开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内,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都将对儿童日后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19世纪中期后,教育发展则旨在走向生产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他抨击赫尔巴特主义剥夺了儿童活动的空间。杜威提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是中心,是目的;“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中。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1762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中发现:儿童不是小大人,他具有独立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2]。《爱弥儿》对儿童的发现,是卢梭对文艺复兴以来儿童观的集大成者,是继承和发展,是一次儿童观的飞跃[3]。杜威对卢梭的“教育即自然发展”评价甚高,他曾为卢梭在教育史上如此定位:“他 (卢梭) 的意思是,教育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儿童和年轻人某些东西,而是人类天赋能力的生长。从卢梭那时以来教育改革家们所最强调的种种主张,都源于这个概念!”[4]

在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中,有以下三点值得关注:一是教师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二是应摒弃传统教育的“静听”,三是“从做中学”。对于第一点,笔者认为应考虑个性因素,但不可过分考虑,儿童的兴趣爱好都是一时兴起,教师不仅要关注儿童的个性,还要找出儿童感兴趣的地方,对此加以正确的引导。

对于传统的“静听”,也应适当摒弃,若完全摒弃“静听”的话,教师就无法做到准确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此时教师若在适当的时机下鼓励其开口,这不仅有利于加强教师和儿童间的交流,还能很好的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

“从做中学”,笔者不反对这一说法,但作为儿童,其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当有限,很多事物结构也较复杂,若让儿童单独完成复杂事物的认知,可能会以失败告终。此时,教师应加以合理的引导,这样儿童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新知识,也增加了学习新事物的兴趣。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四、儿童中心的重要性

(一)对儿童天赋的尊重

每个人生来都是有一定天赋的。儿童与生俱来地拥有宝贵的“种族遗产”,这些天赋不是人工制造的,不是圣人圣王或领袖恩赐的,更不是用暴力手段硬造强制的。[5]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其天赋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二)是全人教育的要求

全人教育是整合了“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全人教育即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个人价值。全人教育即培养“全人”或“完人”,让个体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儿童是每个人人生开始的阶段,基础阶段如果不做好,这对其后的整个身心和谐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对民主政治和“以人为本”的推动

从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一个层面上讲,重视儿童教育,在教育中适度以儿童为中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重要的一步。2004年新宪法已将“人权”写入其中,这意味着新宪法已具有“以人为本”的新精神。在儿童教育中提倡“以儿童中心”,其实就是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落实新的宪法精神[6]。

(四)督促教师提高行业责任感

教师是儿童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担任着更重大的责任,他们言行不仅影响儿童当下的生活,也会影响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国家所提倡的和谐社会是由具有一定道德修养的公民组成的,只有个人素质提高,国民素质才会提高,因此,教师的任务尤为艰巨。

法国思想家加斯东·巴什拉写道:“社会将会为学校而构成,而不是学校为社会建造的。”[7]只有重视儿童中心,教师承担更多责任,才能真正从根源上改变儿童教育的现状,从而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5][6]刘晓东.论儿童本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5):

[2]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91.

[3]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江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2008:10-12.

[4]杜威.明日之学校[M].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11.

[7]巴利诺·巴什拉传[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