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教育课堂的师生角色定位

2017-06-22 14:35龚义成
东方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先学同学老师

龚义成

摘要:生本教育的课堂里,精彩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给学生一分自留地,让孩子们学会耕耘。无为无所不为,有为有所不为,不争自有成。本文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任务开放性;有所为、有所不为;处理教与学和谐等几方面探索生本教育课堂的师生角色定位。

关健词:生本教育;师生定位;生本课堂

素质教育提倡了很久,教育改革现在也是百花齐放,其共同特点就是解放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经历几年生本教育的实践探索,看到自己的孩子们学得其乐融融,心中有种相识恨晚的感觉,我发现改变课堂的根本就是要有正确的师生定位。

一、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根本,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它是主动的假设,它认为:人之初,性本学,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郭思乐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思乐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一样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开展教學活动!郭思乐教授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根本、简单、开放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级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引领着学生,既能让学生够得着,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的设计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又要把握整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二、前置的任务要有开放性

生本教育其中的理念是全面依靠学生,先学后教。学生学在老师教之前。前置性作业是对学生课前先学的一个引导。如果说课前的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回到课堂把故事说出来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把课前阅读到的知识经过思考表达内化成自己的学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带动了听与说的训练,能说会道是为了以后的写做铺垫的。可以说,充足的先学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如在设计二年一堂六的口决教学时,我给学生布置的前置作业任务就是:观察3×6,你想到什么?说一说!学生掌握了1~5的口决的基础上,在部分同学想到了6的口决,但还是有个别同学讲到了求3个6和6个3的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6的口决,组织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去背一背。轻轻松松的一堂课,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们乐于自己去追问、去探寻、去创造,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现自己,使学习成为有意义、充满乐趣的活动。

三、有所为,有所不为

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正所谓:“无为无所不为,有为有所不为,不争自有成”。在生本教育中,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郭思乐教授曾经说过:“在生本教育中,老师可像牧者一样,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而不是去代替或包办羊群的吃食”。这意味着既管理着羊群,又尊重着羊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在生本课堂上,教师有所为必须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有所为当然能做成事,但无为能做成更多更大的事。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作为”来完成,但教师的课堂“不作为”则可以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乃至学生的终身教育的大目标。

在生本教育中,教师要更新观念,即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尽快转变老师的角色,要让老师从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释放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贯彻“教是为了不教”、善教者少教甚至不教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总想让学生跟着自己走,而应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就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在生本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机会,放手去让学生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要包办代替,老师只做“参谋”,不做“主帅”,也不做“先锋”。有一堂数学课上,我故意从学生中选择几道错的不明显的计算题展示在大屏幕上,并进行了表扬,当进看到有些同学忙着跟着改,有的一脸的诧异,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同学举手说,老师他错了,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为什么呢?这个同学指出了小数点的问题,其他同学也看出了跟着附和,我对这些同学给予了表扬,并鼓励同学们要相信自已,要有敢于对一些权威说不。自此,有关计算中小数点的错误就很少出现,课堂敢于提问的也变多了。

四、处理好学和教的关系

“生本”遵循“教少学多”的原则,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开动脑筋,对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在学生不明白或者需要帮助时,再予以指导,这样往往比一味的灌注或传授效果明显的多。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对方得“道”,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极大地受到他们的价值观和情感的支配,因此尽可能少干预,让学生多选择,教师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方能达到“不教而教”的教学境界。而如何真正的解决好问题,则需要交给学习的本体——学生。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先学后教,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起探究的欲望。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好学生做好预习是先学后教的关键。叶老曾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最重要的自主学习。但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布置预习时,往往是简单地要求,今天预习第几课。至于具体的预习文中的哪部分内容?预习的具体要求、预习的方法,都不明确。对于这样的要求,学生往往也是应付性地读读课文,写写生字,相应的课堂学习时就不能深入,而生本课堂,则要求学生预习时要落实到位,在学习时才有话可说。

总之,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孩子,高度尊重孩子,全面依靠孩子”,只有教师率先转变思想、转换角色,才能真正的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只有老师尽可能的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创设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郭思乐著作《天纵之教》之生本教育随笔。

[2]郭思乐著作《教育激扬生命》之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猜你喜欢
先学同学老师
浅议“分层先学”式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探索数学课堂新模式オ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有指导的“裸读”式“先学”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