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项目化管理有效策略研究

2017-06-22 14:41张进军
教育家 2017年18期
关键词:校本项目管理培训

文│张进军

校本培训项目化管理有效策略研究

文│张进军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副校长张进军

项目管理理论作为现代管理学中一种科学、先进的理论,逐步被应用于校本培训。校本培训项目化管理是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将效果评估融入教师培训全过程中,探究教师培训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有效策略及机制,以此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途径,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近年来,北京市垂杨柳中学依托项目管理理论,探索校本培训实施的有效策略和评价机制,实现培训组织和管理的科学化。

校本培训项目化管理必要性分析

从实践看,校本培训项目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培训需求识别、培训目标界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项目执行、培训成果转化、培训效果评估等六个环节。因此,校本培训与项目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契合点。

培训目标的多元性需要项目需求精准分析 随着教师继续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培训经历了“四个五年”培训周期,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的通识型培训已逐步转向满足教师专业化个性发展的专题型培训,教师培训由统一向多元转变。这一转变正是基于培训项目的需求分析,符合项目管理的一般特征,是项目管理的首要环节。国培项目、国际化教育和教师综合素养类培训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已有的校本培训目标设计需要与时俱进,培训目标的多元更需要管理理念的创新,引入项目管理符合当前教师培训模式的变革。

培训项目的多样性需要项目质量控制的标准性 校本培训管理由任务型向指导型转变。从“十二五”后期教师培训组织看,教师培训管理模式已发生显著变化,由任务管理向专业发展菜单供给转变,培训内容更具专业性,教师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教师培训管理模式迫切需要创新。培训项目的多样性,需要强化过程管理以期培训目标的达成性,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的严密性更符合多种培训形式的质量监控需求,改变了校本培训管理的单一性或结果性,使得不同形式的培训项目都围绕目标有序推进。

培训评价模式创新性需要项目闭环评估模式 校本培训评价由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由关注整体向关注个体转变。这一转变符合项目管理的闭环管理特征。项目管理是一种科学管理方式,强调个人负责制,采用临时性动态组织形式——项目小组,坚持效益最优原则的目标管理,有较为完整和科学的技术方法,分为启动项目、计划方案、实施操作、控制过程和收尾评估等步骤。项目管理模式逐步成为教师培训行政管理的主要模式,将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教师培训管理之中,就可以实现培训管理团队的精英化、培训任务设计的精准化、培训质量评估的科学化。

项目化管理有效策略实践

如何运用项目管理理论,优化校本培训管理?在实施校本培训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学校探讨了主题优化、自主菜单定制和成果展示等管理策略。

主题优化策略 主题优化策略是基于培训项目需求分析,选择培训主题,满足大多数教师的共性需求而进行的项目优化。本策略侧重培训主题的选择性和针对性,由培训参与者共同选择、筛选,达成共识,确定项目。

培训主题的选择符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是项目实施有效的关键,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认真开展培训主题需求分析,通过调研数据,进行科学决策,精心设计培训项目。我校从“领翔计划”到“青蓝工程”,都是依据不同层次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进行的项目主题选择。“领翔计划”侧重新入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满足新教师站稳课堂的基本需求;“青蓝工程”用于满足部分优秀青年教师进一步发展需求,立足于青年教师能上好课的稍高层次需求。只有明确教师的培训需求才能确定培训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的培训才能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主题定方向,内容提品质。培训内容决定培训项目效果评估,是提升项目质量的关键。校本培训内容的选择可以依据主题进行递进式内容选择,基本表现就是培训内容的层次性,呈螺旋式推进,培训内容具有连续性,步步深入,犹如观景,移步换景,引人入胜。比如“领翔计划”项目,备课主题的内容设计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策略选择到课堂检测等分小专题层层递进,手把手引领刚入职教师学会备课。

自主菜单定制 自主菜单定制是依据个性发展需求,由教师本人或教研组确定培训主题,学校统一调配资源进行的校本化培训。旨在调动培训参与者的积极性,把外在要求内化为自主行为,提高项目管理的自主性和内驱力,实现培训项目效益最大化。自主菜单定制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一组一项目”主题教研;二是“一人一课题”教学实践。

“一组一项目”主题教研是指每个教研组根据年度教学计划和学科建设任务,自主选择教研主题。学校按照项目管理的形式进行管理。主题教研采取主题申报—专家引领—专题研讨—阶段小结的管理模式,以教研促专业提升,以教研促学科建设。

微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随着“十三五”继续教育的推进,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我校逐步推广“一人一课题”教学实践项目,以此推进和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每学年要求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困惑或专业成长需求,自主选择微课题,积极开展行动研究,用科研的方法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困惑和挑战。微课题管理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由教师自主申报、科研室审批立项、课题中期汇报、结题展示和研究成果评价等环节构成。

成果展示策略 成果展示策略强化了过程管理,实现由结果性管理向过程性管理转变,是一种主动介入式管理,提高了对结果性学习评价效果评估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主要方式有骨干论坛和课堂教学展示。

骨干是学校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生力军,骨干的成长引领着学校队伍建设的方向。从校本培训管理的角度看,骨干亦是教师培训的重要资源。校本培训管理要善于挖掘骨干教师资源,骨干论坛就是其中一种发挥骨干引领作用的方式。

课堂教学展示是学校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实践研究效果的集中展示。教学展示既是教师基本功的展示,也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风向标。采用项目化运作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改变了以往开课教师上节课,听课老师听节课的简单、低效现象,强化展示主题选题、做课课题选择、课前集体备课、试讲、上课、评课和活动总结等环节,将项目管理的理念渗透到各个环节,切实提升了活动实效,促进了队伍质量的整体提升。

校本培训项目化管理实践反思

校本培训引入项目管理理论,走项目化管理创新模式,不管是在项目设计,还是在项目推进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主题优化、自主菜单定制和成果展示策略的实践,进一步提升了校本培训实施的效果,调动了广大教师继续教育的内驱力。当然,校本培训项目化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校本培训文化的培育 校本培训由组织行为到自主行为、由通识培训到个性发展、由结果评价到过程管理等一系列变化,在于校本培训组织原则、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正是校本培训的目标体系、价值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估体系构成了校本培训文化。当前学校校本培训欠缺的不是培训活动,不是培训管理,不是教师考核,而是与校本培训理念、模式和评价等变革相适应的校本培训文化,并由此形成的教师专业发展自觉。

校本培训项目化管理评估体系急需完善 校本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引入项目管理理论,采用项目化运作方式,通过主题优化、自主菜单定制和成果展示有效策略的实施,仅仅是在项目设计和推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全面评估校本培训项目方面还缺少较为科学的评估办法。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校本培训主要包括校本培训的资源条件、运作过程与培训效用三个部分。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估指标应包括输入、过程与产出三个层面,在指标具体内容的选取上则要呈现出培训问题与成效、政策相关、学校背景与特色等信息,并符合理论性、完整性、层级性、多元性的原则。逐步规范和完善校本培训项目评估体系便成为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校本项目管理培训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