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以课文为例,提高起步作文的策略

2017-06-22 20:48肖坤明
东方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修改训练规律

肖坤明

摘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积累,而写作则是阅读的最终目的。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质兼美的教材范例,找准契机,适时适量地渗透写作的指导和训练,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时,领会写作的方法,感悟写作的技巧,让学生在阅读中对写作产生兴趣,为学生爱写,乐写提供前题条件。特别是小学三年级,三年级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习作也是从三年级开始起步的,学生从一、二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过渡到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必须历经一个从句到段到篇循序渐进的习作实践过程,对于这样的过渡,学生难于适应,有些甚至产生畏难害怕情绪,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我们农村的不少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性,普遍存在基础差、知识面窄、阅读习惯还未养成。在作文训练中,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针对这些情况及三年级学生自身特点,在阅读中进行写的训练,便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条捷径。

关键词:兴趣;规律;训练;修改

一、明确教学目标, 激发写作的兴趣。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罗曼.罗兰说过:“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长久以来,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只靠感觉,对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板块目标的认识是模糊的,想上好三年级的习作,首先要解读它的学段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导入方式要多样化:

1、故事式导入。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学生听得专心,笑得开心,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最后再分头写作,这样大家都感到很轻松。

2、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等,让大家参与,然后让学生结合实践讨论,最后有重点地写下来。

3、情境式导入。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悬念式导入。学习了童话故事,从新的角度或不同的侧面去重新考虑,设计不同的经过,得出与课文相同或不同的结果。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编写更加生动、具体、完美的故事。

二、探索起步作文教学规律

1、从说到写。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说写结合。各种书面作文,也要重视学生先用“说”做准备。“说”和“写”互相配合,互相参透。

2、从述到作。“述”是学生依据一定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而“作”则要求学生自己去选材,通过独立构思陈述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感情,是创造性发表自己思想的方式。

3、从模仿到创作。给学生以范文,让他们模仿,这对帮助学生写好文章,提高习作能力的作用很大。只要学生习作有了一定基础,就要引导学生向创作过渡,否则,模仿会对学生起消极作用。

4、从扶到放。“扶”是指对学生写作练习的具体指导帮助。“放”是激发儿童写作兴趣,培养儿童的写作习惯,放手练习基本写作技能,逐步提出较高的要求。

三、起步作文常规训练

(一)、连句成段训练

1、事情发展顺序。把错乱排列的几句话,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连成一段话。给开头和结尾,让学生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成一段话。仔细观察几幅连环画,把图上的意思连成一段话。

2、总分总顺序。给总起句或总结句,让学生把分述的内容写一段话。规定内容或范围,要求学生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

3、时间顺序。指定时间里观察某一事物,以时间为顺序把观察结果写一段话。规定描写对象,写出它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状态。

4、地点、方位顺序。指定地点、方位,要求学生以方位为序写一段话。按地点的转移写一段话。

5、动作先后顺序。事先设计好动作,如“扫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以动作先后为序写一段话,写出扫地过程,着重写好各个动作。让学生亲自参加一项活动或劳动,写出自己的活动过程,注意按先后顺序把动作写好。

6、写动植物外形。规定顺序,要求学生写一段话,描写动物或植物的外形。指定某一动物或植物,要求学生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写一段话,描述它的外形。

7、因果关系。给原因,要求学生写出事情的结果。给结果,要求学生写出原因。

(二)、练笔的方式方法

1、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小练笔。

重点段落体现文章中心,扣住它进行小练笔,既练习了习作,又提高对课文重点段落结构的认识。课文难点就是學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在教学前后让学生抓住难点进行小练笔,可达到分散难点、加深理解的目的。文中重点词句往往与中心意思密切相关,抓住这点进行小练笔,可使学生加深对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

围绕文章中心人物进行小练笔,加深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学习写人的这种手法。

借用课文插图进行小练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诗歌用语精炼含蓄,充满诗情画意,进行小练笔,能发展学生想象力。利用实物小练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小作文练习。

迁移性练习,欣赏课文佳处之后,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能起到为大作文铺垫的作用。想象性练习,对故事情节生动的文章,根据课文中的环境、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内容等进行合理的想象。感受性练习,练习时注意一事一议,有感而发,提高认识能力。感受性练习还可延伸到课外阅读和生活。

3、仿写训练,仿写是读写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

句式仿写,模仿课文中基本句型、句式、常用句群做写话训练。建立完整的句子概念,了解句与句的结构关系,扎扎实实地打好用词造句的基本功,使语言逐步合乎语法规范。片断仿写,结合课文某些精彩段落,引导学生访写某一片断。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是同类仿写,取材与范文相同或相近,套用范文的表达方式,甚至可用一些语汇。第二是异型仿写,仿写范文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去描写、记叙与范文不相关的另一类事物。命题仿写,在大量的单项仿写基础上,把学到的技巧,积累的素材,综合运用,组成文章。着重训练学生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的能力。

4、创造性作文训练。

用两个以上互不相关的名词或形容词造句或写片断。造句要求有多种句型,写片断要求有相应的情节。用“我希望……”、“我这样想……”的形式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愿望。设想故事的开头,或推测故事的结局,或构思故事的情节。假想性命题作文,如《假如……》。展开幻想的翅膀,写童话,写科幻小品。

四、指导农村小学生修改作文

多写又能勤改,才能“悟”出写作之道,写作水平才能得以尽快地提高。

1、符号标明法。教师用各种特定的符号,标明要改的地方、范围、性质,指示修改的方式和思路;具体在什么地方要添、删、改、换、调,让学生做。

2、划线标号法。印好的“修改文章十查表”发给学生,“一查观点是否正确,二查中心是否突出,三查内容是否充实,四查扣题是否紧密,五查详略是否得当,六查结构是否完整,七查文笔是否简练,八查句子是否通顺,九查用词是否确切,十查标点是否准确”。批阅时,凡在前面七种问题的地方分别标以一至七的数码;在有问题的句子、字词、标点底下划上红线,再标上八至十的数码,供学生重点思考并修改。

3、眉批点技法。教师用眉批指出毛病,让学生思索后自己动手修改,再由教师评定成绩。

4、示范批改法。教师公布作文的评分标准,并选用一些范文对照标准进行讲解,再抽上、中、下作文示范批改,然后各组和个人交换批改。

5、分组修改法。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里作文水平好、中、差的学生互相搭配,以组为单位讨论修改,发挥“小老师”作用。

6、重点面批法。每次选班内上、中、下水平作文十篇左右,对学生进行当面评批,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改。

7、要点评改法。教师粗略地看一遍学生们的草稿,不涉及字、词、句,主要看思想是否健康、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这五个方面,找出好的实例做示范,差的实例做典型,统一讲评,然后由学生自改。

8、交换互改法。互相发现作文中的毛病,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9、集体讨论法。教师展示学生的作文,各抒己见,进行讨论修改。

10、旧作新改法。学生旧作,过一段时期,甚至一学期、一学年后,再拿出自改自批,由于思想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就会清楚看到自己文中的某些錯误和缺点,改出新水平。

总之,“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是阅读与写作关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的教学必须借助课本的范例作用,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要以各学段目标为导航,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手中的教材,通过对文本的深研巧释,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力求写出情真意切得好文章。引导学生走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猜你喜欢
修改训练规律
找规律
浅析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现状及困境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巧解规律
找规律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