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以北京市朝阳区体育运动学校皮划艇运动员为例

2017-06-22 14:35朱宪臣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睁眼平均速度控制能力

朱宪臣,景 新,李 赢

(1.北京市朝阳区体育科研所,北京 100123;2.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少儿业余体校,北京 100025;3.北京市朝阳区体育科研所,北京 100123)

运动训练学

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以北京市朝阳区体育运动学校皮划艇运动员为例

朱宪臣1,景 新2,李 赢3

(1.北京市朝阳区体育科研所,北京 100123;2.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少儿业余体校,北京 100025;3.北京市朝阳区体育科研所,北京 100123)

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体育运动学校皮划艇运动员进行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比较训练前后皮划艇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的差异,探究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对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通过 17 周左右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运动员相关数据进行测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这种平衡能力的提高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本体感觉的发展,提高人体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来实现的;同时,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还可明显改善肢体左右侧稳定性不均衡或不对称现象。

核心稳定性训练 ;皮划艇 ;青少年 ;平衡能力

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在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1]。皮 划艇运动是以高强度、高速度为特征,以有氧和个体能力为基础,以每桨划船效果为核心的技术性较高的速度力量耐力性体能类项目。在水中的皮划艇会受到水流方向、水流速度、风速风向、选手自身因素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可控的因素比较多。皮划艇运动员在水上会产生各种晃动,有垂直方向的,也有水平方向的,而上半身的晃动最为明显。无谓的晃动肯定会导致选手在出发阶段处于劣势,会影响其出发后几浆的划行,中途的划行的节奏、动作、浆频、划距,最后的冲刺,最终影响总成绩[2]。皮划艇运动对运动员平衡要求较高,运动中要求骨盆和躯干的肌肉有良好的控制能力,以保持稳定姿势。有很多训练年限较长的运动员,平衡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陆上训练成果转变为水上训练成绩,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由于训练年限短,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3]。由其项目特点决定,皮划艇项目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平衡能力,而平衡能力则主要决定于核心稳定性[4]。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中,机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可在反复训练中得到逐步提高,肌肉的结构和功能是基础,神经系统对运动控制是关键,训练的目的就是逐步达到神经肌肉系统的完美协调,缩短反应需要的时间、提高神经控制和肌肉反应的准确性和精确性[5]。

研究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体育运动学校皮划艇运动员进行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比较训练前后皮划艇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的差异,探究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对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查阅、搜集了1998-2016年间有关皮划艇专项力量、核心力量训练的文献21篇,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了解国内外文献对核心稳定性训练内容和实际应用现状的研究情况,为制订合理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案和训练效果评价方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2.2 实验法 以朝阳区体育运动学校的皮艇5人、划艇4人、赛艇3人共12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4人、男运动员8人)为测试对象,基本信息统计见表1~表3。受试者健康状况良好,无运动损伤。测试采用PC708静态平衡量化训练系统对平衡能力进行检测。

表1 皮艇运动员基本信息统计

表2 划艇运动员基本信息统计

2015年4-8 月,对运动员开展为期17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训练使用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实心球等辅助器械。训练过程采用2个阶段的阶梯训练模式。其中,第1阶段是为期3周的基础训练,以静力性训练为主,运动员通过坐姿和跪姿瑞士球熟悉、了解并掌握动作要领,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稳定;同时采用传统力量训练,使运动员的脊柱稳定肌群优先得到锻炼,为第2阶段训练做好基础准备。第2阶段是为期14周的巩固提高期,以动态稳定性训练为主,如,在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实心球等训练中不再是单一的静力模式,以动态技术动作为主,通过逐渐加大动作的幅度、速度、数量的方式达到训练效果。

表3 赛艇运动员基本信息统计

训练前、后分别对运动员6种站立姿势下的重心移动面积、重心移动平均速度进行测试。测试一共分6组,分别是睁眼双脚、闭眼双脚、睁眼左脚、睁眼右脚、闭眼左脚、闭眼右脚站立测试。实验步骤:1)把受试者的个人信息输入系统中。2)受试者脱鞋站在平板上,脚根据板子上脚码的大小站好。3)第1组测试为睁眼双脚站立30s,眼睛看着屏幕的某一点,两臂自然下垂,保持稳定;第2组测试为闭眼双脚站立30s,姿势和第1组一样;第3组和第4组测试为睁眼单脚站立8s,分别按照屏幕上的示范所示,双手抱住抬起的1脚,支撑脚站在平板中间,稳定后开始测试;第5组和第6组测试为闭眼单脚站立8s,要求同第3组和第4组,但要求受试者闭眼,并做好保护工作。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7软件对所测试的运动员睁眼双脚、闭眼双脚、睁眼左脚、睁眼右脚、闭眼左脚、闭眼右脚站立姿势下的重心移动面积、重心移动平均速度等数据进行统计。

2 结 果

2.1 皮艇

2.1.1 训练前后单侧支撑平衡控制能力的变化 通过对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皮艇运动员单侧支撑平衡控制能力进行测试统计,并进行比较可知(见表4~表5):核心稳定性训练后,大多数皮艇运动员在睁眼或闭眼状态下左侧(右侧)单足站立时,重心移动面积和重心移动平均速度均明显下降,尤其是在闭眼条件下,单侧站立时重心移动面积和重心移动平均速度出现大幅下降,表明受试者平衡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在训练前,安帅的闭眼单脚稳定性低,重心晃动幅度较大,而在训练后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闭眼右脚站立的稳定性大幅提高,重心移动面积和重心移动平均速度分别下降了12 857mm2、14.5cm/s,表明其经过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控制重心移动范围和重心移动速度。

表4 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皮艇运动员单脚站立平衡控制测试统计

表5 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皮艇运动员单腿站立平衡控制能力的差异统计

但是,也有部分运动员的个别指标出现了与整体变化趋势相反的情况。例如,刘星辰在睁眼左脚站立时,训练后测试的重心移动面积增加,但重心移动平均速度下降,表明其在重心移动范围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控制重心移动速度;闭眼右脚站立时,重心移动面积下降,重心移动平均速度增加,但并未出现明显增加,说明其能够有效地控制重心移动范围。安帅在睁眼左脚站立时,重心移动面积降低,重心移动平均速度增加,表明其在重心移动速度增大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控制重心移动范围;睁眼右脚站立时,重心移动面积增加,重心移动平均速度降低,表明其在重心移动范围增大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控制重心移动速度。

从上述结果来看,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运动员单脚站立时,重心移动范围和移动速度均能实现至少一个方面的有效控制或改善,运动员单侧支撑平衡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

2.1.2 训练前后单脚站立平衡控制能力双侧差异 通过比较皮艇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左脚和右脚站立的差异可知(见表6):核心稳定性训练后,大多数皮艇运动员在睁眼或闭眼状态下左、右侧单足站立时,重心移动面积和重心移动的平均速度双侧差异均明显下降,尤其是在闭眼条件下,重心移动面积和重心移动的平均速度的双侧差异出现大幅下降,表明受试者平衡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左右侧差异幅度有效降低。例如,结合表4数据可知,在训练前,齐情和安帅是比较典型的2个运动员,其中齐情左侧腿稳定性较差,安帅右侧腿稳定性较差,经过训练后,两人弱侧腿单足站立时的晃动幅度均明显下降,左右差异明显减小。

同时,也出现了个别运动员多项指标及部分运动员个别指标与整体变化趋势不符的情况。例如,刘星辰除了训练前睁眼双侧重心移动速度差异减小之外,其他指标的双侧差异均出现增加,这一变化可能与其神经类型或实验测试控制有关,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效控制测试过程。而齐情在睁眼单脚站立时,训练前后左右侧重心移动面积差异减小,但重心移动平均速度差异增加,结合表4测试数据来看,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训练过程对双侧产生积极影响的幅度不同造成的;安帅在睁眼单脚站立时,训练前后左右侧重心移动面积差异增加,重心移动平均速度差异减小,结合表4睁眼和闭眼测试数据来看,是受其睁眼右脚单足站立时训练后的重心移动面积增大的影响,但进一步分析有可能是因为其易于受视觉干扰的影响。

表6 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皮艇运动员单腿站立平衡控制的双侧差异统计

从以上分析来看,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运动员单脚站立时,双侧重心移动范围和移动平均速度差异基本呈现减小状况,表明运动员双侧支撑平衡控制能力差异得到有效改善,但也有运动员平衡控制能力易于受到视觉干扰影响。

2.2 划艇

2.2.1 训练前后单侧支撑平衡控制能力的变化 通过对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划艇运动员平衡能力进行测试统计,并进行比较可知(表7~表8):核心稳定性训练后,4名运动员在睁眼单足站立条件下,胡羽鑫睁眼左脚站立重心移动面积和重心移动平均速度变化较大,其中重心移动面积减小了5 948mm2,重心移动平均速度从11.5cm/s降低至2.8cm/s,其他各指标及其他运动员的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而闭眼状态下左侧(右侧)单足站立时,重心移动面积和重心移动的平均速度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例如,刘淼、龙星宇闭眼单脚站立时,双侧重心移动面积和移动平均速度均明显下降,表明2人闭眼状态下稳定性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胡羽鑫睁眼左脚站立状态下,重心移动面积和移动平均速度大幅下降,表明经训练后其左侧平衡控制能力显著提高。

但是,龙星宇、刘淼在睁眼左脚站立时,训练后测试的重心移动面积和移动速度有所增加,而在闭眼状态下明显减少,可能是视觉干扰对平衡控制能力产生了较大影响;胡羽鑫闭眼右脚站立时,重心移动面积增加,重心移动平均速度降低,表明其在重心移动范围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控制重心移动速度。

从以上分析来看,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整体上来看,可以改善或提高单侧支撑的平衡控制能力。由于划艇是非对称发力项目,在测试数据的变化规律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需要进一步结合项目特点来评价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该项目的影响和研究。

表7 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划艇运动员单脚站立平衡控制测试指标

2.2.2 训练前后单脚站立平衡控制能力双侧差异 通过比较划艇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左脚和右脚站立的差异可知(见表9):在睁眼单脚站立状态下,除了胡羽鑫之外,其他运动员重心移动面积差异和重心移动速度差异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闭眼单脚站立状态下,运动员重心移动面积差异和重心移动速度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受试者平衡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左右侧差异减小幅度明显。

表8 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划艇运动员单腿站立平衡控制能力的差异统计

表9 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划艇运动员单腿站立平衡控制的双侧差异变化

龙星宇在训练后,睁眼单脚站立状态下,重心移动面积差异和重心移动速度差异反而出现了增加。结合表7的数据来看,其训练后左脚站立时的平衡控制能力未出现明显变化,右脚站立时的平衡控制能力提高,这是出现异常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划艇专项训练时前腿成弓步立、后腿半跪的不平衡发力支撑的项目特征也可能是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刘淼在训练后,睁眼单脚站立状态下,重心移动面积差异和重心移动速度差异也出现增加。结合表7的数据来看,训练并未对其睁眼状态下的稳定性支撑产生积极影响,可能是由于其易于受视觉干扰的影响。而严家泽在重心移动面积差异上出现增加,是由于训练后双侧重心移动面积降低幅度不同所致。

从以上分析来看,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运动员单脚站立时,双侧重心移动范围和重心移动平均速度差异整体呈现减小趋势,表明运动员双侧支撑平衡控制能力差异得到有效改善,尤其在闭眼状态下,效果更为明显。划艇为非对称发力项目,睁眼状态下双侧稳定性支撑并未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变化特征,需进一步研究其规律特性。

2.3 赛艇

2.3.1 训练前后单侧支撑平衡控制能力的变化 通过对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赛艇运动员单侧支撑平衡控制能力指标的测试统计并对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可知(见表10~表11):核心稳定性训练后,除了睁眼左脚站立的情况之外,其他站立姿势下测试数据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在闭眼状态下,下降水平更为明显,表明睁眼右脚站立和闭眼单脚站立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尤其是在闭眼条件下单脚站立的稳定性训练后得到明显改善。

赛艇的3名队员在训练后,睁眼左脚站立状态下的稳定支撑能力出现降低趋势,有可能是由于实验测试过程中,排队等待时间相对较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睁眼左脚站立时并未有效激活神经系统所致。

从以上数据及分析来看,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运动员单脚站立时,重心移动范围和移动速度整体上能够实现有效控制或改善,表明运动员单侧支撑平衡控制能力获得了提高。

2.3.2 训练前后单脚站立平衡控制能力双侧差异 通过比较赛艇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左脚和右脚站立的差异可知(见表12):核心稳定性训练后,运动员在睁眼或闭眼状态下左侧(右侧)单足站立时,重心移动面积差异和重心移动平均速度差异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在闭眼条件下,重心移动面积和重心移动平均速度差异出现大幅下降,表明受试者平衡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左右侧不平衡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对于蔡傲在训练后,睁眼和闭眼单脚站立左右侧重心移动面积差异增加,主要是由于训练后右脚稳定支撑能力得到显著改善,而左脚稳定支撑并未出现明显变化所致。

从以上分析来看,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运动员单脚站立时,双侧重心移动范围和重心移动平均速度差异整体呈现减小状况,表明运动员双侧支撑平衡控制能力差异得到有效改善,尤其在闭眼状态下,效果更为明显。

表10 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赛艇运动员单脚站立平衡控制测试指标

表11 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赛艇运动员单腿站立平衡控制能力的变化

表12 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赛艇运动员单腿站立平衡控制的双侧差异变化

3 分析与讨论

重心移动面积和重心移动的平均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重心移动的程度,重心移动面积越小,重心移动的平均速度越小,表明躯干的晃动幅度越小,平衡能力也越强。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提高皮划艇、赛艇运动员单脚站立时(睁眼或闭眼)的稳定性,尤其是对于闭眼条件下单脚站立稳定性的提高尤为明显,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小单脚站立时睁眼和闭眼条件下双侧稳定性的差异。

采用单脚站立的方式评价的平衡能力,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脊柱、骶髂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除了身体结构的因素,还与前庭器官、视觉器官、本体感受器、大脑平衡调节、小脑共济协调等因素密切相关[5]。

睁眼和闭眼条件下平衡能力的差异主要是由视觉造成的,在闭眼条件下,人体失去视觉对平衡的调控,主要依靠自身本体感觉对肌肉张力进行调控,影响人体的平衡能力。有研究表明,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可以激活神经对肌肉的募集程度,借助不稳的训练表面,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进而使运动员表现出更好的平衡能力[6]。本研究过程中,进行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后,闭眼条件下单脚站立稳定性的提高尤为明显,同时,单脚站立时睁眼和闭眼条件下双侧稳定性的差异减小,表明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可能主要是通过提高人体本体感觉来提高人体的平衡稳定性。同时,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可能还提高了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有研究表明,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增强皮划艇运动员腰腹肌的力量,并对两侧的力量差异有改善作用,使其更趋于平衡[7]。但是,由于研究过程中没有对训练前后肌肉力量进行评价,因此,并不能确定该平衡能力的提高是否是有肌肉力量增强的原因。

左右侧肢体稳定性的对称对于提高运动能力、降低运动损伤风险起到重要作用。在运动期间,人体重心和躯干姿势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稳定——失衡不稳定——平衡稳定的动态变化中,此时需要人体依靠核心力量来调整姿势和维持躯干的平衡稳定[8]。皮艇和赛艇属于对 称性项目,因此,如果皮艇和赛艇运动员出现左右侧不对称现象,则可能出现平衡的失调,造成额外的做功,同时也会导致动作变形,最终影响运动成绩。本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可降低左右侧单脚站立的差异,实现左右侧的对称,对改善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都有积极的意义。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1)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显著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这种平衡能力的提高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本体感觉的发展,提高人体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来实现的。

2)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明显改善肢体左右侧稳定性不均衡或不对称的现象。

4.2 建议1)齐情、安帅、胡羽鑫、龙星宇、刘鑫、孙涵杰等人经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平衡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平衡能力仍然较弱,需进一步加强训练。

2)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需增加对运动员肌肉力量变化的有效评价,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控制变化对训练效果的不同影响。

3)对于非对称发力运动项目,如何进行更为合理的核心稳定性训练,需要根据项目特征进行进一步研究制订。

4)本项测试主要针对静态稳定控制过程,还需增加对受试对象的动态平衡测试,以进一步验证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有效性。

[1] 关静子, 刘博 . 静态和动态平衡仪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7(4):450-452.

[2] 许耶力 , 潘慧炬 . 我国男子单人皮艇 200m 选手起航阶段平衡技术比较研究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1,26(1):27-29.

[3] 王至华 ,丁攀 . 赛艇双桨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及专项力量训练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40(7):57-59.

[4] 邵玉萍 , 徐尊华 . 皮划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视角——核心稳定性训练 [J]. 四川体育科学 ,2013(3):76-77,84.

[5] 李梦. 皮艇运动专项核心不稳训练研究 [D]. 苏州 : 苏州大学,2015.

[6] 郭云聪 .青年赛艇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D]. 上海 : 上海体育学院 ,2011.

[7] 许志娟 , 徐春霞 , 高平 , 等 .中国男子皮划艇集训队员备战 2016 年奥运会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50(9):76-80.

[8] 张华杰 . 赛艇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及其训练方法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8(1):38-41.

The Inf l uence of Core Stability Strength Training on Kayak Athletes’ Body Balance——A Case Study of Kayak Athletes in Chaoyang Sports School

ZHU Xian-chen1,JING Xin2,LI Ying3
(1.Chaoyang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Beijing 100123,China;2.Chaoyang No.3 Child Amateur Sports School, Beijing 100025,China;3.Chaoyang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 Beijing 100123,China)

Through core stability strength training, Kayak athletes’ body balance in Chao Yang amateur sports school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in this research. The inf l uence of core stability strength training on Kayak athletes’ body balance was studied. Core stability strength training lasted 17 week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imen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data of athletes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re stability strength training can improve body balance obviously, which may be caused by developing the proprioception on control ability of muscles. Meanwhile, core stability strength training can also decrease the asymmetry between left and right body.

core stability strength training; kayak; adolescent; balance capacity

G861.4

A

1004 - 7662(2017 )03- 0059- 07

2016-10-12

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发展计划(项目编号 :SF1410)。

朱宪臣,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运动技术诊断。

猜你喜欢
睁眼平均速度控制能力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你不知道的睡眠冷知识
康复训练对精神患者控制冲动行为能力的对照分析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篮球裁判员水平提高途径探析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谈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