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纲领性文献

2017-06-21 20:42文斌
桂海论丛 2016年6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七一讲话

文斌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紧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题,从历史演进和战略全局的角度首次集中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到哪里去、如何走”等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纲领性文献。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治国理政;纲领性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紧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题,从历史演进和战略全局的角度首次集中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到哪里去、如何走”等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进一步深化了对十八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理论体系的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纲领性文献。

一、“七一”讲话对党的历史经验的阐释: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必然性的逻辑确认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探索史,而历史经验的积淀为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提供了政治智慧。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总结经验和借鉴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改革开放以来,在历次建党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国共产党都重视对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1981年,胡耀邦同志在建党60周年大会上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坚持真理与修正错误三个维度以“三个六十年”概况了党的光輝历程。1991年,在建党7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三方面总结了党的历史贡献。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不仅回顾党的历史,也总结了党的经验,指出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的历史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史,党的历史是不断经受考验而发展壮大的历史。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以“三件大事”概况了党的历史贡献,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见,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历史和经验的总结与诠释是一个不断升华和创新的历史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继承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建党周年纪念活动对党的历史经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站在中华民族近代发展规律的高度,对党的成立、党的历史贡献、党的历史经验予以新的诠释和定位。在谈到党的成立时,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个深刻改变”丰富了对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大事变”伟大意义的认识,即“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关于党的历程和伟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三个新的蓬勃生机”予以高度评价。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带领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三次伟大飞跃是指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三个新的蓬勃生机就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四个三”的概括,既高屋建瓴又简单明了,既具体生动又丰富深刻。由这“四个三”的概括,必然得出了“三个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历史结论,这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深刻改变、三个伟大历史贡献、三次飞跃、三个历史结论”的重要论述,彰显了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我们要充分认识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在深刻把握党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中强化治国理政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一是要了解近代中国国情,增强治国理政的紧迫感。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腐朽的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过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西方国家通过资本输出、政治控制、文化渗透等手段,使近代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学习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就是深刻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不断增强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要总结和吸取建党以来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思想路线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治国理念上要密切联系群众、执政为民、依靠人民;工作方法上要注重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工作动力上坚持改革创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治国保障方面要重视军事斗争、常备不懈、准备打仗;治国方略方面要强调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外援为辅;发展环境方面要重视对外开放、开放包容、融入世界;理政方式方面要注重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三要在深刻把握历史结论中坚定治国理政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三个“历史告诉我们”,阐述了党的历史经验和历史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做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有力推动者。

二、“七一”讲话关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论述: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的集中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的阐述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为什么出发”的问题,而“到哪去”是新形势下共产党人治国理政面临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主题主线,习近平总书记从党面临的执政挑战和时代课题着手,以宏观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战略考量,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方面要求全面系统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任务,建构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讲的是治国理政的精神旗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摆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首位,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背离或者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更加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谈的是治国理政的价值目标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我们现在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情,但不能忘记初衷,不能忘记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在这个问题上,不要含糊其辞、语焉不详。含糊其辞、语焉不详是理想信念动摇的一种表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初心”,也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引领,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第三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谈的是治国理政的战略定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偏移,以“四个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在实践探索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第四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谈的是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问题。现阶段的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这是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战略布局的推动。为此,党的十八以来,我们形成了相互推动、统筹联动的两个布局,即“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两个布局各有侧重又突出重点,两者统一于发展理念和实践之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轉变发展方式,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第五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讲的是治国理政的内生动力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来激活社会活力,进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总目标,实现制度更加定型、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人民更有获得感四个层面的有机统一。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全面深化改革就必然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讲的是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问题。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党的力量来源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核心价值理念要根植在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之中,要以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为标尺来检验治国理政的实现度,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七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讲的是治国理政的国际视野问题,治国理政要有系统思维,统筹国内发展和国际发展两个大局,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平发展理念,始终遵循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扩大利益交汇点,积极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归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朝公平方向发展。第八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讲的是治国理政的关键问题。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八个明确要求的最后一个,就是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在治国理政中的关键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建设规律就是党的建设一定要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相适应,换言之,党只有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如果管党治党不力,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能解决,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动摇甚至丧失。执政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腐败,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八方面明确要求的重要论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为全中国人民服务的坚强决心,勾画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继续前进的方向和框架,这要求我们在深刻把握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中领会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要求。一是全面系统领会“七一”讲话中蕴涵的治国理政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首次集中展示、系统归纳了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关于治国理政总方略方面,“七一”讲话提出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于经济建设方面,“七一”讲话涉及到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等概念;关于政治建设,“七一”讲话提及人民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等;关于文化建设,“七一”讲话提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关于对外政策,“七一”讲话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这些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探索中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构成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核心范畴和关键要件。二是全面领会“七一”讲话中关于治国理政的新提法、新思想和新要求,如关于治国理政的源与流问题,强调要“不忘初心”,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守党的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关于治国理政的战略定力判断上,从原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扩展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指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关于治国理政的目标方面,“七一”讲话指出,要协调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七一”讲话指出,“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七一”讲话还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和推动中国的发展,力求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态度和决心。

三、“七一”讲话关于“新的赶考”的重要论述:开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的政治再动员

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赶考”的执政心态奋力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的结尾之处再次向全党发出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赶考意识和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警示和认识自觉,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感召和政治动员,体现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清醒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的赶考”的重要论述,既是基于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也是面临执政挑战的自我警戒,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刻把握党的执政挑战和前进方向中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一是要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看,虽然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文化实力、人民生活水平迈向了更高水平,但是要清醒看到,要實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经济建设方面,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环境生态问题、脱贫攻坚问题都比较突出,深层次利益矛盾、利益固化的藩篱、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障碍亟待清除;全面从严治党方面,部分党组织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党的意识淡化已成为一大隐患。上述这些矛盾和风险如果防范不及时、应对不力,小的矛盾风险会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矛盾风险会转化为政治矛盾风险,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二是要明确党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目标,也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开辟了广阔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宏观视野和战略思维,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到哪里去、如何走”等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科学回答,丰富和发展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01)

[3]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38

[4]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013-7-14.

[5]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

责任编辑陆昱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七一讲话
“注水”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男朋友
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